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轉折年代知識青年的文學視界-以《紅黑》為考察對象

并列篇名

The Literary View of Educated Youth at a Critical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 -- A Study of the Red and Black Magazine

作者

蘇敏逸(Min-Yi Su)

关键词

《紅黑》 ; 沈從文 ; 胡也頻 ; 丁玲 ; Red and Black紅黑 ; Shen Congwen沈從文 ; Hu Yepin胡也頻 ; Ding Ling丁玲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18 / 06 / 01)

页次

265 - 31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27年至1928年間,沈從文、胡也頻和丁玲這三位在北京展開創作生涯的文學同志先後到了上海,並在上海創辦紅黑出版社,於1929年一月出刊文學雜誌《紅黑》。儘管由於經濟條件的薄弱與文學理念的差異,這份刊物只出刊了八期,在1929年八月便宣告結束,但透過這份刊物,卻可以發現二○年代末,思想轉折時期許多有趣的現象。第一,「紅黑」的刊名展現革命時代知識青年對「文學」與「革命」的浪漫熱情,由此可見知識青年對轉折年代社會與文化氛圍的回應。第二,《紅黑》出刊的1929年,也正是沈從文、胡也頻和丁玲三人創作的轉折時期,他們在《紅黑》中刊出的作品,清晰地呈現三人的轉折軌跡。第三,將三人的作品並置合觀,可對照三人在思想與文學表現上的差異,也可看到他們與中國文壇和革命現實的對話關係。本論文將以《紅黑》為考察對象,聚焦在上述三個問題,論析這個期刊所呈現豐富的文學視野,以及文學與現實社會、歷史的交互作用。

英文摘要

Between 1927 and 1928, Shen Congwen 沈從文, Hu Yepin 胡也頻 and Ding Ling 丁玲, three comrades who began their writing careers in Beijing, one after another moved to Shanghai and founded the publishing company Red and Black 紅黑. In January 1928, they began to publish a literary magazine with the same title. Although Red and Black only lasted for eight issues due to poor financial support and divergent literary philosophies, its publication sheds light on many interesting phenomena of the late 1920s, and it mark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thought of the period. First of all, the title of the magazine, Red and Black, demonstrated the romantic enthusiasm educated youth of the time had toward "literature" and "revolution." Second, the year 1929 saw an important transition in the writings of Shen Congwen, Hu Yepin and Ding Ling, which is evident in the work they published in Red and Black. Third, by comparing their works, one can observe differences in their thought and literary expression, as well as in their dialogue with Chinese literary circles and their views on the reality of the revolution. This article's examination of the Red and Black focuses on the above three issues. It discusses the rich literary views presented in this publication and describes how it sheds light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iterature, society and hist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6)。民國珍稀短刊斷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
  2. 丁玲、張炯編(2001)。丁玲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3. 王增如編、李向東編(2006)。丁玲年譜長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4. 王曉明(1991)。潛流與漩渦—論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家的創作心理障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 王燁(2005)。二十世紀革命小說的敘事形式。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6. 朱自清(1996)。朱自清全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7. 吳福輝編(2013)。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以文學廣告為中心(1928-193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 李向東、王增如(2015)。丁玲傳。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9. 沈從文(2002)。沈從文全集(傳記)。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
  10. 林華瑜(2008)。「革命與愛情」的現代性敘事圖景—中國現代小說的題材敘事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1. 姜濤(2015)。公寓裡的塔—1920 年代中國的文學與青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2. 秋山洋子、江上幸子、前山加奈子、田畑佐和子(2017)。探索丁玲—日本女性研究者論集。臺北:人間出版社。
  13. 胡也頻(1981)。胡也頻選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4. 茅盾(1990)。茅盾全集(中國文論三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5. 倪偉(2011)。民族想像與國家統制—1928-1949 年國民黨的文藝政策及文學運動。臺北:人間出版社。
  16. 倉重拓(2013)。對沈從文佚文《錢杏邨批評之批評》的考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7),120-124。
  17. 凌宇(1991)。沈從文傳。臺北:東大圖書。
  18. 張中良(2005)。五四時期的翻譯文學。臺北:秀威資訊。
  19. 張武軍(2015)。「紅與黑」交織中的「摩登」—1928 年上海《中央日報》文藝副刊之考察。文學評論,2015(1),99-109。
  20. 張勇(2010)。摩登主義:1927-1937 上海文化與文學研究。臺北:人間出版社。
  21. 陳公博(2013)。國民革命的危機和我們的錯誤。北京:北京瀚文典藏文化。
  22. 程凱(2014)。革命的張力—「大革命」前後新文學知識份子的歷史處境與思想探求(1924-1930)。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舒衡哲、劉京建譯(2007)。中國啟蒙運動—知識份子與五四遺產。北京:新星出版社。
  24. 賀桂梅(2006)。性/政治的轉換與張力—早期普羅小說中「革命+戀愛」模式解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5),69-92。
  25. 黃蓉(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26. 楊義、張中良、中井政喜(1995)。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圖志。臺北:業強出版社。
  27. 葉聖陶(1987)。葉聖陶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8. 解志熙(2012)。欲望的文學風旗—沈從文與張愛玲文學行為考論。臺北:人間出版社。
  29. 劉劍梅、郭冰茹譯(2009)。革命與情愛—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中的女性身體與主題重述。上海:三聯書店。
  30. 魯迅(1981)。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1. 錢理群編(2013)。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以文學廣告為中心(1915-192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2. 曠新年(1998)。現代文學與現代性。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