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左傳》文句、文篇與敘事文本的對應關係

并列篇名

On the Correlations among Sentence Types, Discourse Types and Narrative Texts in Zuozhuan

DOI

10.6466/THJCL.201112.0081

作者

劉承慧(Cheng-Hui Liu)

关键词

左傳敘事文 ; 文句形式 ; 言說主觀標記 ; 文篇類型 ; 式樣模版 ; 語境 ; Narrative text of Zuozhuan ; Sentence type ; Marker of locutionary subjectivity ; Discourse type ; Template ; Context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期(2011 / 12 / 01)

页次

81 - 11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左傳》為研究對象,討論行為句、主題句、關係句三種文句形式及言說主觀標記在陳述、說明、評議三種文篇中的使用分布,再從文篇類型的角度解析構成《左傳》短篇敘事文的式樣模版,最後由語境的角度闡述上下文及人際社會文化等條件如何影響文篇構成。本文試圖通過語言分析方法,在既有的研究基礎上,開拓出詮釋中國敘事文的可行路徑。

英文摘要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availability of interpreting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of Zuozhuan via evidence of grammar and discourse. It begins with setting up cor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 types, which include behavioral sentences, topic sentences, logic sentences, and sentences with markers of locutionary subjectivity as well, and three basic discourse types, i.e., narrating, expository, and evaluative types. The template of short narrative works of Zuozhuan is, then, analyzed in terms of discourse types. After that, it is demonstrated how contextual factors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discourses and enrich textual meaning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劉承慧(2011)。先秦敘事語言與敘事文本詮釋。清華中文學報,5,45-87。
    連結:
  2. Chao、 Yuan-Ren(1968).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 Lyons, John(1995).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Lyons, John(1994).Subjecthood and Subjectivity.Subjecthood and Subjectivity: The Status of the Subject in Linguistic Theory,Paris:
  5. Lyons, John(1977).Seman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王力(1984)。中國語法理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7. 申小龍(1988)。中國句型文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8. 呂叔湘(1992)。中國文法要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9. 郭錫良(2007)。古代漢語語法講稿。北京:語文出版社。
  10. 郭錫良(1997)。先秦語氣詞新探。漢語史論集,北京:
  11. 楊伯峻(2009)。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
  12. 楊伯峻、何樂士(1992)。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北京:語文出版社。
  13. 楊樹達(1987)。詞詮。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劉承慧(1999)。先秦漢語的結構機制。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5,565-591。
  15. 劉承慧(2008)。先秦“也”、“矣”之辨—以《左傳》文本為主要論據的研究。中國語言學集刊,2(2),43-71。
  16. 劉承慧(2010)。國科會研究計畫結案報告國科會研究計畫結案報告,國科會。
  17. 劉承慧(2007)。先秦「矣」的功能及其分化。語言暨語言學,8(3),743-766。
  18. 劉承慧(1998)。試論先秦漢語的構句原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1),75-101。
  19. 劉承慧(1996)。先秦實詞與句型—兼論句型與文章風格的關係。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論文集
被引用次数
  1. 劉承慧(2013)。先秦敘事文的構成與分類。清華中文學報,9,81-121。
  2. 劉承慧(2021)。論《世說新語》敘事文。清華中文學報,26,169-210。
  3. 劉承慧(2021)。先秦語體分類及語體、文體之辨-以激進構式語法為學理依據的論述。漢學研究,39(2),289-320。
  4. 劉承慧(2022)。論《世說新語》在古典敘事文傳統中的繼承與演進-與《左傳》、《說苑》的比較研究。清華中文學報,28,71-100。
  5. 呂梅(2021)。納景入事:歐陽修詩中風景書寫的敘事特色。東海中文學報,42,1-35。
  6. (2023)。論陸游〈姚平仲小傳〉及相關書寫的敘事、意旨及承變。臺大中文學報,8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