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Ubike APP數位資本內涵與性別差異重要性之研究

并列篇名

Prioritizing Measures of Ubike APP Digital Capital and Gender Differences

DOI

10.6285/MIC.4(2).08

作者

劉仲矩(Chung-Chu Liu);廖子寧(Tzu-Ning Liao)

关键词

應用程式 ; 數位資本 ; 認知價值 ; 層級分析法 ; application ; digital capital ; perceived value ;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期刊名称

管理資訊計算

卷期/出版年月

4卷2期(2015 / 09 / 01)

页次

94 - 10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台灣在2009年設置公共自行車系統,其設置目的是為了降低對環境的汙染並改善都市交通;現代生活中智慧型手機已不可或缺,行動服務商機隨之備受關注,應用程式(Application,APP)與行動科技的連結形成極大商機,也導致大家意識到數位資本的重要性。在極具發展性的領域中,必會吸引眾多競爭者,若業者欲脫穎而出,首要之務便是提升消費者心中對於應用程式的認知價值,以提升其競爭力。本研究搜集之有效樣本19位,選用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收集並分析資料,深入探討Ubike APP數位資本的內涵,結果顯示在使用者心中三大主構面排名依序為:網路服務資本、網路關係資本、網路顧客資本。此外,在性別上的共同點是強調網路服務資本,但其它仍有些差異。

英文摘要

Ubike launched officially in 2009, for reducing the pollution and improving urban traffic. In modern life, Smartphone gradually becomes one of our dispensable part, making the public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area of mobile servi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pplication and mobile digital technology has prospect to expect and makes everyone sense the importance of digital capital. If a business wants to be outstanding in front of many competitors,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to raise the perceived value of application in consumers' mind to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on. This study collects nineteen samples and uses AHP to analyze the data to discuss deeply about the inner meaning of Ubike app digital capital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at value it brings to consumers, and it turns out to be internet service capital, internet relation service capital and internet customer capital in sequence. In addit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internet service capital between gender,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erences in another dimension of digital capital.

