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世界頂尖羽球混合雙打選手第三拍之技術分析

并列篇名

The technic analysis of the first three strokes in the top mixed doubles of BWF

DOI

10.6980/NUTCPE.201705_(13).0013

作者

李敏華(Ming-Hua Lee);劉佳哲(Chia-Che Liu);張碧峰(Chia-Che Liu);冉卉芬(Hui-Fen Jan)

关键词

擊球落點 ; 策略 ; 得分率 ; hitting placement ; tactic ; scoring rate

期刊名称

臺中科大體育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2017 / 05 / 01)

页次

160 - 1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Victor 2010世界羽聯超級系列總決賽混雙前八強選手第三拍之技術分析。研究對象為混雙前八強選手,共計進行5場賽事,並利用卡方檢定分析選手擊球技術。本研究結果為混雙第三拍使用最多的球路依序為推球、挑球與擋網前球。混雙第三拍不同擊球落點,對得分無顯著差異。混雙第三拍球路、落點及得 分的關係則是推球落在一號區域,撲球落在五號區域,有較高的得分機會。本研究結論為選手在處理第三拍時,以製造主動攻擊機會為主,因此落點朝左半、後半區域擊球,將有較高的得分率。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scoring effect for the first three strokes. Scoring effects of the route and landing spots of the third stroke were analyzed.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the top 8 mixed doubles of BWF Super Series Finals in 2010. The objects of this research are the eleven games of five matches. According to Chi-square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oring rate for different routes or landing spots of the third strokes in mixed doubles. More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shows that pushing balls in area 1 and net smashing balls in area 5 result in more winn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badminton players should use the third strokes to create the opportunities for attacks, so hit in the landing spots toward the half-left, half-back, can get higher scores rat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紀世清、王家閔、姚漢禱(2011)。羽球混合雙打比賽擊球技術分析。運動教練科學,23,1-14。
    連結:
  2. 孫彩卿(2012)。羽球女子雙打技、戰術之特殊性。大專體育,119,42-47。
    連結:
  3. 陳俊汕(2001)。世界級羽球男子雙打選手發球及接球之研究。體育學報,30,353-364。
    連結:
  4. 蔡佩玲、廖焜福、陳志一(2016)。2011世界羽球錦標賽之女子雙打羽球技術分析研究。臺大體育學報,31,1-8。
    連結:
  5. 盧正崇、呂芳陽(2010)。羽球混合雙打技、戰術趨勢解析。大專體育,109,59-65。
    連結:
  6. 盧正崇、黃奕仁(2008)。羽球雙打前三拍技術之淺析。大專體育,95,25-29。
    連結:
  7. Fabian, H.(Ed.),Dunlop, A.(Ed.)(2002).Transitions in The Early Years: Debating Continuity and Progression for Children in Early Education.London:Routledge Falmer.
  8. 尤志偉(2004)。世界羽球盃賽男子雙打選手前三拍技術之探討。屏師運動科學學刊,1,97-109。
  9. 王志全、蘇義能、張家銘、林希彥(2007)。國內優秀羽球男子雙打比賽時間結構與擊球拍數分析─以2006全國第二次羽球排名賽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2),70-77。
  10. 李彥龍(2010)。觀中國羽毛球大師賽分析雙打技巧。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8(2),104-106。
  11. 洪欣正、楊繼美(2003)。羽球混合雙打戰術運用之探討。淡江體育,6,126-132。
  12. 張超(2011)。羽毛球混合雙打戰術運用及變化。體育博覽,16,159。
  13. 陳俊汕(2000)。羽球雙打發球及接發球的理論與實際。大專體育,49,140-147。
  14. 黃郁琦(2000)。羽球雙打技術探討與分析─以2000年台北羽球公開賽男子雙打決賽為例。政大體育研究,12,63-72。
  15. 蔡佳欣(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大學運動技術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黃全成,涂國誠,方介民(2019)。現今世界羽球混合雙打關鍵技戰術的發展趨勢。成大體育學刊,51(2),84-106。
  2. (2024)。不同層級大專羽毛球選手單打發球後準備接球動作之下肢肌電訊號分析。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21(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