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迢迢簽約路、邊塞風土行:清初漢臣的出使紀行及其書寫意義

并列篇名

Diplomatic Journeys to the Distant Frontier: Travel Journals Written by Han Chinese Envoys during the Early Qing Period and their Literary Implications

作者

黃郁晴(Yu-Ching Huang)

关键词

使節 ; 蒙古 ; 張鵬翮 ; 錢良擇 ; 《奉使俄羅斯日記》 ; 《出塞紀略》 ; envoys ; Mongolia ; Zhang Penghe ; Qian Liangze ; Feng Eluosi riji ; Chusai jilüe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15 / 12 / 01)

页次

277 - 33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以明清古典文學而言,文臣武將因政治使命行走帝國邊疆的記錄在明清行旅著述中為數不少,這類著作不失為一個觀測帝國勢力消長的視角。以索額圖(1636-1703)為首,率兵千人的出使團,可視為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前奏曲。其中兵部督捕理事官張鵬翮(1649-1725)和兵官錢良擇(1645-1710)二人,分別寫下《奉使俄羅斯日記》、《出塞紀略》,可視為清代漢臣奉使出塞最早的記錄。欲瞭解康熙親征蒙古部落的來龍去脈,並掌握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始末,康熙二十七年(1688)由索額圖帶領的出使團,不容研究者忽略;而欲悉出使經過,從而把握清初使臣邊塞書寫之內容特色,張鵬翮、錢良擇的邊塞詩文,頗值得研究者注意。本文試圖闡述這些作品所兼攝文學、文化和歷史的多重意義。

