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民初海上「百美圖」時尚敘事與性別文化的塑形嬗變

并列篇名

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Fashion Narratives and Gender Culture in the “Portraits of a Hundred Beauties” Series

作者

呂文翠(Wen-Tsuei Lu)

关键词

百美圖 ; 性別文化 ; 民國舊派小說 ; 女學生 ; “Portraits of a Hundred Beauties” ; gender culture ; old school novel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female students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15 / 12 / 01)

页次

375 - 43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闡發民國初年上海文藝圈多種「百美圖」書籍,揭示畫家試圖挑戰以褒讃為名行拘限之實的百美/百媚繪畫傳統,在瞭解和同情的基礎上所體現民初女性群像與性別文化的相互定義與辯證關係。特別關注作為男性代言者的創作主體如何參與並形塑性別意識的複雜過程,該類圖籍反映民國初年社會文化思維曾一度踟躕不前卻艱難行進的足跡,更彌足珍貴地記錄近代中國性別文化的萌芽與衍化歷程遭遇的困境,及相應而生的種種創新求變的嘗試方案。論述的主要內容固然先是拈出民初「百美圖」敘事的基本面相與特徵,最終歸結於對新女性身份與性別意識猶然參差的駁雜意涵。但在方法上側重民國百美圖與晚清上海標誌百媚/百美圖畫與文學的脈絡梳理,並觀照同時代語境中的舊派小說文本。最後借助四○年代海上文藝代表人物張愛玲的圖文作品及犀利的文化批評視野,反思百美圖敘事傳統與社會思潮、文化時尚互動對話的近代演化,盼能清晰揭示民國初年海上都市中性別文化的衍變歷程。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interprets a series of the “Portraits of a Hundred Beauties” pictorial books issued in Shanghai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order to reveal how artists challenged the artistic tradition of “a hundred beauties/a hundred types of obsequiousness” — a tradition that put strains on women in the act of celebrating their beauty. From an interpretative point of view that understands and empathizes with the phenomen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mbodiment of mutual definitions and 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portraits and gender cultures in the early Republic years. The paper also dwells upon the sophisticated process whereby male artists became involved in the representation and formation of gender consciousness. Certain pictorial books reflected the fact that socio-cultural logic and thinking were struggling to advance. Moreover, these books documented the initial stages and subsequent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ender culture, as well as how these difficulties led to various innovations and attempts to initiate change.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facts and features of the narratives of “Portraits of a Hundred Beauties,”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gender consciousness and the new female identity were still at odds with each other. Methodologically, this article seeks to clarify the historical contexts of “Portraits of a Hundred Beautie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and “A Hundred Beauties of 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making reference to both their literary counterparts as well as the old school novels written during this period. Finally, the article reflects on the narrative tradition of “Portraits of a Hundred Beauties,” social ideology,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ulture and fashion. It adopts the incisive cultural critical perspective found in Eileen Chang’s pictorial and literary works to shed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gender culture in this city-upon-the-sea, Shanghai, in the early Republic yea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呂文翠(2015)。點石飛影.海上寫真:晚清民初「百美圖」敘事的文化轉渡。中國學術年刊,37,39-71。
    連結:
  2. 陳建華(2013)。周瘦鵑與紫羅蘭:文學商品的建構及其文化意涵。中正漢學研究,22,239-270。
    連結:
  3. 彭小妍(2009)。一個旅行的現代病─「心的疾病」、科學術語與新感覺派。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4,205-248。
    連結:
  4. 《新聞報》微縮資料,上海:上海圖書館,1989 年。
  5. (2001)。清代報刊圖畫集成。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6. 《大共和星期畫報》,上海:大共和日報館發行,1913 年
  7. 姚玳玫,〈民國時期中國女畫家的自畫像〉,http://www.chinaluxus.com/20111227/107196_1.html,檢索日期:2015 年10 月8 日
  8. 《時報》,上海:時報社刊行,1909 年
  9. 《遊戲世界》,上海:大東書局發行,1922 年
  10. 《禮拜六》,上海:中華圖書館發行,1914 年
  11. 飯牛亭長編,《女學生》(又名《女學生百面觀》),上海:南華書局出版,1918 年
  12. 《婦女雜誌》,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1912-1924 年
  13. 《群報畫報》,出版地不詳,上海圖書館館藏,1919 年
  14. 《神州日報》微縮資料,上海:上海圖書館,1989 年。
  15. 《飛影閣畫報》,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890 年。
  16. 但杜宇繪圖,姚民哀題詞,《杜宇百美圖正集(二冊)》,上海:新民圖書館發行,1920 年再版
  17. 《新青年》,上海,群益書社印行,1915-1919 年
  18. (1969)。民呼日報。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19. 《神州畫報》,上海:神州日報發行,1917 年
  20. 名人精繪,《上海時裝百美圖詠(上、下兩冊)》,上海:天南書局石印本,1916 年
  21. 《婦女時報》,上海:婦女時報社發行,1911-1917 年
