题名

白話字ê本土化kah現代化

并列篇名

Loc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Written Taiwanese: A Case Study of Peh-ōe-jī

DOI

10.6621/JTV.2014.0601.03

作者

張學謙(Hak-Khiam Tiuⁿ)

关键词

白話字 ; 台語文 ; 語言現代化 ; 語言本土化 ; 語言規劃 ; romanized colloquial ; written Taiwanese ; language modernization ; langage localization ; language planning

期刊名称

台語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6卷1期(2014 / 03 / 01)

页次

42 - 7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就語言政策ê概念,歸納白話字ê文類類型,閣探討白話字發展ê歷程,來破除一寡對白話字ê誤解,顯明白話字本土化kah現代化ê面向。本文ê語言現代化包括文字化、標準化kah現代化;語言本土化以態度認同kah實際使用來定義。語言文字m-nā是溝通工具,閣是認同標記,同時嘛會tòe社會變遷來改變。白話字除了語文本體規劃有現代化ê表現,對態度方面嘛會當觀察著白話字愈來愈受著認同,伊ê文化傳承功能真受重視,白話字已經融入本土,成做本土語文ê重要景觀。M-koh白話字iáu-koh欠缺官方ê支持,相關ê白話字地位規劃kah學習規劃攏無夠額,這是白話字推展較大ê阻礙。本文建議,後續ê白話字政策需要對地位規劃、本體規劃、習得規劃kah行銷規劃規劃這四方面積極推sak白話字。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endeavours to analyze the regist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h-ōe-jī (Romanized colloquial) using concepts from language planning. In order to challeng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Peh-ōe-jī. The paper attempts to highlight aspects of the language's secularization, loc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Language modernization is defined as including graph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Languge localization is defined mainly according to identity and actual use. More than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also a symbol of identity. Furthermore, language changes according to social change. Peh-ōe-jī has achieved both modern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aiwan's linguistic landscape. However, it lacks official recongnition, hence has no institutional support. The paper ends with a suggestion to promote Peh-ōe-jī from a language planning perspective, which consists of status, corpus, acquisition and marketing plann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張學謙(2014)。從外國字到國語字:民族主義、現代化與越南羅馬字政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1),1-28。
    連結:
  2. 蔣為文(2013)。教會內台語白話字使用人口kap 現況調查。台語研究,5(1),74-97。
    連結:
  3. Iâu, Chì-liông. 2004. 〈Lí Kiám Beh siong-sìn .〉 Ms.。
  4. 林茂生1934〈附錄:英台俗語對照〉,《台灣教會公報》,第596卷。
  5. 呂興昌2004〈白話字中的台灣文學資料〉。<http://www.de-han.org/pehoeji/tbcl/ >
  6. 鄭良偉2000〈就語言教育的關鍵問題之一:書面語及標音系統之間〉,發表tī第六屆世界台語文化營,3月4日。
  7. 蔡培火1925《Cha̍p-hāng Kóan-kiàn》[十項管見]。台南:新樓冊房。
  8. 林清祥2000〈二十一世紀台語文化ê展望〉,發表tī第六屆台語文化營,頁145-146。
  9. 劉青雲1925《華羅改造統一書翰文》。台南:新樓書房。
  10. 胡文池1947〈著普及羅馬字〉,《台灣教會公報》,第722卷。
  11. 蔣為文2004《脫漢研究中心》,<http://www.de-han.org/>。
  12. 張洪南 1923〈誤解されたローマ字〉,《台灣》,4(5):49-54。
  13. 台南府城教會報1899〈Bat 白話字ê人數〉,《台南府城教會報》,第174卷,頁70。
  14. 巴克禮1885〈第一張〉,《台灣府城教會報》。
  15. 黃遵憲1890《日本國志》,卷三十三。羊城富文齋刻本。
  16. 蔡培火1923〈『台灣之新建設與羅馬字』〉,《台灣民報》,12月11日,頁14-16。
  17. Baynham, M.(1992).Literacy Practices: investigating literacy in social contexts.Longman.
  18. Chen, P.(1994).Four projected functions of new writing systems for Chinese.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36(3),366-381.
  19. Cooper, R. L(1989).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 Cummins, J.(1979).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hildren.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9,222-251.
  21. Fasold, R.(1984).The Sociolinguistics of Society.Basil Blackwell.
  22. Figueroa, E.(1984).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23. Fishman, Joshua A.(1968).Language development.Languag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Nations,New York:
