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虛實之間:Cospaly中的反串行為與性別認同
|
并列篇名
|
Between the Imaginary and the Real: Cosplay Transvestites and Their Gender Identification
|
DOI
|
10.6123/JCRP.2014.014
|
作者
|
何欣(Hsin Ho);王孝勇(Hsiao-Yung Wang)
|
关键词
|
反串 ; 文本盜獵 ; 性別展演 ; 性別認同 ; 虛擬空間 ; cosplay transvestites ; textual poaching ; gender performance ; gender identification ; the imaginary space
|
期刊名称
|
傳播研究與實踐
|
卷期/出版年月
|
4卷2期(2014 / 07 / 01)
|
页次
|
175
-
20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Cosplay中的反串行為與性別認同。援引文本盜獵(textual poaching)與性別展演(gender performance)的觀點,本研究嘗試提問的是:Cospaly中的反串行為究竟是種暫時性的性別踰越,或是具有鬆動主流性類目的政治意涵?透過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本研究發現,Cosplay玩家的反串行為必須服膺於一套團體內部的性別規範。這套性別規範雖然與主流社會的性別價值觀並無本質上的差異,但是反串行為所營造的虛擬空間在(男性)玩家於實體世界形塑多元性別認同上,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進一步指出,Cosplay中反串行為的性別政治意涵,有待後續研究持續探索與評估。
|
英文摘要
|
This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ransvestitism and gender identification in cosplay behaviors. Drawing on the perspectives of textual poaching and gender performance, it asks whether transvestitism merely a temporary gender transgression, or a specific tactics aiming to dismantle the compulsory categorization of sex inherent in the gendered socio-culture. Based 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author finds cosplay transvestites have to follow in-group rules which tend to echo mainstream gender values. The imaginary space deriving from transvestitism, however, do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male) cosplay transvestites' gender identification, as multiple or flexible gender values could be encouraged and introduced in real life. As conclusion, the author suggests further examination for probing the degree to which gender politics is implied in cosplay behaviors.
|
主题分类
|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
参考文献
|
-
王孝勇(2007)。女性主義立場論的主體與權力問題。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21,89-146。
連結:
-
王孝勇(2009)。掙脫語言的枷鎖?從Mikhail Bakhtin 論「表述」談起。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30,203-244。
連結:
-
張靄珠(2000)。性別反串、異質空間、與後殖民變裝皇后的文化羨嫉。中外文學,29(7),139-157。
連結:
-
Butler, J.(1999).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New York, NY:Routledge.
-
Butler, J.(1997).The psychic life of power: Theories in subjection.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Kacen, J. J.(2000).Girrrl power and boyyy nature: The past, present, and paradisal future of consumer gender identity.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18,345-356.
-
Mills, M.(1996)."Homophobia kills:" A disruptive moment in the educational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17,315-326.
-
Newton, E.(1979).Mother camp: Female impersonators in America.Chicago, 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Ramet, S. P.(Ed.)(1996).Gender reversals and gender cultures: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New York, NY:Routledge.
-
STAY(2007)。灰色眼神。COSMORE,3,66-68。
-
Stoller, R. J.(1968).On the development of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London, UK:Hogarth Press.
-
VAIO(2006)。臺灣Cosplay 活動的源起與發展。COSmania,1,98-101。
-
方剛(2000)。神話中的男女關係。臺北,臺灣:上游。
-
方琳琳譯、黃春柳譯、de Certeau, M.(2009)。日常生活實踐:1. 實踐的藝術。南京,中國:南京大學出版社。
-
王鈺琴(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
-
池元蓮(2005)。性革命的新浪潮:北歐性現狀紀實。高雄,臺灣:萬有。
-
何春蕤(2003)。跨性別。中壢,臺灣: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
吳詩媛(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
吳寧馨(1999)。繁花下水道—集體串連的同人誌文化。張老師月刊,262,66-73。
-
宋丁儀(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
汪佳妮(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
-
尚衡譯、Foucault, M.(1990)。性意識史—第一卷:導論。臺北,臺灣:桂冠。
-
林文源譯、Spargo, T.(2002)。傅科與酷兒理論。臺北,臺灣:貓頭鷹。
-
林宜蓁(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臺灣:巨流。
-
邱雯祺(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
紀大偉(1997)。酷兒啟示錄:臺灣當代Queer 論述讀本。臺北,臺灣:元尊文化。
-
倪逸蓁、陳永修、楊佳蓉、姜漢威、Thalia、Ukon(2006)。變身天使寇詩兒。臺北,臺灣:文藝復興。
-
席珍(2006)。席珍的隨想。記趣專欄。COSmania,2,72-73。
-
馬士傑(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高詩涵(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慈濟大學傳播研究所。
-
張小虹(1996)。慾望新地圖:性別˙ 同志學。臺北,臺灣:聯合文學。
-
張世倫(2006)。人人都是主角—幻想與真實交織的Cosplay 文化。臺灣光華雜誌,31(12),86-96。
-
張立嵐(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
張君玫譯、Storey, J.(2002)。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高雄,臺灣:巨流。
-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臺灣:東華。
-
莊雅惠(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
許芳瑋(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
-
陳明秀(2011)。文化的遷徒與變異:以臺灣的同人誌活動中布袋戲Cosplay現象為例。香港社會科學學報,40,151-178。
-
游莉玫(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
黃國書(2007)。認真穿著洋裝的異性戀男人。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0,83-88。
-
黃國書(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
傻呼嚕同盟(2005)。COSPLAY• 同人誌之秘密花園。臺北,臺灣:大塊文化。
-
劉泗翰譯、Connell, R. W.(2011)。性別的世界觀。臺北,臺灣:書林。
-
鄭玄藏(1993)。性教育:主題輔導工作坊研習手冊。臺北,臺灣:教育部。
-
羅資民(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
嚴玉鳳(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
被引用次数
|
-
(2017)。生活即創作、真實再進化:歐美影視同人論壇的性/別幻想與實作。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1(1),225-280。
-
(2021)。台灣當代服裝反抗行動的性/別論述及意識分析:以Vieso拒男客試女褲事件為例。傳播與社會學刊,56,161-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