  22. (1999)。圖畫日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1983)。點石齋畫報。廣洲:廣洲人民出版社。
  24. 《良友》,上海:良友印刷公司發行,1926 年
  25. 但杜宇繪圖,姚民哀題詞,《最新時裝杜宇百美圖正集(二冊)》,上海:新民圖書館兄弟公司,1922 年初版,1924 年第四版
  26. 《申報》,參閱「愛如生《申報》」數據庫電子資料(1872-1949),資料來源: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臺北:漢珍數位圖書公司代理,2012 年
  27. 朱瘦菊(海上說夢人)著,但杜宇插圖,《歇浦潮》,上海:新民圖書館印行,1921 年
  28. 但杜宇繪圖,許指嚴題詞,《杜宇百美圖續集(二冊)》,上海:新民圖書館發行,1922 年
  29. 但杜宇繪圖,許指嚴題詞,《最新時裝杜宇百美圖續集(二冊)》,上海:新民圖書館兄弟公司,1923 年初版,1924 年第三版
  30. 《之江畫報》,杭州:之江日報社發行,1913 年
  31. (1997)。點石齋畫報。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32. 宋李昉編(1961)。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33. 明吳琯校(1966)。古今逸史。臺北:藝文印書館。
  34. 清吳友如繪(1998)。吳友如畫寶。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35. 清清聖祖(1978)。全唐詩(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6. 清陳其元、俞曲園參訂(1982)。庸閒齋筆記。臺北:廣文書局。
  37. Lee, Haiyan(2007).Revolution of the Heart: A Genealogy of Love In China, 1900-1950.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8. 丁悚(2004)。民國風情百美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39. 毛文芳(2013)。卷中小立亦百年:明清女性畫像文本探論。臺北:學生書局。
  40. 王東霞編(2002)。從長袍馬褂到西裝革履。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41. 包天笑、劉幼生點校(1999)。釧影樓回憶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42.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1990)。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3. 朱瘦菊、司馬丁標點、金牛標點、陳為標點(1998)。歇浦潮。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44. 老舍(2013)。老舍全集(七)。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5. 佐藤秋成(2011)。朱瘦菊與他的電影作品《風雨之夜》:中國無聲電影東京鑑定手記。明報月刊,2011(6 月號)
  46. 克莉絲特娃、彭仁郁譯(2003)。恐怖的力量。臺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47. 吳浩然編(2010)。老上海女子風情畫:沈泊塵《新新百美圖》。濟南:齊魯書社。
  48. 吳嘉陵(2006)。清末民初的繪畫教育與畫家。臺北:秀威資訊出版公司。
  49. 阮元校刻(198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50. 姚玳玫(2007)。從吳友如到張愛玲─近現代海派媒體「仕女」插圖的文化演繹。張愛玲:文學‧電影‧舞臺,香港:
  51. 胡適(1998)。胡適文存三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2. 胡曉真(2010)。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家的轉型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53. 范伯群編選(2009)。鴛鴦蝴蝶─〈禮拜六〉派作品選(修訂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4. 唐文標(1986)。張愛玲研究(增訂新二版)。臺北:聯經出版社。
  55. 唐圭璋編(1999)。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
  56. 夏曉虹(2004)。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7. 徐德明(2015)。清倌人、坤伶和女學生─張恨水20 年代小說女性社交的想像與轉型。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358-364。
  58. 徐鋼(2010)。情的現代傳承─讀夏志清的〈徐枕亞的《玉梨魂》〉。中國現代小說的史與學:向夏志清先生致敬,臺北:
  59. 張世瑛(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
  60. 張玉法(2013)。中華民國史稿(修訂版)。臺北:聯經出版社。
  61. 張愛玲(1991)。流言。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62. 張愛玲(2009)。小團圓。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63. 張愛玲(1991)。回顧展II: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二。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64. 張愛玲(2010)。色,戒:短篇小說集三.1947 年以後。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65. 張愛玲、趙丕慧譯(2010)。雷峰塔。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66. 張愛玲、趙丕慧譯(2010)。易經。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67. 陳平原(2015)。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之外。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68. 陳平原編、夏曉虹編(2015)。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69. 陳建華(2013)。演講實錄1:民國初期消閒雜誌與女性話語的轉型。中正漢學研究,22,355-386。
  70. 陳建華(2015)。「共和」的遺產:民國初年文學與文化的非激進主義轉型。二十一世紀,151,56-64。
  71. 陳建華(2015)。民國初期上海消閒雜誌與名花美人的文化政治。學術月刊,2015(6),131-143。
  72. 陳建華(2007)。質疑理性、反諷自我─張愛玲《傳奇》與奇幻小說現代性。張愛玲:文學‧電影‧舞臺,香港:
  73. 陳寅恪(2002)。元白詩箋證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74. 黃湘金(2011)。壓抑與救贖─清末民初小說內外的妓女和女學。學術月刊,2011(4),113-120。
  75. 黃錦珠(2014)。《眉語》女作家高劍華小說的自我呈現。中國文學學報,2014(5),185-206。
  76. 楊義、中井政喜、張中良(1995)。中國現代文學圖志。臺北:業強出版社。
  77. 萬燕(2012)。生命有它的圖案:評張愛玲的漫畫。張愛玲:傳奇‧性別‧系譜,臺北:
  78. 劉秋蘭(2014)。《海上百豔圖》與民國新興百美圖的濫觴。美術,2014(3),110-113。
  79. 潘乃木編、潘乃和編(1993)。潘光旦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0. 潘玉雯(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81. 魯迅(1989)。魯迅全集。臺北:唐山出版社。
  82. 魏可風(2002)。張愛玲的廣告世界。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83. 魏紹昌(1962)。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84. 魏紹昌編(1962)。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2019)。論「國粹」與「香豔」─民國初年南社與抒情傳統的發現與重構。東亞觀念史集刊,17,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