  24. Gardner, R. C.,Lambert, W. E.(1972).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25. Hamilton, M.(ed.),Barton, D.(ed.),Ivanic, R.(ed.)(1994).Worlds of Literacy.Clevedon, Avon:Multilingual Matters.
  26. Houston, R. A.(1985).Scottish Literacy and the Scottish Identity: Illiteracy and Society in Scotland and Northern England 1600-180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7. Iûn、 Ún-giân,Tân-Tēn, Hông-giâu(2004).A survey of media and data processing development for written Taiwane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28. Joseph, E. J.(1987).Eloquence and Power: The Rise of Language Standards and Standard Languages.Lodon:Frances Pinter.
  29. King, R.(2004).Western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and the origins of Korean language moderniz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11(3),7-38.
  30. Makeham, John(ed.),Hsiau, A-chin(ed.)(2005).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31. Street, B.(ed.)(1993).Cross-cultural Approaches to Literac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2. Twine, N.(1991).Language and the Modern State: The Reform of Written Japanese.Routledge.
  33. 王育德、黃國彥譯(1993)。台語講座。台北:自立出版社。
  3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1965)。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
  35. 江文瑜(1995)。台灣母教育現狀之探討﹕台北縣學生和老師對母語教學之態度調查。華文世界,75,59-65。
  36. 余饒理(1997)。三字經﹕新撰白話註解。台北:南天書局。
  37.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38. 呂興昌(1996)。加減拾,較省共人借:談台語文學資料兮收集合整理。台灣文藝,156,21-26。
  39. 林信堅(1985)。古文新註(三)﹕600卷ê公報。教會公報,1742
  40. 姜葳(2002)。女性密碼─女書田野調查日記。台北:三民書局。
  41. 施正鋒(1996)。語言的政治關聯性。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
  42. 施俊州(2012)。台語文學導論。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43. 胡文池(1950)。研究Bunun(ブヌソ)聖經翻譯ê經過。台灣教會公報,743
  44. 張妙娟(2000)。從《台灣府城教會報》看晚清台灣長老教會的白話字教。台灣史蹟,36
  45. 張妙娟(2004)。《台灣教會公報》﹕林茂生作品介紹。台灣風物,54(2),45-69。
  46. 張復聚、張學謙、楊允言、劉杰岳(2001)。未來台語文字e發展及走向。民視台語文研討會,台北:
  47. 張裕宏(2001)。白話字基本論﹕台語文對應&相關的議題淺說。台北:文鶴。
  48. 張裕宏(1992)。台灣話不是無文字的ê語言。台灣文藝,130,159-63。
  49. 張裕宏(1996)。台灣現行語言政策動機的分析。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
  50. 張學謙(2001)。漢字文化圈的混合文字現象。文化密碼、語言解碼
  51. 張學謙(1999)。書寫的意識型態分析:以『台灣青年』為例。東師語文學刊,12,205-236。
  52. 張學謙(1998)。雙文字的語文計劃─走向21世紀的台語文。教育部獎勵漢語方言研究著作得獎作品論文集,:
  53. 張學謙編(2011)。散文。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54. 莊淑芝(1994)。台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台北:麥田。
  55. 許長安、李樂毅(1992)。閩南白話字。中國北京:語文出版社。
  56. 賀安娟(1998)。荷蘭統治之下的台灣教會語言學─荷蘭語言政策與原住民認字能力的引進(1624-1662)。台北文獻,125,81-119。
  57. 黃佳惠(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
  58. 楊允言(2003)。台文華文線上辭典建置技術及使用情形探討。̄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59. 楊允言(2002)。台語符號ê競爭:以TLPA kah白話字作例。台灣羅馬字教學及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
  60. 董芳苑(1996)。論長老教會與台灣的現代化。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
  61. 董芳苑編(1995)。台灣話韻語詩。彰化:
  62. 詹正義(1976)。巴克禮博士與台灣。台北:長青。
  63. 劉翠溶、劉士永、陳美玲(2002)。蘭大弼醫生口述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64. 蔣為文(1996)。海翁。台北:台笠出版社。
  65. 蔣為文(2001)。白話字,囝仔人teh 用 ê文字。台灣風物,51(4),15-52。
  66. 鄭良偉(1997)。台、華語的時空、疑問與否定。台北:遠流出版社。
  67. 鄭良偉(1991)。台語電腦文書處理/輸入法系統:TW301使用手冊。椰城股份有限公司。
  68. 賴永祥(1990)。教會史話。台南:人光出版社。
  69. 藤井省三(2004)。台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出版社。
  70. 蘇芝萌(1995)。HOTsystems鶴佬台文系統
  71. 蘇培成(1983)。漢字和漢語拼音哪一種容易學?。文字改革,15-17。
被引用次数
  1. (2023)。客語白話字書面語ê發展。台語研究,15(2),38-65。
  2. (2023)。張永記主編kap越南頭一份羅馬字報紙《嘉定報》。台語研究,15(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