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走出「拆散時代」:論章太炎辛亥後儒學觀念的轉變
|
并列篇名
|
Emerging from an Age of Disorder: On the Transition in Zhang Taiyan's Confucian Thought Following the Xinhai Revolution
|
作者
|
江湄(Mei Jiang)
|
关键词
|
章太炎 ; 回真向俗 ; 儒學 ; 齊物 ; 辛亥士風 ; Zhang Taiyan ; intellectual transition ; Confucianism ; Qiwu ; the Ethos of the XinHai Revolutionary era
|
期刊名称
|
清華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9期(2013 / 06 / 01)
|
页次
|
169
-
21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將章太炎「回真向俗」之變後對儒學傳統的「回歸」理解和定義為他對時代危機的感受、把握和克服。經「回真向俗」之變,章太炎在「齊物」哲學的指導下,肯定「分殊」的「言文-歷史」世界及其「諸法」的有限實在性,對儒學進行了一番重新定義、闡釋和安排,他把儒學規定為以「世法」化民成俗的「師儒之學」,並在這個意義上重新肯定了儒學維護「此土」生活世界的價值,為「拆散時代」之後的日用人生指示大道。章太炎所親歷的辛亥士風、新文化運動之後的學風與士風、三十年代的民族危機構成了章太炎儒學觀念轉變和重新形成的重要外緣。
|
英文摘要
|
Following the second transition in his thought , Zhang Taiyan 章太炎 returned to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Adopting the perspective of Zhuangzi's ”Equalizing Things” (Qiwu 齊物), Zhang admitted the reality of the individual ”linguistic-cultural-historical” world and its laws. He thereupon proceeded to redefine and reinterpret Confucianism. As part of this redefinition and reinterpretation, Zhang sought to construct a social morality suitable for a period following an age of disorder and revolution. The ethos of the era that witnessed the XinHai 辛亥 Revolutio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the national crisis of the 1930s thus contribu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Zhang Taiyan's Confucian thought.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汪榮祖(1986)。康有為章炳麟合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5上
連結:
-
陶成章,《致鐵仙、若愚書》,湖南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收藏手跡
-
(1961)。辛亥革命回憶錄。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
伯夔,〈革命之心理〉,《民報》,第二十四號,1908 年。
-
汪精衛,《致吳稚暉函述革命與學問及研究國學之目的》,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近代人物書劄,字 09564 號,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數位資料。
-
金陵生,〈支那革命家章炳麟〉,《鵑聲》,1907 年。
-
侯外廬,《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重慶:生活書店,1947 年。
-
(1961)。辛亥革命資料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
汪精衛,〈論革命之道德〉,《民報》,第二十五號,1910 年。
-
(1984)。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木山英雄、趙京華編譯(2004)。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木山英雄中國現代文學思想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王汎森(1985)。章太炎的思想及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1868-1919)。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王開璽(2011)。簡論革命黨人的暗殺活動和清末政局。晉陽學刊,2011(4)
-
尼采、錢春綺譯(2007)。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
-
白純(2001)。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的政治暗殺活動探析。學海,2001(3)
-
列奧•施特勞斯、彭剛譯(2003)。自然權利與歷史。北京:三聯書店。
-
宋教仁(1970)。宋漁父遺著。臺北:文海出版社。
-
李澤厚(1979)。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
汪榮祖(2002)。從傳統中求變─晚清思想史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林慶彰編、蔣秋華編(2007)。李源澄著作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
侯外廬(1985)。韌的追求。北京:三聯書店。
-
孫中山(1981)。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
海青(2010)。自殺時代的來臨?─20 世紀早期中國知識群體的激烈行為和價值選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馬勇編(2004)。章太炎講演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
馬勇編(2003)。章太炎書信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
郜元寶編(2001)。尼采在中國。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
-
張昭軍(2002)。儒學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學思想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張昭軍編(2007)。章太炎講國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
陳平原編、杜玲玲編(2009)。追憶章太炎。北京:三聯書店。
-
章太炎(1982)。章氏叢書。臺北:世界書局。
-
章太炎(1985)。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章太炎、龐俊疏證、郭誠永疏證(2008)。國故論衡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
湯志鈞編(1977)。章太炎政論選集。北京:中華書局。
-
湯志鈞編(1979)。章太炎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
黃佳(2000)。無政府主義的傳入與辛亥革命時期的暗殺風潮。湖南大學學報,2000(2)
-
黃興(1973)。黃克強先生全集。臺北:國民黨黨史委員會。
-
趙寶泉(1992)。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暗殺風潮述評。山東師範大學學報,1992(4)
-
劉夢溪編(1996)。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
德里克(2006)。中國革命中的無政府主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魯迅(1981)。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錢穆(2004)。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錢穆(2001)。國史新論。北京:三聯書店。
|
被引用次数
|
-
(2024)。重訪儒學:以章太炎 “菿漢” 文本為線索。南國學術,2024(2),315-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