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ts in Taiwan after World War II, Zheng Chouyu 鄭愁予, created purity and beauty in his work "In Dreamland 夢土上," and heralded the advent of the modern lyric. Specifically, I examine how Zheng was influenced by both trends in Chinese lyrics and the Taiwan Modernist School movement. Through detailed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aesthetic analysis, I show how the first issue of Modern Poetry Quarterly 現代詩季刊 (February, 1953)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rnist School" 現代派 (January, 1956) helped Zheng achieve a breakthrough and improve his poetic skills. In addition, the nature of Zheng's poems was influenced by poetic trends from China during the 1930s and 40s, which he consul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s poetic wording and lyrical style. The former encouraged him to modernize his lyrical techniques, while the latter served to initiate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ity and lyrics in his works.
|
参考文献
|
-
陳政彥(2013)。析論鄭愁予前期詩作中的古典風格。臺灣詩學學刊,22,95-124。
連結:
-
曾進豐,陳瑩芝(2013)。人道詩魂鄭愁予。臺灣詩學學刊,22,63-94。
連結:
-
Lupke, Christopher(2008).New Perspective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
Wong, Wai-leung(1979).‘The River at Dusk Is Saddening Me’: Cheng Ch’ou-yU and Tz’u Poetry.Renditions,11 & 12,265-279.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委員會《平津戰役親歷記》編審組(編)(1989).平津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
王文興(1961)。大風。現代文學,11,66-72。
-
王文興(1979).十五篇小說.臺北:洪範書店.
-
何其芳,〈古城〉,《預言》,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5 年,頁 63。
-
吳曉東(2000).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李承宇,〈詩魂伴海洋鄭愁予把故鄉帶著走〉,《聯合報》A7 版(大河人生),2009 年 3 月 22 日。
-
李奭學(編)(2012).異地繁花:海外臺灣文論選譯(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李歐梵(2005).中西文學的徊想.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
李懷寧,〈鄭愁予:我的作品裡都是人道主義的思想〉,《南方都市報》,2007 年 11 月 28 日,網址:http://ent.sina.com.cn/x/2007-11-28/00531810285.shtml,瀏覽日期:2018 年 8 月 1 日。
-
李麗玲(1995)。創造新文藝‧發掘新作家──初探五○年代初期的野風。文學臺灣,14,182-193。
-
沈奇(1996).臺灣詩人散論.臺北:爾雅出版社.
-
辛笛,〈甘地的葬儀〉,「中國新詩」第 2 集《黎明樂隊》,上海:森林出版社,1948 年,頁 1。
-
辛笛,《手掌集》,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 年。
-
孟樊(1987)。浪子意識的變奏。文訊,30,150-163。
-
林梅琴(2015)。鄭愁予:我的鄉愁就在我的背包裡。福建人,8 月號,70-74。
-
林晴、李顯華,〈鄭愁予談現代漢詩──城大文化沙龍紀實〉,《明報》,culture & leisure 版,2015 年 7 月 11 日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150711/s00005/1436551822997/%E6%98%8E%E8%97%9D-%E5%A0%B1%E9%81%93-%E9%84%AD%E6%84%81%E4%BA%88%E8%AB%87%E7%8F%BE%E4%BB%A3%E6%BC%A2%E8%A9%A9,瀏覽日期:2018 年 7 月 7 日。
-
林慧峰(紀錄),〈王文興・鄭愁予:走上文學語言的不歸路〉,《中央日報》第 10 版(中央副刊),1987 年 10 月 12 日。
-
林燿德(1989).觀念對話.臺北:漢光文化公司.
-
金典戎(1965)。光桿司令長官孫連仲與華北。春秋雜誌,193,34-38。
-
冼麗婷,〈鄭愁予理想的兩岸和平〉,《蘋果日報》,要聞港聞版,2013年 7 月 21 日,網址: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130721/6367GSAFY3XA53XZDCQ4OWAFEE/,瀏覽日期:2018 年 7 月 9 日。
-
洛夫(2009).洛夫詩歌全集Ⅳ.臺北:普音文化.
