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清之際」視域下杜詩學的一個側影-從「前惟山谷後錢盧」談起

并列篇名

Analyzing Du Fu's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ing-Qing Transition-Taking Wang Shizhen's "Before Shangu, After Qian-Lu"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作者

李欣錫(Hsin-Hsi Lee)

关键词

明清之際 ; 杜詩學 ; 錢謙益 ; 盧世(氵隺) ; 王士禛 ; 元好問 ; Ming-Qing transition ; the poetics of Du Fu ; Qian Qianyi錢謙益 ; Lu Shique盧世(氵隺) ; Wang Shizhen王士禛 ; Yuan Haowen元好問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20 / 06 / 01)

页次

209 - 26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前惟山谷後錢盧」乃王士禛〈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其五對「杜家箋傳」脈絡和典範注家重新界定的開創性說法,透過王詩所展露「明清之際」的觀看視野,吾人可挖掘清初杜詩學的內在意蘊。本文將描述「無意於文」到「哀時託興」兩種杜詩解釋途徑和其視角轉換的軌跡;首先,突出元好問的杜詩學觀點為中介;其次,分別剖析盧世(氵隺)、錢謙益箋注立場和目的,置諸易代時空、世變場景中,詳密推求;進由詩壇「錢王代興」現象,捕捉、描繪漁洋「論詩」所展望的杜詩學景觀,察覺其深刻文理下,與當時「明遺民性詩學」話語系統間的關係。由是,本文具杜詩學和明清詩學上的雙重意義和研究價值。

