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左傾還是右轉-葉榮鐘第三文學論

并列篇名

The Left-Leaning Concept or Rightist Campaign classification--written by Yeh, Jung-Chung's the Third Literary Theory

作者

黃月銀(YUE-YIN HUANG)

关键词

葉榮鐘 ; 第三文學 ; 南音 ; Yeh, Jung-chung ; the Third Literary Theory ; the "South Sound"

期刊名称

華文文學與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5&6期(2018 / 01 / 01)

页次

95 - 10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葉榮鐘優越的中日文書寫使之順利跨越戰前戰後書寫藩籬,與洪炎秋、許達然同為六○年代僅有的省籍散文家,左翼或右傾的前行研究歸類,無法說明葉榮鐘創作立場與文學主張,正如「第三文學」之名,這是有別於二者的「由小資產階級與知識階級領導」立場,戰前他所致力的漢民族抗日運動亦基於此定位。本文以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二年《南音》雜誌出刊期間作為歷史演變的一個切片,佐諸葉榮鐘全集作品探討其「第三文學」理論,兼顧時間與空間的評價,知其理論與社會間構築的互動關係。以持續書寫作為一種溫柔的抵抗態勢,晚年更以《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台灣人物群像》由文學轉向史學勤勉筆耕,由其一生創作驗證,葉榮鐘不愧為手執鐵筆揮硬論的雜文巨擘。

英文摘要

With the predominant Chinese and Japanese writing skills, Yeh, Jung-Chung crosses successfully both the pre-WWⅡand post-WWⅡwritten limitations. He is a Provincial-owned writer in the sixties in Taiwan, like Hung Yen-Chi and Xu Da-Ran. All previous papers written by The Left-Leaning Concept or Rightist Campaign classification cannot interpret the creative position and literary ideas of Yeh, Jung-Chung. Just like what the Third Literary Theory mentioned, his theoretical posi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etite bourgeoisie and the intellectual class. The idea of his anti-Japanese Movement of Taiwanese before WWII is based on this as well.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a section published in 1931-1932 by the "South Sound" magazine and in cooperation of complete works written by Yeh, Jung-Chung's the Third Literary Theory. Both Take time and space evaluation into account to help us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of his theory with the society. He keeps his writing as a gentle resistance. In his later years, he writes diligently "Und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Taiwan political and social movement history" and "The face of Taiwan characters", which lead his writing from literature to history . From the complete works written by Yeh, Jung-Chung, we can clearly and firmly believe that he is an outstanding critical essay writ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7)。彰化文學大論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2002)。葉榮鐘年表。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3.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台灣史檔案資源系統,擷取日期2017年1月8日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browsingLevel1.jsp?xmlId=0000024581
  4. 尹子玉選注(2012)。葉榮鐘集。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5. 向陽(2004)。浮世星空新故鄉。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6. 池田敏雄編、莊楊林編(1981)。臺灣新文學雜誌叢刊1。台北:台灣東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7. 尾崎秀樹。舊殖民地文學研究
  8. 尾崎秀樹(2004)。舊殖民地的研究。台北:人間出版社。
  9. 林柏維(2007)。近代台灣社會菁英群像。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 林瑞明(1996)。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1. 施叔(2012)。歷史與現實。台北:人間出版社。
  12. 洪銘水(2001)。葉榮鐘論「五四」新文學與「第三文學」的提出。臺灣文學評論,1(2),132-156。
  13. 崔末順(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4. 張良澤(1979)。葉榮鐘先生作品概述。台灣文藝,62,211。
  15. 張俐璇(2016)。建構與流變:「寫實主義」與臺灣小說生產。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 張桂華(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17. 張深切,〈對台灣新文學路線的提案〉,《台灣新文藝》2卷2號(1935.2)。
  18. 張誦聖(2000)。「文學體制」與現、當代中國/台灣文學。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
  19. 許倍榕(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成功大學。
  20. 陳君愷(2006)。狂飆的年代—1920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台北:國立編譯館。
  21. 陳芳明(2000)。後現代或後殖民。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
  22. 陳芳明(2017)。緒論:文學與歷史的雙重視野。文訊,375,14。
  23. 陳芳明(2011)。現代性與本土性:以《南音》為中心看三○年代臺灣作家與民間想像。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
  24. 陳芳明(2011)。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5. 陳俐甫(1996)。日治時期台灣政治運動之研究。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26. 陳昭瑛(2005)。台灣與傳統文化。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7. 彭玉萍(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8. 彭瑞金(1997)。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
  29. 黃建(2015)。民國文學與民國文論。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30. 葉芸芸(2006)。餘生猶懷一寸心。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31. 葉榮鐘(2002)。葉榮鐘早年文集。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32. 葉榮鐘(2000)。半壁書齋隨筆(下)。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33. 葉榮鐘(2000)。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34. 葉榮鐘(2000)。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35. 葉榮鐘(2002)。葉榮鐘日記(上)。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36. 葉榮鐘、葉芸芸編選、徐振國編選(2015)。葉榮中選集(政經卷)。台北:人間出版社。
  37. 葉蔚南(2016)。也談中央書局。葉蔚南,〈也談中央書局〉,《兩岸犇報》(2016年7月29日),2016年12月31日擷取自http://ben.chinatide.net/?p,126
  38. 薩伊德(2001)。文化與帝國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