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約會強暴防治教育介入方案對於國中學生約會強暴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

并列篇名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fluence of Intervening Educational Program of Date-Rape Prevention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Date-Rape

DOI

10.6206/SIS.2014.0502.02

作者

楊雅慧(Ya-Hui Yang);黎進三(Chin-San Lee)

关键词

約會強暴態度 ; 約會強暴防治教育 ; 實驗研究 ; Attitudes toward Date-Rape ; Date-Rape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gram ; Experimental Research

期刊名称

性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5卷2期(2014 / 07 / 01)

页次

23 - 4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緒論:國中學生雖對約會強暴一知半解,但隨著戀愛年齡逐漸下降,國中學生有可能已身陷其中而不自知。目的:建立學生正確與尊重的兩性態度,正視自己身體的自主權,並破除從生活中、偶像劇與網路上所傳達的強暴迷思。方法:以準實驗研究法「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採立意取樣方式,以研究者擔任綜合活動的國中三年級學生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對實驗組實施13節課的約會強暴防治教育,而控制組則無。主要觀察指標:兩組學生於實驗教學前後各接受一次「國中學生對約會強暴態度寬容性調查問卷」測驗,以瞭解其約會強暴態度的改變情形。結果:實施約會強暴防治教育課程方案能有效降低國中生的約會強暴態度。實施約會強暴防治教育能有效縮小性別間約會強暴態度的差異。不同的學生背景因素並不影響實施約會強暴防治教育課程方案的成效。結論:根據上述的發現進行討論並提出若干建議,供教學實務及未來研究上的參考。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李德芬、周才忠、林美珍、陳嘉鳳(2004)。青少女懷孕對其生理、心理社會之衝擊。台灣性學學刊,10(2),93-110。
    連結:
  2. 黃軍義(2013)。強暴迷思的認同與延伸。應用心理研究,58,67-101。
    連結:
  3. Bloom, D.(2006).Moving beyond naturalism: Using a discussion of Miss Julie to educate students about date rape-And more.Feminist Teacher,16,238-251.
  4. Burt, M. R.(1980).Cultural myths and supports for rap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8,217-230.
  5. Moran, J. P.(2003).Sex educ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new right.Reviews in American History,31,283-289.
  6. Singh, S.,Orwat, J.,Grossman, S.(2011).A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application to date rape education.Psychology, Health and Medicine,16,727-735.
  7. 田原榛(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8. 吳玉釵(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9. 吳秀惠、柯澍馨(1997)。親子溝通、父母管教方式與青少年性態度之研究。台灣性學學刊,3(1),29-41。
  10. 林珮珊(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
  11. 林慧貞、吳秀峰(2007)。大學生對約會強暴看法之研究─以一所私立大學為例。通識研究集刊,12,111-134。
  12. 范世玲(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13. 黃淑玲編、游美惠編(2007)。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台北市:巨流。
  14. 楊幸真編(2010)。青少年的性:西方研究與在地觀點。台北市:巨流。
  15. 瑪達拉‧達努巴克(2011)。正視青少年親密關係的需求─協助孩子在關係中自我成長。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5,13-18。
  16. 羅文輝、吳筱玫、向倩儀、劉蕙苓(2008)。網路色情對青少年性態度與性行為的影響。傳播與社會學刊,5,35-70。
  17. 羅燦煐(1999)。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台灣青少年對約會性強暴之寬容性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1),57-91。
  18. 羅燦煐(2005)。政策面vs.執行面: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之政策分析、現況檢視及實務芻議。國家政策季刊,4(1),101-140。
  19. 蘇芊玲(2001)。教什麼?怎麼教?─通識課程「性別文化研究」的內涵與教學。通識教育季刊,8(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