英文摘要

Wang Shizhen 王士禛 employed the phrase "before Shangu 山谷, after Qian-Lu 錢盧" to describe the tradition of annotation on Du Fu's 杜甫 poetry. In his discussions of Du Fu, Wang attempted to redefine the style of poetic annotation advanced by the Jin and Yuan dynasty literatus Yuan Haowen 元好問.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perspective on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revealed in Wang Shizhen's poems, it is possible to elucidate Du Fu's poetic significanc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wo interpretative approaches to Du Fu's poetry that reveal a shift in perspective from "unintentionally writing prose" to "inspiring emotion by expressing sadness about the times." I begin by providing an account of Yuan Haowen's point of view on Du Fu's poetry. I then proceed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purpose of Lu Shique's 盧世(氵隺) and Qian Qianyi's 錢謙益notes and commentary on Du Fu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Finally, I examine Wang Shizhen's discussions of Du Fu's poe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poetics of Ming loyalism through the generational succession from Qian to Wang. Thus, 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both the poetics of Du Fu and the poetics of the Qing Dynas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李欣錫(2009)。錢牧齋〈讀梅村宮詹豔詩有感書後四首〉析論。清華中文學報,3,1-42。
    連結:
  2. 徐國能(2006)。王士禛杜詩批評析辨。漢學研究,24(1),323-353。
    連結:
  3. 徐國能(2012)。元好問杜詩學探析。清華中文學報,7,189-234。
    連結:
  4. 陶子珍(2006)。金代詞選──元好問《中州樂府》析論。彰化師大國文學誌,12,255-281。
    連結:
  5. 蔡英俊(2009)。詩歌與歷史:論詩史的歷史成分及其敘述的轉向。清華中文學報,3,239-272。
    連結:
  6. 簡錦松(2016)。杜甫同谷詩現地研究。臺大文史哲學報,84,53-96。
    連結:
  7.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宋)宋敏求(編),李希泌(編),毛華軒(編)(2003).唐大詔令集補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宋)黃庭堅,鄭永曉(整理)(2011).黃庭堅全集輯校編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2. (宋)歐陽修,(宋)宋祁(1997).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3. (金)元好問,狄寶心(校注)(2011).元好問詩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4. (金)元好問,狄寶心(校注)(2012).元好問文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5. (金)元好問,姚奠中(編)(1990).元好問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6. (後晉)劉昫(1997).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7. (唐)白居易,謝思煒(2006).白居易詩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8. (唐)李商隱,劉學鍇(集解),余恕誠(集解)(1992).李商隱詩歌集解.臺北:洪業文化事業公司.
  19. (唐)杜甫,(宋)趙次公(注),林繼中(輯校)(2012).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唐)杜甫,(清)仇兆鰲(注)(1980).杜詩詳注.臺北:里仁書局.
  21. (唐)杜甫,(清)朱鶴齡(輯注),韓成武(點校)(2009).杜工部詩集輯注.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22. (唐)杜甫,(清)楊倫(箋注)(2003).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
  23. (唐)杜甫,(清)盧世㴶(選述)(2007)。[唐]杜甫撰,〔清〕盧世㴶選述,《杜詩胥鈔》,劍橋:哈佛燕京圖書館,2007 年,據明崇禎七年(1634)盧氏尊水園刊本縮製微捲。
  24. (唐)杜甫,(清)錢謙益(箋注)(2009).錢注杜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5.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2012).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26. (清)王士禛,李毓芙(整理),牟通(整理),李茂肅(整理)(1999).漁洋精華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7. (清)永瑢(1965).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28. (清)徐鼒(1958).小腆紀傳.北京:中華書局.
  29. (清)翁方綱,陳邇冬(校點)(2001).石洲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0. (清)張廷玉(1997).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31. (清)錢謙益(2008).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清)錢謙益,(清)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2003).錢牧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4. Yim, Lawrence C. H.(2009).The Poet-historian Qian Qianyi.London:Routledge.
  35.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編)(2011).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面面觀.臺北: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
  36. 方良(2013).錢謙益年譜.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37. 王新芳,孫微(2011)。盧世㴶《杜詩胥鈔》及《讀杜私言》考論。新世紀圖書館,2011(6),70-73+16。
  38. 朱東潤,陳尚君(整理)(2016).元好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9. 朱傑人(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0. 何繼文(2012)。翁方綱對黃庭堅詩的評價。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012(54),231-254。
  41. 吳文治(編)(1997).明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
  42. 吳在慶,曾曉云(2007)。嚴武再帥劍南抑或三鎮蜀川考。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7(1),28-30。
  43. 李正民(1981)。元好問詩論初探。西南師範學院學報,1981(4),70-82。
  44. 李孝悌(2008).昨日到城市:近世中國的逸樂與宗教.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5. 李欣錫(2016)。春光中遣動的「秋興」──論錢遵王《判春集》及對錢牧齋「詩史」觀之實踐。中國敘事學:歷史敘事詩文,新竹:
