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張賢亮小說中知識分子的身體/心靈史-以《感情的歷程》為例

并列篇名

The Body/Mind Expression of the Intellectual in Zhang Xianliang's Novels: The Case of "The Course of Feelings"

DOI

10.6466/THJCL.201206.0145

作者

石曉楓(Hsiao-Feng Shih)

关键词

張賢亮 ; 《感情的歷程》 ; 〈綠化樹〉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 知識分子 ; 身體 ; Zhang Xianliang ; "The Course of Feelings" ; "Mimosa" ; "Half of Man is Woman" ; intellectual ; body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12 / 06 / 01)

页次

145 - 18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張賢亮〈初吻〉、〈綠化樹〉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合為《感情的歷程》)為主要探討文本,剖析小說中知識分子的身體/心靈史。除前言及結語外,文分三節,首節「勞動的改造與新人的鑄成」探討張賢亮小說中關於政治對身體的規範,以及孱弱/強壯身體的對照,接受勞改的資產階級右派分子,必須在勞動的參與中得到啟示,但此理想的轉化進程是否已真正完成?其實甚為可疑。二節「情欲/政治的激情與獻身」則論述小說中如何展示情欲的萌動與昇華,如何藉由性愛與政治的互涉,表現出知識分子最終的抉擇。三節「知識分子的身/心辯證」則闡釋主角在食、色、死亡思考中的反省,並對張賢亮小說裡所流露的知識分子心態進行剖析及討論。本文最後指出張賢亮小說中的身體書寫,依然侷限於理性與感性、靈魂與肉體的二元對立狀態,並認為理性、靈魂絕對高於感性與肉體。他對身體的描繪固然大膽,但整體而言,在主題及思想內涵上卻遵循著馬克思主義路線,並表現為對體制的服從。然而張賢亮開啟了知識分子對於身體欲望的思考,也能與日後的身體性愛書寫,形成更饒富意味的對照,此為其「唯物論者的啟示錄」系列最大的意義所在。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focuses on Zhang Xianliang's The Course of Feelings, including ”First Kiss,” ”Mimosa” and Half of Man is Woman, to analyze the body/mind expression of the intellectual in his novels. In addition to the preface and the conclusion, the article is composed of three sections. Section One ”New figure casting through labor reform” examines political regulations on the body and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weak and strong body. The capitalist rightists were demanded to find inspiration through labor participation, but it is doubtful whether the ideal reform was reached. Section Two ”Erotic/political passion and dedication” discusses how the novel shows the beginning and sublimation of erotic desire. It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x and politics and what the intellectual finally chooses. Section Three ”Body/mind discrimin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illustrates how the protagonist reminates on food, sex and death, and analyzes the intellectual's state of mind as revealed in the novel.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Zhang's body writing is still limited to the binary oppositions of sense/sensibility and soul/body, and sense and soul is always far greater than sensibility and body in his novels. While his portrayal of the body is certainly bold, on the whole, Zhang's themes and content follow the Marxist line and show obedience to the system. However, Zhang opens up the intellectual's thinking about bodily desire. His novels can have more meaningful contrast with future writings on body and sex. This is the true value of his ”Revelation of Materialist” seri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厄內斯特‧曼德爾、向青譯(2009)。馬克思主義入門。臺北:連結雜誌社。
  2. 王緋(1986)。性崇拜︰對社會修正和審美改造的偏離—從《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性描寫說開去。文學自由談,3,87-95。
  3. 王德領(2006)。感官文學的生成和意義——以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為中心。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5),9-18。
  4. 王德領(2011)。性與政治的複雜纏繞—重評張賢亮上世紀80 年代的小說。長城,2011(1),183-189。
  5. 朱大可(2007)。國家修辭和文學記憶—中國文學的創傷記憶及其修復機制。文藝理論研究,2007(1),81-89。
  6. 米歇爾‧福柯、劉北成譯、楊遠嬰譯(2009)。規訓與懲罰。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7. 佛洛依德、楊韶剛譯(2004)。佛洛依德之性愛與文明。臺北:百善書房。
  8. 佛洛姆、徐紀亮譯、張慶雄譯(1987)。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9. 何冠驥(1991)。浪漫的反烏托邦式的「成長小說」—論張賢亮的《綠化樹》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外文學,20(6),26-50。
  10. 呂正惠(1988)。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1. 李遇春(2000)。拂不去的陰霾—張賢亮小說創作中的死亡心理分析。小說評論,5,66-72。
  12. 約翰‧李克曼編、歐申談譯(1971)。佛洛依德論文精選。臺南:開山書店。
  13. 祝勇(2008)。反閱讀:革命時期的身體史。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14. 張春喜(2004)。性的悲劇美—淺評張賢亮小說中的「性」。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2(S1),68-71。
  15. 張賢亮(1987)。寫小說的辯證法。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6. 張賢亮(1989)。感情的歷程。北京:作家出版社。
  17. 張賢亮(1995)。張賢亮小說自選集。桂林:漓江出版社。
  18. 張賢亮(1989)。綠化樹。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19. 陳定家編(2011)。身體寫作與文化症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 陳娟(1997)。欲望的幻滅—張賢亮論。文藝理論研究,5,46-54。
  21. 陳靜梅(2005)。性與政治—重探張賢亮小說中的性描寫。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5),103-108。
  22. 陸克寒(2006)。在壓抑的網絡中—當代小說的性敘述‧之一。翠苑,4,72-74。
  23. 傅華強(2006)。《綠化樹》性愛敘事話語解讀。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3(12),5-6+13。
  24. 彭維鋒(2000)。權力的置換—試析張賢亮《綠化樹》的敘述動力。濟南大學學報,10(1),50-52+85。
  25. 劉永昶(2003)。失落的天空—論張賢亮小說中的女性與性。鎮江高專學報,16(1),37-40。
  26. 劉莎(2011)。「性欲壓抑」象徵詩學的轉換與超越—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東西《後悔錄》比較闡釋。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1(7),65-66。
  27. 劉曉波(1990)。中國當代政治與中國知識分子。臺北:唐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