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自度度人,何莫非道?《西遊證道書》評點研究

并列篇名

Self-Redemption and Salvation for Others are Both Dao: A Study of the Marginalia in the Xiyou zhengdao shu

作者

林小涵(Hsiao-Han Lin)

关键词

評點 ; 寓言 ; 汪淇 ; 黄周星 ; 出身修行傳 ; 以人證道 ; marginalia ; allegory ; Wang Qi汪淇 ; Huang Zhouxing黃周星 ; biographie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 ; exemplum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17 / 12 / 01)

页次

209 - 27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西遊證道書》為清代最早、影響最廣泛的百回《西遊》刪評本,其評點觀繼承明代世評本將《西遊》視為寓言、關注其中道教內丹隱喻,同時對明代李評本的心學解讀進行批評、回應。《證道書》對清代《西遊》版本與評點觀影響極大,形成「講道說」一系;其藉猜謎、測字等尋找隱藏意義之讀法,更預示紅學索隱派的出現。編評者汪淇(1604-1668)兼具出版家與道教徒身份,他刊印書籍涉及的通俗知識展現在《證道書》評點中;他編撰第一人稱小說《呂祖全傳》,其中「閱歷」觀念使汪淇《西遊》評點具有不同義意。加上道教信仰促使他以謫仙神話中罪與解罪觀點評閱《西遊》,將之視為「道」的具現,使《西遊》成為「證道」寓言。