  46. 李欣錫(2008)。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47. 李建福(1988)。漁洋論詩絕句證析(二)。文史學報,18,23-32。
  48. 李建福(1987)。漁洋論詩絕句證析(一)。文史學報,17,7-52。
  49. 李建福(1989)。再論漁洋〈論詩絕句〉「苦為《南華》求向郭,前惟山谷後錢盧」──兼答簡恩定先生。文史學報,19,73-92。
  50. 沈時蓉,庾光蓉(2000)。盧世㴶《讀杜私言》發微。杜甫研究學刊,2000(4),65-72。
  51. 周采泉(編)(1986).杜集書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2. 周益忠(1999).論詩絕句.臺北:金楓出版社.
  53. 周勛初(2000).周勛初文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4. 林繼中(2011)。杜詩〈洗兵馬〉錢注發微。中華文史論叢,2011(3),335-368+396。
  55. 林繼中(2015).杜詩學論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6. 長谷部剛,李寅生(譯)(1999)。簡論《宋本杜工部集》中的幾個問題〉──附關於《錢注杜詩》和吳若本。杜甫研究學刊,1999(4),31-38。
  57. 柳作梅(1969)。漁洋山人秋柳詩祛疑。圖書館學報,10,211-232。
  58. 柳作梅(1969)。朱鶴齡與錢謙益之交誼及注杜之爭。東海學報,10(1),47-58。
  59. 洪業,曾祥波(譯)(2011).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0. 胡曉明(2006).詩與文化心靈.北京:中華書局.
  61. 孫之梅(1996).錢謙益與明末清初文學.濟南:齊魯書社.
  62. 孫微(2010).杜詩學文獻研究論稿.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63. 孫微,王新芳(2007)。「不箋一字是功臣」──論明清杜詩學中的一種極端傾向。中國韻文學刊,2007(4),27-30+44。
  64. 孫微,王新芳(2010)。吳若本《杜工部集》研究。圖書情報知識,2010(3),32-40。
  65. 郝潤華(2000).《錢注杜詩》與詩史互證方法.合肥:黃山書社.
  66. 郝潤華(2010).杜詩學與杜詩文獻.成都:巴蜀書社.
  67. 張伯偉(2012)。杜詩研究與當代學術。江淮論壇,2012(6),148-151。
  68. 張伯偉(2002)。清代論詩詩的新貌。江蘇社會科學,2002(3),128-134。
  69. 張忠綱(編)(2008).杜集敘錄.濟南:齊魯書社.
  70. 張偉(編),何忠禮(編)(2013).黃震全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71. 張健(1994).王士禛論詩絕句三十二首箋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72. 張寅彭(編)(2002).民國詩話叢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73. 曹樹銘(1978).杜集叢校.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74. 莫道才(1997)。黃庭堅論杜甫。杜甫研究學刊,1997(2),53-61。
  75. 莫礪鋒(2005).古典詩學的文化觀照.北京:中華書局.
  76. 莫礪鋒(1995)。論黃庭堅詩歌創作的三個階段。文學遺產,1995(3),70-79。
  77. 莫礪鋒(2001).唐宋詩論稿.瀋陽:遼海出版社.
  78. 莫礪鋒(2007)。論蘇黃對唐詩的態度。唐宋詩歌論集,南京:
  79. 許總(1989).杜詩學發微.南京:南京出版社.
  80. 陳尚君(2011).敬畏傳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81. 陳尚君(1996)。喜讀《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杜甫研究學刊,1996(2),68-73。
  82. 陳尚君(2017).行走大唐.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83. 陳寅恪(2009).柳如是別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84. 陳樂保(2015)。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
  85. 程千帆(2008)。杜詩偽書考。古詩考索‧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武昌:
  86. 程千帆(1957)。對於金代作家元好問的一、二理解。文史哲,1957(6),3248-3252。
  87. 黃奕珍(2005).杜甫自秦入蜀詩歌析評.臺北:里仁書局.
  88. 詹杭倫,沈時蓉(2012).杜詩學管窺.臺中:文听閣圖書公司.
  89. 廖仲安(1986).反芻集.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90. 廖美玉(2009)。錢牧齋論學杜在建構詩學譜系上的意義。文與哲,15,285-332。
  91. 廖美玉(2009)。東京與兩川──王安石、黃庭堅學杜的兩種視角。傳統中國研究集刊,上海:
  92. 裴世俊(1989)。清初錢、王「代興」之說芻議。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3),54-60。
  93. 裴世俊(1991).錢謙益詩歌研究.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94. 趙永紀(1993).清初詩歌.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95. 趙敏俐(編),吳思敬(編),韓經太(2012).中國詩歌通史:宋代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96. 趙興勤(2011).元遺山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97. 綦維(2004)。德州學者盧世㴶的杜詩學成就。東岳論叢,2004(4),149-153。
  98. 歐麗娟(2003).李商隱詩歌.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99. 蔣寅(2001).王漁洋事跡徵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00. 蔣寅(2001).王漁洋與康熙詩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01. 蔡英俊(2007)。「詩史」概念再界定──兼論中國古典詩中「敘事」的問題。臺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之部(一),臺北:
  102. 蔡振念(2002).杜詩唐宋接受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03. 蔡錦芳(2007)。吳若本與《錢注杜詩》。杜詩版本及作品研究,上海:
  104. 鄭永曉(2005)。關於黃山谷學杜的歷史爭議及重新認識。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8),59-64。
  105. 鄧紹基(1982)。關於錢箋吳若本杜集。江漢論壇,1982(6),44-46。
  106. 蕭麗華(1998).元詩之社會性與藝術性研究.臺北:國家出版社.
  107. 錢鍾書(2008).管錐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08. 謝思煒(2003).唐宋詩學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109. 簡恩定(1986).清初杜詩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10. 簡恩定(1988)。漁洋論詩絕句「苦為南華尋向郭,前惟山谷後錢盧」正解。文史學報,18,13-21。
  111. 簡錦松(2008)。杜甫〈八哀詩〉新注。吳宏一教授六秩晉五壽慶暨榮休論文集,臺北:
  112. 嚴志雄(2012).錢謙益〈病榻消寒雜咏〉論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13. 嚴志雄(2013).秋柳的世界:王士禛與清初詩壇側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114. 嚴志雄(2019).錢謙益的「詩史」理論與實踐.北京:中華書局.
  115. 嚴志雄(2016)。清初錢謙益王士禛「代興」說再議。紀念王漁洋誕辰 380 周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濟南:
  116. 嚴迪昌(2002).清詩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17. 龔鵬程(1992).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2024)。杜甫精神的異代迴響-余懷詩歌與杜甫關係考論。成大中文學報,85,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