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科學傳播到知識實踐:一位參與專家的觀察與反思

并列篇名

From Science Communication to Subjective Practice: The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of a Participating Expert

DOI

10.6123/JCRP.202007_10(2).0003

作者

朱效民(Zhu, Xiao-Min)

关键词

大眾健身 ; 日常生活化 ; 西方運動 ; 科學傳播 ; 徒步健身 ; mass health-building ; walking as part of daily life ; western sports ; science communication ; walking

期刊名称

傳播研究與實踐

卷期/出版年月

10卷2期(2020 / 07 / 01)

页次

59 - 8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從科學傳播的學術研究到知識實踐的多年親身踐行與深入反思的過程中,作者重點結合自身參與和組織國內外數百次戶外徒步健身的經歷,系統闡述自身徒步發展的三個不同階段,逐漸從競爭性、專業化、挑戰式的徒步理念轉變到不隨便挑戰極限、不走專業化道路、徒步日常生活化的理念,並提出「三不」、「三隨」的組織模式:不用報名、不必聯繫、不見即散,一切隨性、隨意、隨緣。在理論研究與知識實踐過程中,積極學習和借鑒中國傳統的健身思想(如太極拳、氣功等),同時深入反思和分析現代西方運動的觀念及對中國的影響,試圖為大眾健身的科學傳播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考及選擇,即東方視角的模索與嘗試。

英文摘要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he author's hundreds of instances of participation in and organization of walks/hikes in China and abroa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amines the author's three stages of walking: from competition, to adjustment, and finally self-cont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walking as part of daily life, generally not challenging the limits of the body or of nature, and not following the professionalism trend of western sports. Instead of blindly chasing after western sports, through presenting this concept of walking the author hopes to provide a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and practical direction for people interested in exercising for general health. This paper tries to incorporate and reflect on basic principl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as Taijiquan, Qigong, etc.), western sports ideology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游添燈(2015)。施密茨身體現象學與太極拳的氣能美學。運動文化研究,27,47-69。
    連結:
  2. 劉一民(2015)。臺灣運動現象學研究底蘊探源─哲學、方法與生存實踐的導入。運動文化研究,27,7-45。
    連結:
  3. 澎湃新聞(2019 年 9 月 29 日)。〈艾倫伯格談德語哲學的黃金時代〉,《鳳凰網文化讀書》。上網日期:2020 年 5 月 21 日,取自 http://culture.ifeng.com/c/7qMIjMQu5mg
  4. Eichberg, H.,李明宗(譯),莊珮琪(譯)(2015).身體文化研究:由下而上的人類運動現象學.臺北:康德.
  5. Engels, F.,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譯)(1971).自然辯證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6. 大雨夏二(2019年5月29日)。〈珠峰絕命產業鏈:花40萬就能登頂,但不保活命〉,《鳳凰週刊》。上網日期:2019年6月19日,取自http://www.ifengweekly.com/detil.php?id=7857
  7. 朱效民(2017)。徒步臺北:桃花源裡有人家。世界博覽,1,66-73。
  8. 肌肉發達(2018 年 12 月 5 日)。〈世界最危險比賽,完成需要 6 天時間,報名費包括「運屍費」〉,《百度》。上網日期:2019 年 5 月 6 日,取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996043622931384&wfr=spider&for=pc
  9. 李月霞(2019 年 5 月 21 日)。〈尼泊爾一登山者第 24 次登頂珠峰一周內二刷紀錄〉,《聯合日報》。上網日期:2019 年 6 月 19 日,取自 https://eunited.com.my/230680/
  10. 汪霞(2016年3月24日)。〈最受傷馬拉松:2萬人參賽1.2萬人受傷〉,《武漢晚報》。上網日期:2019年5月6日,取自http://js.ifeng.com/a/20160324/4398606_0.shtml
  11. 家有兒女福(2017 年 9 月 3 日)。〈珠穆朗瑪峰有沒有被登頂?〉,《360doc個人圖書館》。上網日期:2019 年 5 月 5 日,取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903/09/503998_684286083.shtml
  12. 徐遲(譯),Thoreau, H. D.(2004).瓦爾登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3. 郝光安,錢俊偉(2010).健步走與徒步運動.北京:金盾.
  14. 高郁婷,王志弘(2016)。徒步導覽─都市文化政治場域與正當化框架。城市學學刊,7(1),1-32。
  15. 張迪(2017年7月10日)。〈氣功首次進入全運會從業者疾呼:不是歪門邪道〉,《新浪新聞》。上網日期:2020 年 4 月 21 日,取自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7-10/doc-ifyhwefp0479538.shtml
  16. 趙萬里(2002).科學的社會建構─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理論與建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7. 領教工坊(2017年4月19日)。〈正念(Mindfulness)為什麼這麼火?〉,《搜狐》。上網日期:2020年4月22日,取自https://www.sohu.com/a/135099974_183012
  18. 錢俊偉,劉傳海,劉博(2015).戶外健身.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19. 龔鵬程大學堂(2019 年 10 月 29 日)。〈風氣逆轉成災!龔鵬程:別被學術論文綁架了生活〉,《鳳凰網國學》。上網日期:2020 年 4 月 25 日,取自https://guoxue.ifeng.com/c/7rA9S4AR3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