英文摘要

The Xiyou zhengdao shu 西遊證道書 is the earliest and most influential edition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Xiyou ji 西遊記) produced in the Qing dynasty. Carrying forward the position of the Shi pingben 世評本, the Zhengdao shu interprets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as a religious allegory and also criticizes the xinxue 心學 perspective advanced in the Li pingben 李評本. The Zhengdao shu influenced subsequent editions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moreover gave rise to the jiangdao shuo 講道說 tradition of interpretation, which comprehended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in Daoist terms. In addition, the Zhengdao shu reconceptualized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in a metaphorical way, which foreshadowed the hidden meanings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紅樓夢. Wang Qi 汪淇 (1604-1668), the Zhengdao shu's redactor and commentator, was both a publisher and a Daoist. His views on common knowledge, found in the books he published, are evident in the marginalia of the Zhengdao shu. Before the Zhengdao shu, Wang Qi composed a first person narrative novel titled the Lüzu quanshu 呂袓全書. This book incorporates the concept of "experience" (yueli 閱歷), which imbues the Zhengdao shu with a different meaning. Wang's convictions impelled him to interpret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from the viewpoint of a banished immortal, an interpretive stance that led to the text being read as an allegory for verifying the dao.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林小涵(2016)。真幻之間—黃周星的宗教書寫與遺民意識。漢學研究,34(2),73-106。
    連結:
  2. 許蔚(2015)。《西遊記》研究二題。華人宗教研究,6,87-135。
    連結:
  3. 劉瓊云(2010)。聖教與戲言—論世本《西遊記》中意義的遊戲。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6,1-43。
    連結:
  4. 黎志添(2015)。《呂祖全書正宗》—清代北京覺源壇的歷史及其呂祖天仙派信仰。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6,101-149。
    連結:
  5. 黎志添(2013)。清代四種《呂祖全書》與呂祖扶乩道壇的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2,183-230。
    連結:
  6.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宋〕江少虞,《新雕皇朝類苑》,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銅活字印本。
  8.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清〕蔡奡,《西遊證道奇書》,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十五年(1750)序金陵九如堂刊本。
  10. (1988)。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
  11. (1988)。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
  12.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出版社。
  13.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孫楷第,《日本東京及大連圖書館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北平:國立北平圖書館中國大辭典編纂處,1932 年。
  15. (1997)。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16. 〔明〕黃周星,張潮編輯,《非想非想非非想》,中國國家圖書館清光緒十一年(1885)刻本。
  17. (1988)。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
  18.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1988)。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
  22. 〔唐〕王冰注,〔宋〕林億等校正,〔宋〕孫兆改誤,《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四部叢刊・子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上海涵芬樓借景印明顧氏翻宋本,第1 編,冊360。
  23. (1988)。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
  24.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出版社。
  25. 〔清〕陳士斌批評,《金聖歎加評繪像西遊真詮》,日本國會圖書舘藏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序翠筠山房刊本。
  26.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出版社。
  27. (1988)。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
  28. (2000)。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
  29.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出版社。
  30. 宋李燾、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1995)。續資治通鑒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1. 周莊周、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唐陸德明釋文、清郭慶藩集釋、王孝魚點校(1961)。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32. 明吳承恩、黃永年點校、黃壽成點校(2009)。西遊記。北京:中華書局。
  33. 明華陽洞天主人校(1985)。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臺北:天一出版社。
  34. 明華陽洞天主人校、李贄評(1985)。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臺北:天一出版社。
  35. 明劉宗周、吳光編(2007)。劉宗周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36. Liu、 Ts'un-yan(1962).Buddhist and Taoist influences on Chinese novels: The authorship of the Feng shen yen i.Wiesbaden:Otto Harrassowitz.
  37. Widmer、 Ellen(1988).Hsi-yu Cheng-tao Shu(西遊證道書)in the Context of Wang Ch'i's(汪淇)Publishing Enterprise.漢學研究(明代戲曲小說國際研討會論文專號),6(1),37-63.
  38. Widmer、 Ellen(1996).The Huanduzhai of Hangzhou and Suzhou - A Study in Seventeenth-Century Publishing.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56,77-122.
  39. Yu、 Anthony C.(trans. ed.)(2012).The Journey to the West.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0. Yu、 Anthony C.(2008).The Formation of Fiction in "Journey to the West".Asia Major,20(1),15-44.
  41. 上原究一(2012)。關於《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的版本問題。漢學研究通訊,5,41-70。
  42. 中野美代子、王秀文譯(2002)。西遊記的秘密(外二種)。北京:中華書局。
  43. 中華大藏經編輯局編(1995)。中華大藏經。北京:中華書局。
  44. 井上進、李俄憲譯(2015)。中國出版文化史。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45. 太田辰夫(1984)。西遊記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
  46. 王汎森(2004)。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47. 王國光(1990)。《西遊記》別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48. 王崗(1995)。《西遊記》─一個完整的道教內丹修鍊過程。清華學報,新25(1),51-86。
  49.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1990)。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0.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1994)。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1. 石鍾揚(2007)。虞集《西遊記》序考證。明清小說研究,2007(4),124-135。
  52. 余國藩、李奭學編譯(2006)。《紅樓夢》、《西遊記》與其他:余國藩論學文選。北京:三聯書店。
  53. 余國藩、李奭學譯(1989)。余國藩西遊記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54. 吳聖昔(1995)。《西遊證道書》雜考二題。文教資料,1995(2),50-57。
  55. 吳聖昔(1995)。《證道書》白文是《西遊記》祖本嗎─與王輝斌〈《西遊記》祖本新探〉商榷。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7(2),57-64。
  56. 吳震(2012)。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57. 李豐楙(1997)。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8. 李豐楙(1995)。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7,107-156。
  59. 李豐楙(2007)。許遜的顯化與聖蹟─一個非常化祖師形象的歷史刻畫。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論集,臺北:
  60. 李豐楙(1996)。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1. 沈俊平(2009)。舉業津梁:明中葉後坊刻制舉用書的生產與流通。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2. 周紹明、何朝暉譯(2009)。書籍的社會史:中華帝國晚期的書籍與士人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3. 竺洪波(2013)。論《西遊記》世德堂本的評本性質。中國文論的思想與主體: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五輯),上海:
  64. 哈佛燕京圖書館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編(2011)。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齊如山小說戲曲文獻彙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65. 柳存仁(1991)。和風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6. 秋月觀暎、丁培仁譯(2005)。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7. 胡孚琛編(1995)。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8. 孫楷第(1982)。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9. 徐聖心(2013)。明末清初儒學論「過」與悔改:以聶雙江、劉蕺山、王船山、李二曲等為例。沉淪、懺悔與救度:中國文化的懺悔書寫論集,臺北:
  70. 浦安迪、沈壽亨譯(2015)。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三聯書店。
  71. 浦安迪、劉倩譯(2011)。浦安迪自選集。北京:三聯書店。
  72. 張藝曦(2011)。飛昇出世的期待—明中晚期士人與龍沙讖。新史學,22(1),1-57。
  73. 張獻忠(2015)。從精英文化到大眾傳播:明代商業出版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74. 張繼禹編(2004)。中華道藏。北京:華夏出版社。
  75. 曹炳建(2012)。《西遊記》版本源流考。北京:人民出版社。
  76. 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7. 郭武(2007)。略論淨明道與金丹道派的關係。宗教哲學,39,119-126。
  78. 陳恩虎(2005)。刻書家汪淇生平考。文獻季刊,3,84-91。
  79. 楊玉成(2014)。閱讀隱密—金聖嘆評點的政治、文本與暴力。「戰爭隱喻:衝突、書寫、生命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80. 楊玉成(2015)。龍脈:堪輿、評點與世界圖像。「第二十四屆2015 詩學與評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81. 福柯、劉北成譯、楊遠嬰譯(2003)。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北京:三聯書店。
  82. 劉心明編(2014)。子海珍本編。南京:鳳凰出版社。
  83. 鄭明娳(2003)。西遊記探源。臺北:里仁書局。
  84. 磯部彰(1988)。清代における「西遊記」の諸形態とその受容層について─戲曲・繪畫を中心に。漢學研究(明代戲曲小說國際研討會論文專號),6(1),487-510。
  85. 磯部彰、趙博源譯(1985)。元本《西遊記》中孫行者的形成─從猴行者到孫行者。中國古典小說戲曲論集,上海:
  86. 謝世維(2013)。流動的罪:中國中古時期的懺悔與救度。沉淪、懺悔與救度:中國文化的懺悔書寫論集,臺北:
  87. 魏愛蓮、趙穎之譯(2016)。晚明以降才女的書寫、閱讀與旅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88. 魏愛蓮(1996)。黃周星與《西遊證道書》的新資料。'93 中國古代小說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被引用次数
  1. 張閏熙(2020)。腳躧實地,認得家鄉:李卓吾《西遊記》評本的本路、雲路與晚明禪淨雙修思潮。清華中文學報,24,43-95。
  2. (2023)。離清源而就濁流:論《西遊記》妖魔形象及家庭倫理意識。文與哲,43,8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