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彩繪繽紛的生命:「三生教育」創意教學之學生學習成效

并列篇名

Color Your Life: A Study of Student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Life Education

DOI

10.6506/SAGC.201803_56(4).0006

作者

蔡昕璋(Hsin-Chang Tsai)

关键词

三生教育 ; 經驗教育 ; 以藝術作為教學 ; 創意教學法 ; life education ; experiential education ; education through arts ;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

期刊名称

學生事務與輔導

卷期/出版年月

56卷4期(2018 / 03 / 01)

页次

35 - 4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三生(生命、生活、生涯)教育」是近年來許多學校致力推廣的活動。本文主要目的即在探討,透過創意教學法進行三生教育活動,學生的學習成果為何。研究者融合三生教育、經驗教育與以藝術作為教學的基本理念設計創意教學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反思不同人生階段議題。參與本研究的學生共138人,研究者透過學生的反思心得報告進行文件分析,瞭解學生學習成果。研究歸納參與創意教學活動的三大核心主題,包括:一、提供省視自我的機會;二、協助重新定義自我人生價值;三、理解人生智慧與力量的來源。研究者分享學生學習成果,供相關教育人員設計、推動創意教學活動參考。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ols are devoted to promoting the life education activities. The major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shed light on what students learn in a creative teaching activity of life education. The researcher combined the ideas of life educatio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through arts to design activities, and guided th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issues of different life stages. The qualitative documentar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the 138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took part in this creative teaching activity. Three of these findings are worth summarizing: A.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self-reflection; B. helping redefine the value of self-life; and C.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 of wisdom and power of life. The researcher shares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with relevant educators to design and promote crea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洪瑞斌、陳筱婷、莊騏嘉(2012)。自我敘說研究中的真實與真理:兼論自我敘說研究之品質參照標準。應用心理研究,56,19-53。
    連結:
  2. 陳錫琦(2004)。大學生對生死學的學習需求之調查研究。學校衛生,45,17-41。
    連結:
  3. 曾愛迪、招雁翔(2005)。從敘說中開展的自我建構歷程:以一位幼教老師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8,223-252。
    連結:
  4. 蔡昕璋(2014)。大學通識教育中「生死學」課程教學現況之分析。生命教育研究,6(1),1-35。
    連結:
  5. 龔玉齡、陳昭玲、黃鈺嘉(2011)。現代大學生生死觀之初探— 以南臺灣某科技大學為例。嘉南學報(人文類),37,685-693。
    連結:
  6. Belknap, R. L.,Kuhns, R. F.(1977).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reintegration of the universi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7.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 Education. New York: Kappa Delta Pi.
  8. Gallegos-Nava, R.(2001).Holistic education: Pedagogy of universal love.Brandon, VT: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newal.
  9. Hawks, S.(2004).Spiritual wellness, holistic health,and the practice of health educ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35(1),11-18.
  10. Kolb, D. A.(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1. Miller, J. P.(2005).Introduction: Holistic learning.Holistic learning and spirituality in education,New York:
  12. Miller, R.(1990).What are schools for?: Holistic education in American culture.Brandon, VT:Holistic Education Press.
  13. Silver, H.,Strong, R. W.,Perini, M. J.(1997).Integrating 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Educational Leadership,55(1),22-27.
  14. Simpson, S.,Miller, D.,Bocher, B.(2006).The processing pinnacle: An educator's guide to better processing.Oklahoma City, OK:Wood N Barnes.
  15. 孔淑美編、方美霞編、朱理蓮編、吳望如編、張全成編、蔡碧芳編(2009)。藝術與人文第三階段教學參考手冊。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16. 余德慧(2002)。追索敘說自我的主體。應用心理研究,16,214-217。
  17. 吳兆田(2012)。引導反思的第一本書。臺北市:五南。
  18. 呂應鐘(2001)。生死學導論。新北市:新文京。
  19. 林一真、鍾思嘉、吳慎慎、錢玉芬、陳彰儀(2007)。生活彩虹—全人生涯開展。臺北市:心理。
  20. 林治平(2001)。找人—全人理念與生命教育。全人理念與生命教育—中原大學宗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21. 林韶怡、蔡敦浩(2013)。自我敘說的再回觀:經驗、書寫與批判。應用心理研究,57,1-4。
  22. 孫效智(2013)。生命教育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2013第九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23. 尉遲淦編(2003)。生死學概論。臺北市:五南。
  24. 張盈堃(2001)。建構生死學教室。花蓮師院學報,13,129-147。
  25. 陳繼勝(2005)。創作性藝術活動在精神科職能治療之應用。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1,54-63。
  26. 陸雅青(2009)。從塗鴉看治療中的危機與轉化。台灣藝術治療學刊,1(1),1-13。
  27. 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臺北市:正中。
  28. 曾煥棠(2005)。認識生死學—生死有涯。臺北市:揚智。
  29. 鈕則誠(2000)。後科學的哲學做為「科際整合之學」可能開展方向:生死學。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4,41-43。
  30. 鈕則誠編、趙可式編、胡文郁編(2005)。生死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31. 黃政傑編(2010)。教學藝術。臺北市:五南。
  32. 黃韻伊(2009)。品德教育融入藝術與人文課程之實施策略。北縣教育,68,41-44。
  33. 楊荊生、昝世偉(2005)。生涯教育在大學校院落實之芻見。弘光人文社會學報,2,35-42。
  34. 楊淳斐(2002)。全人發展取向之「生涯規劃」課程設計及其網路教學應用之探討。國立臺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學報,1,124-141。
  35. 楊淑貞(2014)。敘事取向表達性藝術治療之理論探究。台灣藝術治療學刊,3(2),31-45。
  36. 劉豐榮(2012)。藝術中之精神性及精神性取向全人藝術教育之價值觀。視覺藝術論壇,7,48-68。
  37. 蔡明昌(2002)。生命教育、生死教育、與死亡教育:發展背景與課程比對之探討。教育研究通訊,10(3),1-14。
  38. 蔡培村、武文瑛(2008)。生命教育-探索與修鍊。高雄市:麗文文化。
  39. 鄭曉江(2006)。生死學。臺北市:揚智。
  40. 謝智謀、王貞懿、莊欣瑋(2012)。體驗教育— 從150個遊戲中學習。新北市:亞洲體驗教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