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先秦書面語的小句合成體-與現代書面語的比較研究

并列篇名

The Clause-complexes in Pre-Qin Chinese: A Study in Comparison with Modern Chinese

DOI

10.6466/THJCL.201012.0143

作者

劉承慧(Cheng-Hui Liu)

关键词

小句合成體 ; 信息合成式樣 ; 話題鏈 ; 事理關係 ; 先秦漢語 ; Clause-complexes ; Conventionalized information structures ; Topic-comment chain ; Logical relations ; Pre-Qin Chinese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期(2010 / 12 / 01)

页次

143 - 18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討論先秦書面語中的「小句合成體」,歸納「句法層級以上的信息合成式樣」,藉由先秦小句合成實例與現代書面作品中長句子的比較,觀察古今漢語信息組織方式的異同。我們關注一個未經正式討論的歷史語言現象,就是規約化信息結構的改變。囿於篇幅,本文聚焦在先秦和現代書面語的兩項差異上,一是複雜話題鏈的構成差異,二是事理關係的表達模式差異。本文同時也展示由先秦合成式樣詮釋先秦文本的正當性與可行性。

英文摘要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to probe the conventionalized information structures, i.e., the clause-complexes, in Pre-Qin Chinese documents and to observe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certain clause-complexes from Pre-Qin to Modern Chinese via comparison. The paper discloses that, in addition to phonology, syntax and semantics, the discourse units of clause-complexes undergo changes through time, which is a linguistic fact that has never been formally discussed up to this day. Two of the most prominent changes, which concer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pic-comment chain and the expression of logical relations, are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The demonstrated examples not only reveal historical differences, but also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Pre-Qin documents may be misinterpreted due to the neglect of linguistic principl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劉承慧(2010)。先秦條件句標記「苟」、「若」、「使」的功能。清華學報,40(2),221-244。
    連結:
  2. 蔡珠兒(2002)。南方絳雪。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連結:
  3. Chao、 Yuan-Ren(1968).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 Givón, Talmy(ed.)(1979).Syntax and Semantics.New York:Academic Press.
  5. Haiman, John(1978).Conditionals are topics.Language,54,564-589.
  6. Horn, Laurence(ed.),Ward, Gregory(ed.)(2004).The Handbook of Pragmatics.Oxford:Blackwell.
  7. Hume, David(1955).An I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New York:The Liberal Arts Press.
  8. Martin, J. R.,Ross, David(2003).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London:Continuum.
  9. Tsao、 Feng-Fu.(1979).A Functional Study of Topic in Chinese: The First Step towards Discourse Analysis.Taipei:Student Book.
  10. 王力(1980)。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11. 申小龍(1988)。中國句型文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2. 朱自清(1999)。朱自清散文全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3. 余光中(1996)。井然有序。台北:九歌出版社。
  14. 呂叔湘(1992)。中國文法要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5. 李雄溪編、田小琳編、許子濱編(2009)。海峽兩岸現代漢語研究。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
  16. 邢福義(2001)。漢語複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17. 周作人、楊牧編選(1983)。周作人文選。台北:洪範書店。
  18. 屈承熹、潘文國譯(2006)。漢語篇章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9. 林文月(1999)。飲膳札記。台北:洪範書店。
  20. 高行健(2001)。給我老爺買魚竿。台北:聯合文學。
  21. 陳奇猷(1987)。韓非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
  22. 游文福(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23. 逯耀東(2001)。出門訪古早。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24. 楊伯峻(1990)。孟子譯注。台北:華正書局。
  25. 楊義選評(2005)。魯迅作品精華。香港:三聯書店。
  26. 楊樹達(1987)。詞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7. 劉承慧(2008)。先秦 “也”、“矣” 之辨─以《左傳》文本為主要論據的研究。中國語言學集刊,2(2),43-71。
  28. 劉承慧(1998)。先秦漢語的構句原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1),75-101。
被引用次数
  1. 林家妃(2022)。漢譯佛典帶「與O+俱」套接式主題鏈的構成及其成因。漢學研究,40(2),227-257。
  2. 劉承慧(2011)。先秦敘事語言與敘事文本詮釋。清華中文學報,5,45-88。
  3. 劉承慧(2014)。從按斷多合句重探先秦複句問題。東海中文學報,28,275-290。
  4. 劉承慧(2021)。先秦語體分類及語體、文體之辨-以激進構式語法為學理依據的論述。漢學研究,39(2),289-320。
  5. 呂梅(2022)。中國古典散文中「轉筆」的句法形式表現探究-以歐陽脩散文為例。高雄師大學報:人文與藝術類,52,77-95。
  6. 釋堅融(2021)。析論偈頌語言現象與唐宋古德詮釋發展的關係-以《華嚴經》放光見佛偈為例。臺大佛學研究,41,1-40。
  7. 吳克毅(2016)。試論先秦條件後項標記「斯」的形成─兼論構式對語法標記功能的約制。中國文學研究,41,1-40。
  8. 鄭文惠、余清祥、何立行(2014)。從文言到白話:《新青年》雜誌語言變化統計研究。東亞觀念史集刊,7,427-454。
  9. 周世平(2020)。上古至中古「孰與」語義及表達功能新解-參照語體的解釋。中國文學研究,49,75-109。
  10. (2024)。莊子〈齊物論〉身體支離形象義蘊探微──從憨山德清對南郭子綦評述語之異詮論起。臺北大學中文學報,35,25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