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王儷靜(2004)。師範學院兩性教育課程授課教師教學信念之探究。教育學刊,22,129-150。
連結:
-
朱淑棉、張德勝(2002)。師範學院與非師範學院教師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態度之比較。花蓮師院學報(教育類),16,1-23。
連結:
-
巫有鎰、黃毅志(2008)。2008年臺東大學學生對學校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學校轉型與遷校、學生出路何在?。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2),197-220。
連結:
-
李新民、陳密桃、黃秀霜(2007)。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實用智能、情緒智能與專業表現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2),295-316。
連結:
-
翁福榮、廖春文(2005)。全面品質管理與平衡計分卡在學校經營策略應用之整合模式探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99-126。
連結:
-
張嗚珊、鄭經文(2008)。由計劃行爲理論探討研究生選課行爲─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爲例。嘉南學報(人文類),64,616-626。
連結:
-
陳建丞(2008)。員工知覺的組織支持與工作績效間的中介模型研究。管理學報,25(3),309-331。
連結:
-
教育部(2010)。大專校院概況表(87~98 學年度)。2010 年4 月10 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01.xls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7)。追蹤再評鑑(95 年度下)。2009年10 月5 日。取自http://www.heeact.edu.tw/sp.asp?xdurl=appraise/appraise_list.list.asp&ctNode=491&mp=2
-
國立臺南大學(2010)。校長治校理念。2010 年11 月6 日,取自http://web.nutn.edu.tw/gac110/president/校長治校理念.doc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6)。系所評鑑結果(95 年度下)。2009年10 月5 日。取自http://www.heeact.edu.tw/sp.asp?xdurl=appraise/appraise_asp&ctNode=784&mp=2
-
Abbott, M.,Doucouliagos, C.(2003).The efficiency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1(1),89-97.
-
Allen, T. D.,Eby, L. T.,O''Brien, K. E.,Lentz, E.(2008).The state of mentoring research: A qualitative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future research implication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73(3),343-357.
-
Brennan, J.,Johnston, B.,Little, B.,Shah, T.,Woodley, A.(2001).The employment of UK graduates: Comparisons with Europe and Japan.Bristol: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
Cherchye, L.,Abeele, P. V.(2005).On research efficiency: A micro-analysis of Dutch university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Research Policy,34(4),495-516.
-
Cranmer, S.(2006).Enhancing graduate employability: Best intentions and mixed outcomes.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31(2),169-184.
-
Cutt, J.,Vic, M.(2001).Accoun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London:Rutledge.
-
Grant, G. J.(2005).U.S.A.,Pacifica Graduate in Statute University.
-
Gupta, Y. P.,Domers, T.M.(1996).Business strategy,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 path analysis approach.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5(3),263-276.
-
Hochwarter, W. A.,Kacmar, C.,Perrwe, P. L.,Johnson, D.(2003).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perceptions and work outcome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63,438-456.
-
Hoy, W. K.,Freguson, J.(1985).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exploration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schools.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1(2),117-134.
-
Hoy, W.K.,Miskel, C.G.(2001).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New York:McGraw-Hill.
-
Johnes, J.,Johnes, G.(1993).Measuring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UK economics departments: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Oxford Economic Papers,45(2),332-347.
-
Kaplan, R. S.,Norton, D. P.(1996).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
Kaplan, R. S.,Norton, D. P.(2001).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s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
Newell, R. J.,Van- Ryzin, M. J.(2007).Growing hope as a determinan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Phi Delta Kappan,88(6),465-471.
-
Olson, P. C.(2005).U.S.A.,Capella University.
-
Rhoades, L.,Eisenberger, R.(2002).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7(4),698-714.
-
Schafer, W. D.,Yen, S. R.(2000).School effect indices: Stability of one and two-level formulations.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68(3),239-250.
-
Searle, B.,Bright, J. E. H.,Bochner, S.(2001).Helping people to sort it out: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Job Strain Model.Work & Stress,15(4),328-346.
-
Wayne, S. J.,Shore, L. M.,Bommer, W. H.,Tetrick, L. E.(2002).The role of fair treatment and rewards i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leader-member exchang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7,590-598.
-
Zheng, W.(2005).U.S.A.,Minnesota University.
-
孔維新(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
-
王如哲(2008)。評鑑大學績效的一項新指標─就業力。評鑑雙月刊電子報,15,20-23。
-
王明源(2009)。論大學評鑑的整合與分工。評鑑雙月刊,18,9-13。
-
甘士照(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
-
吳金香(2008)。學校組織行為管理。臺北:五南。
-
吳家瑩、黃喬偉(2009)。從花蓮教育大學到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實施師資培育所面對的挑戰與因應策略。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期刊,1,176-214。
-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
-
吳清山(1999)。跨世紀學校組織再造之重要課題及其策略。教師天地,98,4-9。
-
吳清山、徐緯平、黃芳美(2002)。教育績效責任研究。臺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吳耀堂(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
李然堯(2004)。師範校院的轉型與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58,24-32。
-
林佳蓉(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
林松甫、許齡臻、陳泓劭(2003)。師院生性態度與性行為之相關性調查研究─以臺中師院為取樣分析。社會科教育研究,8,91-134。
-
林金郎(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
林義挺、劉念琪(2009)。人力資源管理活動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以組織支持性氣候為中介效果。工作態度與行為,桃園縣:
-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
-
范熾文(200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張明輝(2004)。平衡計分卡制度在學校績效管理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23,19-25。
-
張春興(1990)。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
張萬春(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
-
張慶勳(2004)。學校組織行為。臺北:五南。
-
教育部(2003)。,教育部。
-
曹仁德、梁忠銘(2002)。臺灣師資培育制度變遷之考察─師範學院?教育院系所培育機構的變革。臺東師院學報,13,211-240。
-
梁佳玲、蘇育秀(2003)。師範教育何去何從?。教育時論,105,5-7。
-
莊家萱(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許燿鴻(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
郭原榮(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
陳正昌、陳新豐、程炳林、劉子健(2009)。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臺北:五南。
-
陳重志、彭玉樹(2005)。購併企業員工期望落差、知覺組織支持、組織承諾與工作壓力反應之關係探討。商管科技季刊,6(1),19-46。
-
陳曼玲(2009)。改進大學評鑑制度─各校踴躍建言。評鑑雙月刊,21,52-54。
-
陳啟東、鍾瑞國(2007)。高職校長領導型態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組織績效之影響。當代教育研究,15(3),69-114。
-
彭森明(2008)。將學生學習成果納入大學評鑑指標項目之必要性納入大學評鑑指標項目之必要性。評鑑雙月刊,15,9-14。
-
曾榮祥(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黃月純(2010)。學生參與大學評鑑─英國QAA 實例及其啟示。評鑑雙月刊,23,54-56。
-
黃宗顯(2004)。平衡計分卡的基本觀念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24,52-58。
-
黃金池(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黃美玲(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縣,朝陽科技大學。
-
黃渝芳(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廖春文(2004)。學校組織變革發展之整合模式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7(2),131-166。
-
廖美鳳(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教育大學。
-
劉靜文(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蔡進雄(2000)。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師大書苑。
-
盧中原(2005)。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錢幼蘭(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
顏士程(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
-
顏麗琴(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羅婉媛(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靜宜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