主题分类 基礎與應用科學 > 資訊科學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王藍亭、陳娜文(2010)。企業識別標誌圖像設計與形象策略之關聯性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545-564。
    連結:
  2. 朱柏穎、陳立杰、俞維昇(2010)。產品認知價值之情感向度指標粹取與評價模式研究。設計學報,15(1),25-49。
    連結:
  3. 江義平、許書豪(2008)。愉悅性消費服務基架對顧客認知價值與顧客滿意之影響。休閒與遊憩研究,2(2),91-129。
    連結:
  4. 何苔麗、徐慧霞、陳照森(2012)。應用消費者接受模式探討手機應用程式服務之再購意願。電子商務研究,10(3),235-255。
    連結:
  5. 吳立偉、張國雄、鐘沛蔓(2011)。認知價值、關係品質與忠誠階段之探討。台灣管理學刊,11(1),1-28。
    連結:
  6. 吳肇銘(2006)。資訊呈現方式、回饋機制對活動式網路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電子商務研究,4(2),181-209。
    連結:
  7. 李奇勳(2007)。知覺風險對消費者知覺價值之形成所扮演角色的探討。管理學報,24(2),167-190。
    連結:
  8. 李城忠、沈德裕(2007)。運動觀光特色對遊客認知價值與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日月潭萬人泳渡為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3(1),17-26。
    連結:
  9. 李郁樓、蔣世寶、吳崇榮(2011)。探討Facebook之認知互動及價值對忠誠度之關聯研究。設計研究學報,4,50-66。
    連結:
  10. 岳修平、劉伊霖、胡秋帆(2004)。數位學習中的性別差異。婦研縱橫,71,35-43。
    連結:
  11. 林麗玉、何承諭、黃俊嘉(2013)。即時交通資訊發展成果。都市交通,27-28,131-139。
    連結:
  12. 邱顯貴,楊亨利(2003).Knowledge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Value Creation: Based on Learning and Relationship Network Theories.資訊社會研究,4,19-52.
    連結:
  13. 張國忠、劉娜婷、柯麗蓉、鄭敏媛(2006)。銀行業客服中心之服務功能對顧客認知價值與行為意向之影響研究。管理與系統,13(2),201-220。
    連結:
  14. 黃幸美(1995)。數理與科學教育的性別差異之探討。婦女與兩性學刊,6,95-135。
    連結:
  15. 黃河銓、李奕縉、黃昱凱(2012)。整合信任網路與回饋機制之個人化餐廳推薦系統。資訊與管理科學,5(2),65-78。
    連結:
  16. 解鴻年、張馨文(2011)。新竹科學城民眾使用公共自行車意願分析。建築與規劃學報,12(3),237-263。
    連結:
  17. 劉仲矩(2013)。人力銀行數位資本、服務氣候與求職者滿意關聯性之研究。管理評論,32(4),31-50。
    連結:
  18. 劉仲矩、陳昱如(2006)。影響網路購物忠誠因素性別差異之比較研究。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4(4),429-449。
    連結:
  19. 劉泳倫、鄒哲宗、羅苑菱(2012)。宗教觀光遊客旅遊動機、認知價值與忠誠度之研究─以北港朝天宮為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8(2),1-17。
    連結:
  20. 賴淑芳(2012)。公共自行車接受度與滿意度研究─以臺北微笑單車為例。運輸學刊,24(3),379-405。
    連結:
  21. 鍾智林、簡佑勳(2014)。公共自行車時空分析法之構建與營運策略改善─以臺北微笑自行車為例。都市交通,29(1),1-10。
    連結:
  22. 譚慧敏、林慧斐(2014)。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電子口碑之效果研究。資訊傳播研究,4(2),1-22。
    連結:
  23. Ariely, D.(2008).Predictably irrational: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New York:Harper Collins.
  24. Meyers-Levy, J.(1989).Gender differences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 selectivity interpretation.cognitive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to Advertising,MA:
  25. Meyers-Levy, J.,Maheswaran, D.(1991).Exploring differences in males' and females' processing strategie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8(1),63-70.
  26. Meyers-Levy, J.,Sternthal, B.(1991).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message ues and judgments.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8(1),84-96.
  27. Tapscott, D.,Ticoll, D.,Lowy, A.(2000).Digital Capital: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Business Webs.Boston, Massachusett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8. Wathen, C. N.,Burkell, J.(2001).Believe it or not: Factors influencing credibility on the Web.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53,134-144.
  29. 方和明(200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Example for American Sports Organizations.高雄海院學報,18,227-243.
  30. 吳凱群(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
  31. 吳萬益、林清河(2000)。企業研究方法。台北市:華泰。
  32. 肖寧(2008)。保有會員視角下的健身俱樂部服務與管理研究。市場論壇,5(1),84-86。
  33. 林金榮、何文楨(2014)。數位匯流趨勢下APP的經營策略。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7(10),128-136。
  34. 張育瑋、許秉瑜、蕭文龍、鄭雲珊(2011)。資訊系統的認知價值對使用者滿意度之影響:以期望確認模式為基礎。科技管理學報,16(2),1-24。
  35. 梁文薏、林豐瑞(2014)。品牌形象、認知價值影響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以邱氏咖啡為例。農業推廣文彙,59,95-120。
  36. 許地申(2013)。安卓(Android)手機應用程式開發。中華科技大學學報,54,43-54。
  37. 陳又勳(2007)。智慧資本的價值創新策略。中華技術學報,37,159-171。
  38. 陳內萍(2005)。教學質量評估的AHP模型。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4(1),109-110。
  39. 楊礎維、陳建雄(2013)。公車動態查詢應用程式互動介面之使用性探討。工業設計,129,25-30。
  40. 劉仲矩、阮薏樺(2014)。智慧型行動裝置App應用程是使用者知覺價值與滿意度關聯之研究:使用動機為干擾效果。輔仁管理評論,21(1),87-109。
  41. 鄭文助(2008)。服務品質、促銷活動與認知價值對消費者再購意願之影響─以高雄地區電影院為例。商業現代化學刊,4(4),147-158。
  42. 鄧振源、曾國雄(1989)。分析層級法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13707-13724。
  43. 蕭文信、黃則佳、彭怡嘉、何欣諭(2013)。台北市公共自行車YouBike之服務再設計。工業設計,129,54-58。
被引用次数
  1. 王雅玄(2016)。如履薄冰?科技女性陷阱論述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4(2),16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