-
紀弦(1954)。把熱情放到冰箱裡裏去吧!。現代詩,6,43。
-
紀弦(1954)。廣告辭。現代詩,8,122。
-
紀弦(1957)。新與舊・詩情與詩想。現代詩,18,2-3。
-
紀弦(1960)。現代詩的偏差。現代詩,新1號(24、25、26),6。
-
紀弦(1953)。社論。現代詩季刊,3,封面。
-
紀弦(1956)。現代派信條釋義。現代詩季刊,13,4。
-
紀弦(1961)。從自由詩的現代化到現代詩的古典化。現代詩季刊,35,1-4。
-
紀弦(2001).紀弦回憶錄第二部:在頂點與高潮.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
苦苓(1982)。誰是大詩人──青年詩人心目中的十大詩人。陽光小集,10,79-91。
-
袁可嘉,〈論詩境的擴展與結晶〉,《經世日報》(文藝週刊),1946 年9 月 15 日。
-
袁可嘉,〈新詩戲劇化〉,《詩創造》12 期,1948 年 6 月,頁 1-6。
-
張雙英(2006).二十世紀臺灣新詩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
張曦娜,〈「達達的馬蹄」響遍半世紀──訪臺灣詩人鄭愁予〉,《聯合早報》,2008 年 4 月 11 日,網址:https://www.zaobao.com.sg/special/face2face/story20080411-28455,瀏覽日期:2018 年 8 月 1日
-
曹可凡,〈背著鄉愁的吟遊詩人:鄭愁予專訪(上)〉,《雪花新聞》,2018 年 5 月 13 日,網址:https://www.xuehua.us/a/5eb7216886ec4d4eda739ddb?lang=zh-tw,瀏覽日期:2018 年 7 月 9 日。
-
許劍虹,〈國軍視角下的「北平和平解放」〉,《中時電子報》,2017 年1 月 24 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124005601-260417?chdtv,瀏覽日期:2018 年 7 月 8 日。
-
陳芳明(2015).美與殉美.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陳芳明(2011).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焦桐(1999)。建構山水的異鄉人──論鄭愁予《鄭愁予詩集》。臺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覃子豪(1968).覃子豪全集 II.臺北: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員會.
-
黃維樑,曾焯文(譯)(1992)。江晚正愁予──鄭愁予與詞。中外文學,21(4),88-104。
-
楊牧(1974).傳統的與現代的.臺北:志文出版社.
-
葉維廉(1987).三十年詩.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
劉珈,〈盲婦〉,《泥土》創刊號,1947 年 4 月,頁 3。
-
蔡明諺(2008)。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
鄭長海(手稿),〈剿匪戡亂作戰詳歷及心得報告〉,1957 年,頁 10-11,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數位典藏品。
-
鄭淑敏(訪談),〈浪子情懷一遊俠──與鄭愁予談詩(下)〉,《中國時報》12 版(人間副刊),1979 年 5 月 29 日。
-
鄭愁予(1954)。晨景到雪線。現代詩季刊,5,5-6。
-
鄭愁予(1951)。老水手。野風,20,27。
-
鄭愁予(2011).和平的衣缽:百年詩歌萬載承平.新北:周大觀基金會.
-
鄭愁予(1953)。真理之歌。現代詩,2,23。
-
鄭愁予,〈旅夢〉,《新詩週刊》第 70 期,《自立晚報》1953 年 3 月 16日,第 3 版。
-
鄭愁予(1952)。殘堡。野風,45,37。
-
鄭愁予,〈我穿花衫送你行,天國破曉了〉,《中國時報》D4 版(人間副刊),2013 年 10 月 1 日。
-
鄭愁予(1969).窓外的女奴.臺北:十月出版社.
-
鄭愁予(1974).鄭愁予詩選集.臺北:志文出版社.
-
鄭愁予,〈小詩兩首:微塵,心絲〉,《公論報》4 版(「日月潭」副刊953 期),1952 年 6 月 16 日。
-
鄭愁予(1952)。邊塞組曲。野風,46,32-33。
-
鄭愁予(1957)。小站之站。現代詩,18,13-14。
-
鄭愁予(1952)。早春花束:桃,杜鵑花,朱槿,櫻花,花圃。野風,34,51。
-
鄭愁予。鄭愁予,〈我寫過愛情詩嗎?〉(打字稿,未出版),頁 1-26。
-
鄭愁予(1979).鄭愁予詩集 I:1951-1968.臺北:洪範書店.
-
鄭愁予(1957)。貴族。藍星詩選,獅子星座號,15。
-
鄭愁予(1955).夢土上.臺北:現代詩社.
-
鄭愁予(2002)。引言:九九九九九。聯合文學,211,12。
-
錢理群(1996).精神的煉獄——中國現代文學從「五四」到抗戰的歷程.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
-
戴望舒,〈望舒詩論〉,《現代》1932 年第 1 期,頁 92-94。
-
鄺可怡(2017).黑暗的明燈──中國現代派與歐洲左翼文藝.香港:商務印書館.
-
瘂弦(1987)。第一場雨水。現代詩,復刊11,26。
-
瘂弦,〈兩岸蘆花白的故事──詩人鄭愁予的創作世界〉,《聯合報》第 12 版(聯合副刊),1979 年 5 月 27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