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國小新住民子女鄉土語言教學之合作行動研究

并列篇名

A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on the Native Language Teaching of the Taiwan Immigrants' Children

DOI

10.7038/JETP.201006.0212

作者

顏佩如;林冠吟;詹正傑

关键词

合作行動研究 ; 鄉土語言 ; 文化回應教學 ; 多元文化教育 ; 新住民子女 ;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 culture responsive teaching ;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native language ;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期刊名称

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1期(2010 / 06 / 01)

页次

211 - 25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分析新住民子女鄉土語言學習相關的論述與研究,探究國小新住民子女鄉土語言學習困難,發展新住民子女鄉土語言教學的合作行動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新住民子女學習鄉土語言教學理論與實務的建議。研究方法採取文獻分析、半結構式訪談法、大學與小學合作行動研究,合作行動研究是透過計畫、行動、觀察、反省等行動螺旋來進行行動研究,小學教師是執行教學的單位,大學教授則提供課程安排與教學上的協助。本研究對象是針對彰化縣某一國小二年級班級的1位新住民學生及其33位同班同學,共34人,採用自編的二年級鄉土語言教學課程,研究時程自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共八個月,21節課。本研究信效度是運用2位研究者互為研究諍友,並與大學教授共同進行研究,以文獻探討所得的理論為基礎,訪談三位新住民子女教育學者、兩位鄉土語言教學專家,以及新住民學生的家長與老師,進行三角檢證以分析新住民學生鄉土語言的學習困境,發展相關課程。本研究進行過程中,以尊重個人的意願、平等互惠、經由本人再確認以兼顧研究倫理。本文首先談到新住民子女鄉土語言教育背景與現況、新住民子女學習鄉土語言的重要性及困境、新住民的鄉土語言教學相關學理與觀點、研究設計與實施,最後提出國小新住民子女鄉土語言學習困難之解決策略與發展新住民子女鄉土語言教學的結論與建議。

英文摘要

The study mainly analyzed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the native language (Taiwanese) learning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explored the language (Taiwanese) learning difficulties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developed the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of a primary school and a university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finally, the authors provided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native language (Taiwanes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took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of a primary school and a university that operated through the spiral action for action research: plan, action,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Moreover,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mplemented teaching units and a university professor provided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ssistance as the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pattern. The research object was a second-grade class in Chang-hua County that had 33 native students and 1immigrants' children. The writers self-edited the curriculum for the second-grade class and the research time was a total of eight months 21 classes since September 2008 to June 2009.The stud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held by the pattern of 2 research friends that jointed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y a university professor to explore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theory, and carried out the triangle verification by 3 educational Scholars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2 expert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ome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of the study class to analyze the native languages learning and related programs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this,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and re-confirmation to hold the research ethics in order to respect the wishes of the individualAbove all, the study analyzed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tatu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problems, teaching and related academic perspective on the native language (Taiwanes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ill sated the research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provided th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Taiwanese) learning and teaching.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顏佩如(2007)。客家山城小學的世界之旅─全球教育課程之合作行動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1(2),81-115。
    連結:
  2. 董峰政(1999)。母語是儲存文化的光碟─正視鄉土語言的教學。臺灣時報─臺時刊。
  3. Gay, G.(2000).G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4. 文思蘋(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市,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5. 王三幸(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6. 王天敏(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澎湖縣,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澎湖碩士班。
  7. 王文科(1991)。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臺北市:五南圖書。
  8. 王秀槐(198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9. 王聖雯(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10. 江瑞芳(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市,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11. 吳淑慧(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12. 吳鴻瀛(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所。
  13. 汪素娥(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14. 周新富(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15. 林純英(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16.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7. 施正鋒(2002)。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臺北:前衛。
  18. 施正鋒編(1996)。語言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
  19. 徐慕蓮(198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20. 張美煜(2007)。莫分客話再死一擺(上)。客家雜誌,201,58-60。
  21. 張湘君(1999)。Krashen之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及其對臺灣國小英語教學之啟示。臺北師院國民教育,42(5),37-42。
  22. 許祐瑄(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
  23. 許靜芳(2004)。淺談外籍配偶子女的班級輔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3
  24. 陳正昌(199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25. 陳國明(2003)。文化間傳播學。臺北:五南。
  26. 陳雪慧(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縣,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27. 陳惠萍(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8. 陳慧(2006)。新住民子女教育問題與解決策略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5
  29. 黃立婷(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30.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31. 黃春梅(2007)。幼兒英語教育的迷思。網路社會學通訊,67
  32. 黃馨慧(2005)。外籍新移民家庭及其子女教育。教師天地,135,19-25。
  33. 楊斯曼(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34. 楊肅棟(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東市,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35. 劉蔚之(199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36. 歐淑玲(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市,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37. 蔡芬芳(2002)。比利時語言政策。臺北:前衛。
  38. 蔡麗霜(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39. 蔡綉珍(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40. 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臺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臺北:自立晚報。
  41. 鄭雅雯(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42. 蕭慧君(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縣,私立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43. 錢克瑋(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44. 戴麗芬(199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45. 顏佩如(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46. 顏佩如、沈珮綺(2007)。新住民子女教育。臺北:冠學文化。
  47.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8)。多元文化教育。臺北:高等教育。
被引用次数
  1. 陳盈宏、林信志(2016)。國民小學實施暑期學習課程方案之研究:以閩南語教學為例。課程與教學,19(1),85-106。
  2. 李雪菱(2020)。跨越邊界:成為高等教育文化回應教師的歷程。教育研究集刊,66(4),119-161。
  3. 張曉婷,辛靜婷(2020)。融入越南文化之反偏見課程行動研究:教學歷程與幼兒族群關係發展。課程與教學,23(3),10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