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儒家兄弟親親之道的個案探究-以三傳及宋代理學家對季友的評價為核心

并列篇名

On the Confucian Conception of Fraternal Love: Criticisms of Ji You Advanced in the Three Commentaries on the Chunqiu and Song Dynasty Neo-Confucianism

作者

劉德明(De-Ming Liu)

关键词

《春秋》 ; 三傳 ; 季友 ; 親親之道 ; 理學家 ; the Chunqiu ; the Three Commentaries on the Chunqiu ; Ji You ; qinqin (loving one's relatives) ; Neo-Confucianism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17 / 12 / 01)

页次

51 - 9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儒家思想十分看重親族間的倫理,而「親親之道」則是其中的一個討論重點。在過往在對「親親之道」的討論中,多將焦點放在父子,而較忽略兄弟關係,材料則多以《論語》、《孟子》為主。本文透過對比《春秋》三傳及宋代程頤以下諸多理學家對季友的討論,以詮解《春秋》的視角,一方面對此問題提出更多的討論,另一方面也希望豐富《春秋》學的內容。本文分別從:文獻記錄、對季友的評價、《春秋》解經方法反省檢討及對「親親之道」的內容及態度四個方向,仔細探查《春秋》三傳(尤其是《左傳》及《公羊傳》)及宋代程頤、謝湜、胡安國、高閌、朱熹及張洽等人的看法。透過眾人論述對於此事過程及評價的轉變,更了解歷史中儒者的相關主張。

英文摘要

There are many historical events recorded in the Chunqiu 春秋 that were criticized by later Confucians from an ethical perspective. One event that drew the attention of many later Confucian commentators was the conduct of Ji You 魯季友 towards his brothers. Discussions of Ji You's fraternal behavior figure prominently in the Han era Gongyang zhuan 公羊傳 as well as in Song dynasty Neo-Confucian (lixue 理學) thought. Through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ual record, this study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assessments of Ji You advanced in the three main commentaries on the Chunqiu and Neo-Confucianism. It aims to shed light on their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loving one's relatives" (qinqin 親親), and also the larger transformations in Confucian thought over this perio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伍煥堅(2015)。中唐啖助學派與宋代理學家在《春秋》學說上的相通點─以胡安國為中心。淡江中文學報,33,193-226。
    連結:
  2. 劉德明(2016)。「王霸之辨」在《春秋》解經中的運用與反省─以朱熹及張洽的觀點為核心。中正漢學研究,27,117-142。
    連結:
  3.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陳壁生,〈《春秋》經「親親相隱義」〉,《國學學刊》,2009 年第1 輯。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305,查詢時間:2016 年11 月14 日。
  11. 宋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12. 宋胡安國、錢偉彊點校(2010)。春秋胡氏傳。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3. 宋范曄、唐李賢注(196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14. 宋張洽(2006)。春秋集註。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5.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16. 清紀昀(1997)。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17. 清焦循、沈文倬點校(1988)。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
  18. 清蘇輿(1992)。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19. 漢司馬遷(1959)。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0. 漢班固、唐顏師古注(1964)。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1. 丁凌華(2013)。五服制度與傳統法律。北京:商務印書館。
  22. 李學勤編(1999)。十三經注疏整理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李學勤編(2000)。十三經注疏整理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4. 李學勤編(2000)。十三經注疏整理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5. 李學勤編(2000)。十三經注疏整理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6. 浦偉忠(1991)。論《春秋穀梁傳》的親親之義。齊魯學刊,1991(3),56-58。
  27. 張壽安(2001)。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8. 張端穗(2009)。《公羊傳》與《穀梁傳》親親觀比較研究─以君王對待世子、母弟之道為探索焦點。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60,1-46。
  29. 郭齊勇編(2004)。儒家倫理爭鳴集─以「親親互隱」為中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30. 楊伯峻編(2000)。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
  31. 楊樹達(2007)。春秋大義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薛梅卿(1997)。《宋刑統》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33. 韓樹峰(2013)。漢魏無「親親相隱」之制論。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上海:
被引用次数
  1. 陳弘學(2022)。先秦儒家是否肯定「大義滅親」說?關於當代學界正反辯論的分析與評價。中正漢學研究,40,1-30。
  2. (2021)。《春秋》三傳禮觀念之儒學對比析論。經學研究集刊,三十一,7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