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追求希望理想的暗夜星光-論徐志摩詩歌裡的社會現實

并列篇名

The Pursuit of Hope and Idealism in the Mist of Midnight Darkness-Social Realism in the Poetry of Xu Zhimo

DOI

10.6150/SLC.2015.04.02

作者

洪素貞(Su-Chen Hung)

关键词

徐志摩 ; 社會現實 ; 康橋 ; 嬰兒 ; 軍閥 ; Xu Zhimo ; social reality ; Cambridge ; infant ; warlord

期刊名称

華文文學與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4期(2015 / 08 / 01)

页次

27 - 6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五四運動後,中國軍閥割據,內戰蜂起,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徐志摩的眼睛再也沒有辦法只關注在自然與愛情上,他認為中國的智識階級「的確有覺悟的迫要。他們離國民的生活太遠了,離社會問題的實際太遠了。」他敏銳感應著時代的氛圍,以詩作來表達他的社會關懷,廣泛抒寫社會現象和人生問題,把對黑暗社會的鞭撻與對美的追求聯繫起來,在詩歌創作中呈現大量反映社會的作品,對殘酷的現實有著深刻的體會。如果說徐志摩在他的情詩中描寫的灰色人生,僅是個人情感世界悲觀情緒的流露,那麼在他的現實作品中,則可以感受到詩人把眼光投向外部世界後的震撼以及沉痛的反思。

英文摘要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China was a fragmented nation dominated by warlords. With a serial of civil wars, the sociality was unrest and in turbulent. The people were in miserable conditions. The poet, Xu Zhimo (hereby as Xu), could not work on his poetry just at the topic of nature and romance. He realized that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have the urgency to stay with the populace and the society. With his sensitivity of the atmosphere in this big era, Xu demonstrated his social caring in his poems. He broadly addressed the social phenomenon and the life burdens to reflect his special touching to an ideal of hope in the world of darkness. Xu worked out tremendous words to evoke his emotive responses of the deepest insight of a cruel reality. His romantic poems describe the gloomy lives and personal pessimism inward. In the other hand, Xu presented his reflection in the miserable impact and deep grief to the outer world of reality in his modern writing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許國賢(2009)。社會主義的當代意涵。東吳政治學報,27(1),123-154。
    連結:
  2.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3. 劉再復,〈我找到了自己,而且忠於自己〉。
  4.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5. 中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6. (2001)。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7. 宋朱熹(1979)。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
  8. 丁旭輝(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9. 丁旭輝(2001)。徐志摩的詩情與詩藝。臺北:文津出版社。
  10. 于倩、孫書平(2008)。浪漫詩人的人間情懷─論徐志摩詩歌的現實性。棗莊學院學報,25(4),50-51。
  11. 于濤(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
  12. 卞之琳(1982)。徐志摩詩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3. 孔祥宇(2007)。徐志摩政治思想論。北京理工大學報,9(2),123-155。
  14. 毛貴賢(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
  15. 王美智(2011)。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16. 王蕾(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蘇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
  17. 北京大學出版社編(1980)。茅盾論中國現代作家作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 朱靈茜子(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
  19. 吳欣蓉(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20. 宋延輝(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河南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
  21. 李瑞蘭(198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香港能仁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22. 車婉娟(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23. 林曉舲(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24. 金尚浩(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5. 秦夢眾(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26. 高偉(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
  27. 張振林(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中南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
  28. 張繼輝(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吉林延邊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
  29. 梁錫華(1979)。徐志摩新傳。臺灣:聯經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30. 梁錫華編(1980)。徐志摩詩文補遺。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31. 郭秀(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山東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
  32. 陳芳明(1983)。詩和現實。臺北:洪範書店。
  33. 陳珮汝(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34. 陳偉佳(198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香港能仁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35. 陳從周編(1983)。徐志摩年譜。臺北:文海出版社。
  36. 陳紹偉(1991)。徐志摩抒情詩賞析。廣州:花成出版社。
  37. 陳琳(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
  38. 陳靜宇(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安徽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
  39. 陸耀東編、吳宏聰編、胡從經編(1993)。徐志摩全集補編.散文集。香港:商務印書館。
  40. 傅德岷(1999)。散文藝術論。四川:重慶出版社。
  41. 彭欣如(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42. 馮芳(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
  43. 楊牧編校(1987)。徐志摩詩選。臺北:洪範書局。
  44. 葉宜文(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45. 葉淑美(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46. 劉正忠(2010)。現代漢詩的魔怪書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7. 劉洪才(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青島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
  48. 劉景蘭(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武漢華中科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
  49. 蔡之舟(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東中山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
  50. 蔡嘉惠(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51. 盧韞(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西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
  52. 蕭麗玉(1986)。徐志摩及其作品研究。臺北:文化大學出版部。
  53. 韓石山編(2005)。徐志摩全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54. 韓石山編(2005)。徐志摩全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55. 韓石山編(2005)。徐志摩全集‧ 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56. 韓石山編、伍漁編(2008)。徐志摩評說八十年。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57. 韓利娟(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
  58. 顧湧棣(2006)。對徐志摩的再認識─試論茅盾的《徐志摩論》。嘉興學院學報,18(2),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