英文摘要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orks recording the diplomatic missions of courtiers and generals to the imperial frontier make up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ravel writings from the period. These diplomatic accounts provide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for assessing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imperial power. For example, the mission led by Songgotu 索額圖 (1636-1703), which included a military contingent of about one thousand soldiers,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prelude to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Nerchinsk” 尼布楚條約 by China and Russia in 1689 (the 28th year of Kangxi’s 康熙 reign). Two records of Songgotu’s mission – the Fengshi Eluosi riji 奉使俄羅斯日記 and the Chusai jilüe 出塞紀略 - which were written by 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r of Military Affairs Zhang Penghe 張鵬翮 (1649-1725) and the Military Officer Qian Liangze 錢良擇 (1645-1710) respectively, represent the earliest records from the Qing dynasty of Han officials travelling beyond the frontier as envoys. The diplomatic journals composed by Zhang and Qian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for understanding this first mission led by Songgotu, which in turn is essential to recovering the whole story regarding Kangxi’s expedition to the Mongol tribes and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Nerchinsk.” In addition to examining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found in these diplomatic travelogu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ultiple literary and cultural meanings found within their pag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0)。中國西北文獻叢書。蘭州:蘭州古籍書店。
  2. (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 (1990)。中國西北文獻叢書。蘭州:蘭州古籍書店。
  4. (1990)。中國西北文獻叢書。蘭州:蘭州古籍書店。
  5.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7. 明金幼孜(2000)。北征錄。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8. 明霍冀編、明孫應元編(1969)。九邊圖說。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
  9. 清徐珂(1983)。清稗類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清張鵬翮(1964)。奉使俄羅斯日記。臺北:廣文書局。
  11. 清覺羅勒德洪編(1964)。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臺北:華聯出版社。
  12. 清顧祖禹(1998)。讀史方輿紀要。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3. 劉宋范曄(196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14.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編、呼和浩特市地方誌編修辦公室編(1983)。呼和浩特史料。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地方志編修辦公室。
  15.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編(1988)。清代理藩院資料輯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中心。
  16. 王子今(2011)。驛道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出版社。
  17. 王文進(2000)。南朝邊塞詩新論。臺北:里仁書局。
  18. 王文輝(1990)。內蒙古氣候。北京:氣象出版社。
  19. 加斯東‧加恩、江載華譯(1980)。彼得大帝時期的俄中關係史(1689-1730 年)。北京:商務印書館。
  20. 包詩卿(2008)。明代軍事活動與關羽信仰傳播。中州學刊,2008(3),152-155。
  21. 北京師範大學清史研究小組編(1997)。一六八九年中俄尼布楚條約。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2. 札奇斯欽(1955)。蒙古之今昔。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23. 札奇斯欽(1987)。蒙古文化與社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4. 田村實造(1963)。明代滿蒙史研究。京都:京都大學文學部。
  25. 伊‧亞‧茲特拉金、馬曼麗譯(1980)。准噶爾汗國史(1635-1758)。北京:商務印書館。
  26. 任文京(2010)。中國古代邊塞詩史(先秦至唐)。北京:人民出版社。
  27. 向燕南(2001)。明代邊防史地撰述的勃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1),137-143。
  28. 朱鴻(198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9. 吳秀瓊(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30. 吳彥儒(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嘉義大學史地學系。
  31. 呂士朋(1997)。清代的理藩院─兼論清代對蒙藏回諸族的統治。東海大學歷史學報,1997(1),61-97。
  32. 李秀梅(2007)。清朝統一準噶爾史實研究:以高層決策為中心。北京:民族出版社。
  33. 李美玲(2003)。三娘子四嫁順義王與明末蒙漢關係。陰山學刊,16(6),67-69。
  34. 李美玲(2005)。三娘子對明末蒙漢和平友好關係的貢獻。陰山學刊,18(6),79-82。
  35. 李德仲(2005)。居庸關的記憶。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36. 李德輝(2008)。唐宋時期館驛制度及其與文學之關係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7. 杜曉黎(1995)。歸化城與蒙古草原絲路貿易。內蒙古文物考古,1995(Z1),42-49。
  38. 沙斯季娜、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譯(1977)。十七世紀俄蒙通使關係。北京:商務印書館。
  39. 沈雲龍選輯(1967)。明清史料彙編初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40. 沃爾那德斯基、札奇斯欽譯(1955)。蒙古與俄羅斯。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41. 和田清(1959)。東亞史研究‧蒙古篇。東京:東洋文庫。
  42. 和田清、潘世憲譯(1984)。明代蒙古史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43. 林堃輝(200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44. 松本隆晴(2004)。明代成化初年の宣府鎮。栃木史學,18,44-55。
  45. 金啟掠(1981)。呼和浩特召廟、清真寺歷史概述。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呼和浩特:
  46. 柳澤明、額爾敦巴特爾譯(1995)。1688 年噶爾丹入侵後的喀爾喀諸台吉與俄國。蒙古學信息,1995(1),1-8。
  47. 洪淑苓(1995)。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
  48. 香蓮(2011)。簡述漠北喀爾喀歸附清朝的過程。蒙古文史學院赤峰學院學報,3(12),13-14。
  49. 茍波(2010)。道教與明清文學。成都:巴蜀書社。
  50. 娜‧費‧杰米多娃、弗‧斯‧米亞斯尼科夫、黃玫譯(2010)。在華俄國外交使節(1618-165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1. 宮脇淳子、曉克譯(2005)。最後的游牧帝國:准噶爾部的興亡。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52. 珠榮嘎譯註(1990)。阿勒坦汗傳。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53. 張正明編、孫麗萍編、白雷編(2006)。中國晉商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54. 張維華、孫西(1997)。清前期中俄關係。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55. 張學然(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
  56. 曹永年(1981)。呼和浩特市萬部華嚴經塔明代題記探討。內蒙古大學學報:歷史學專集,11-27。
  57. 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8. 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9. 莊吉發(1997)。從薩滿信仰及秘密會黨的盛行分析清代關帝崇拜的普及。清史論集(一),臺北:
  60. 陳韶旭、王曉婷、李海軍(2010)。明朝宣府鎮邊鎮文化主流特點:兼談其對張家口人文精神形成與發展的影響。河北北方學院院報:社會科學版,26(6),63-65+80。
  61. 森川哲雄、葉新民譯(1985)。十七世紀前半葉的歸化城。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85(3、4),12-19。
  62. 項勇(2008)。略論准喀之戰與喀爾喀附清。新疆大學歷史學報,36(2),57-60。
  63. 黃治國(2008)。試論清代在歸化城設置駐防的經濟原因。蘭州學刊,12,136。
  64. 黃金河(1968)。哲布尊丹巴與外蒙古。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65. 黃剛(1996)。清代邊塞詩繁榮原因初探。學術研究,1996(6),77-81。
  66. 黃麗生(1997)。論《阿勒坦汗傳》的撰史意識。臺北:蒙藏委員會。
  67. 黃麗生(199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68. 黃麗生(2010)。邊緣與非漢:儒學及其非主流傳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69. 黑龍(2011)。1688-1690 年康熙救助南下蒙古喀爾喀之新史料。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1(2),130-140。
  70. 黑龍江大學俄語系翻譯組譯、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第三室譯(1975)。十七世紀俄中關係(1686-1691年)。北京:商務印書館。
  71. 楊正泰(2006)。明代驛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2. 楊紹猷(1992)。俺答汗評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3. 溫浩堅(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74. 葉高樹(1999)。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臺北:稻香出版社。
  75. 達力扎布(2006)。蒙古史綱要。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76. 達立布(2011)。清太宗和清世祖對漠北喀爾喀部的招撫。歷史研究,2011(2),50-62。
  77. 鄒志斌編、蔡長明編(2010)。昭君文化叢書。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
  78. 趙現海(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長春,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79. 趙雲田(1981)。清理藩院和中俄關係。西北史地,1981(3),108-113。
  80. 趙雲田(1995)。清代治理邊陲的樞紐─理藩院。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81. 齊木德道爾吉(1998)。1640 年以後的清朝與喀爾喀的關係。內蒙古大學學報,1998(4),12-20。
  82. 齊清順(1998)。清代新疆的關羽崇拜。清史研究,1998(3),101-106。
  83. 劉文鵬(2004)。清代驛傳及其與疆域形成關係之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4. 劉建生、劉鵬生(2005)。晉商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85. 劉家駒(1964)。清朝初期的八旗圈地。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
  86. 歐陽增梁(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87. 蔡東洲編(2001)。關羽崇拜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88. 魯愚編(1995)。關帝文獻匯編。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89. 盧明輝編(1984)。北方民族關係史論叢。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90. 盧明輝、劉衍坤(1995)。旅蒙商:17 世紀至20 世紀中原與蒙古地區的貿易關係。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91. 賴建誠(2008)。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南港:中央研究院出版委員會。
  92. 薄音湖(1985)。呼和浩特建城年代重考。內蒙古大學學報,1985(2),35-39。
  93. 薛宗正(1993)。歷代西陲邊塞詩研究。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94. 韓永林(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呼和浩特,內蒙師範大學。
  95. 寶玉柱(2003)。清代蒙古族社會轉型及語言教育。北京:民族出版社。
  96. 鷹揚(2011)。在大漠那邊:近世的蒙古與戰爭。臺北:知兵堂出版社。
  97. 约翰‧弗雷德里克‧巴德利、吳持哲譯(1981)。俄國‧蒙古‧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