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學問家的革命與傳統的發明-以章太炎《齊物論釋》為例

并列篇名

The Revolution of a Scholar and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Zhang Taiyan's "Interpreting the Qiwulun"

作者

蔡岳璋(Yueh-Chang Tsai)

关键词

章太炎 ; 齊物論釋 ; 經典詮釋 ; 訓詁 ; 以佛釋莊 ; Zhang Taiyan ; Interpreting the Qiwulun ; Classical hermeneutics ; etymology ; Buddhis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Zhuangzi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13 / 06 / 01)

页次

123 - 1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知識分子調動傳統中的非主流因素以營救當代的文化危機的同時,往往為傳統再次注入新生的血氣。作為學問家的章太炎曾在中華帝制瓦解的時代邊緣,重新指認、復甦歷史上說經與說諸子的經典詮釋精神。若說胡適的新學為傳統開闢活路,啟蒙了樸學,章太炎則修古更新,促使傳統學術之道再編成,顯題化長久以來訓詁與義理在絕對性與優先性之爭上的隱性對峙,為各自找到合理的存在價值與功能。本文以《齊物論釋》為例,嘗試疏理作為革命家的章太炎,如何經由對於〈齊物論〉的取捨與詮釋,與歷史相互貞定。指出章氏對於悠久的經典詮釋,曾經進行認識論意義上的判教(說經與說諸子間的連續與斷裂),同時提取傳統思考資源(從語言批判到政治批判),以應時適變,充分表現傳統面對、指導當務之急的歷史可能。學問家的革命不僅發明了傳統,更啟蒙了啟蒙。

英文摘要

When non-mainstream factors of an existing tradition are used to solve a contemporary cultural crisis, this tradition often becomes reinvigorated and attains renewed vitality. During the period when imperial China wa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Zhang Taiyan sought to revive the Chinese hermeneutic spirit through his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s and pre-Qin philosophy. If we accept the claim that the New Learning promoted by Hu Shih 胡適 provided tradition with a new lease on life and gave inspiration to ”Evidential Learning”, then we can also assert that Zhang Taiyan's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s contributed to an overhaul of traditional scholarship and revealed the long-standing confrontation between etym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in a way that discovered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each. This scholastic revolution did not merely ”invent” a new tradition; it also inspired 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as well. Taking this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heoretical resources and intellectual approaches of the ”Qiwulun《齊物論》”, and investigates the pivotal role played by this text in Zhang's revolutionary thought and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Zhang's interpretation of the ”Qiwulun” did more than just offer a fresh perspective on an old tradition; it proffered innovative ideas for responding to a world in flux.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邱敏捷(2006)。楊仁山、章太炎以「唯識」解莊析論─以真心派的唯識之詮釋。佛學研究中心學報,11,201-243。
    連結:
  2. 陸寶千(1990)。章炳麟之道家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
    連結:
  3. 黃梓勇(2011)。論章太炎的今古文經學觀。漢學研究,29(4),221-251。
    連結:
  4. 楊儒賓(2011)。莊子與人文之源。清華學報,41(4),3-36。
    連結:
  5. 劉紀蕙(2012)。莊子、畢來德與章太炎的「無」:去政治化的退隱或是政治性的解放。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103-135。
    連結:
  6. 謝大寧(2005)。經典的存有論基礎。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7,59-80。
    連結:
  7. 謝大寧(2005)。經典的存有論基礎。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7,59-80。
    連結:
  8. (1998)。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聯經。
  9. ﹝清﹞郭慶藩輯(1997)。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10. 上海人民出版社編(1986)。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1. 上海人民出版社編(1985)。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2. 王汎森(1987)。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臺北:允晨。
  13. 王汎森(1985)。章太炎的思想(一八六八─一九一九)及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臺北:時報文化。
  14. 王栻編(1986)。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
  15. 史華慈(2006)。中國政治思想的深層結構。史華慈論中國,北京:
  16. 余英時(1984)。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臺北:聯經。
  17. 汪暉(2008)。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北京:三聯書店。
  18. 姜義華編(1991)。胡適學術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19. 荒木見悟(1970)。齊物論釋訓註(その一)。哲學年報,29
  20. 馬勇編(2003)。章太炎書信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1. 馬勇編(2004)。章太炎講演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2. 梁啟超、朱維錚校注(2010)。清代學術概論。北京:中華書局。
  23. 梁濤編(2008)。中國思想史研究前沿─經典、詮釋、方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4. 陳平原(1998)。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5. 章太炎、張昭軍編(2007)。章太炎講國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26. 章太炎、虞雲國校點(2011)。菿漢三言。上海:上海書出版社。
  27. 章太炎、龐俊疏證、郭誠永疏證(2008)。國故論衡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28. 章炳麟(1972)。章太炎的白話文。臺北:藝文印書館。
  29. 傅傑編校(2007)。章太炎學術史論集,昆明:
  30. 湯用彤(1983)。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華書局。
  31. 湯志鈞(1979)。章太炎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2. 馮友蘭(1961)。中國哲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33. 黃錦鋐(1994)。章太炎先生的《齊物論釋》。晚學齋文集,臺北:
  34. 黃錦樹(2012)。章太炎語言文字之學的知識(精神)系譜。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35. 楊玉成(2004)。戰國讀者─語言的爆炸與閱讀理論。文學研究的新進路:傳播與接受,臺北:
  36. 楊儒賓(2000)。注莊的另一個故事─郭象與成玄英的論述。道教文化的精華:第二屆海峽兩岸道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縣:
  37. 葛兆光(2006)。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論。上海:上海古籍初版社。
  38. 魯迅、《魯迅全集》修訂編輯委員會編注(2005)。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9. 謝大寧(2007)。經典詮釋的認識論基礎─從經典存有論問題向認識論的過渡。第三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學術研討會,臺北:
  40. 謝大寧(2009)。經典的存有論基礎(續)。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9,189-212。
  41. 龔鵬程(2007)。近代思潮與人物。北京:中華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傅凱瑄(2017)。范耕研《莊子》研究初探。中國文學研究,43,1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