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重建觀念史圖像中的歷史真實-中國近代觀念史研究的新範式

并列篇名

Finding the Truth of History under View of the Concept-New Paradigm in Study of the Modern Chinese Political Concept-New Paradigm in Study of the Modern Chinese Political Concept

DOI

10.29425/JHIEA.201212_(3).0014

作者

魚宏亮(Hong-Liang Yu)

关键词

觀念 ; 關鍵詞研究 ; 觀念史圖像 ; 歷史真實 ; 資料庫 ; concept ; keyword research ; view of the concept history ; historical fact ; database

期刊名称

東亞觀念史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3期(2012 / 12 / 01)

页次

447 - 449+451-47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年來,由於語言哲學的成果被廣泛地應用到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通過語義分析來界定觀念的內涵,成為推動觀念史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現代資訊科學的迅速發展,使得傳統文獻數位化、建立大型資料庫成為可能。利用資料庫對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以句子為中心界定詞語的內在意涵,成為新技術條件下歷史研究的新領域。本文以中國近代觀念史研究中的一些新成果與新方法為中心,對新技術與新視野條件下傳統文本的解讀、新材料的應用、觀念圖景歷史真實的建構等問題,結合研究個案做一理論上的探索與說明。

英文摘要

Recently, due to the widely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 findings to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 important new method in advancing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has emerged, that is to determine the connotation of a concept through semantic analys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science made it possible to digitize the received literature and build large databases. Consequently, a new field in historical research came into being, that is to utilize databases to conduct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keywords and to determine the internal meanings of the words centering on the sentences. Focusing on the new achievements and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a's history of ideas,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explains theoretical issues, such a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ceived literatur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in the view of the concept, through case studi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清)方以智:《物理小識》,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年。
  2. 唐房玄齡、唐褚遂良(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3. 清汪楫(2005)。崇禎長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4. 清段玉裁(1999)。東原先生年譜。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5. 清康有為(1999)。我史。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6. 清張廷玉(2011)。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7. 清陳元龍(1992)。格致鏡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清戴震、楊應芹編、諸偉奇編(1995)。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9. 王汎森(2003)。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譜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0. 何偉亞、鄭常春譯(2002)。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1. 李炳南(1987)。辛亥革命起因之分析。臺北: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碩士論文獎助出版委員會。
  12. 李學勤編(2010)。十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金觀濤、劉青峰(2000)。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4. 金觀濤、劉青峰(2008)。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15. 柯律格、黃曉娟譯(2011)。明代的圖像與視覺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6. 胡適(1996)。胡適文存。合肥:黃山書社。
  17. 徐中約(2008)。中國的奮鬥1600-2000。深圳:中國圖書出版公司。
  18. 海頓‧懷特、陳新譯(2004)。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像。江蘇:譯林出版社。
  19. 張朋園(1969)。立憲派與辛亥革命。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 陳寅恪(1980)。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魚宏亮(2008)。知識與救世:明清之際經世之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2. 楊曉能、唐際根譯、孫亞冰譯(2008)。另一種古史:青銅器紋飾、圖形文字與圖像銘文的解讀。北京:三聯書店。
  23. 詹姆斯‧埃爾金、雷鑫譯(2010)。視覺研究:懷疑式導讀。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24. 路康樂(2010)。滿與漢:清末民初的族群關係與政治權力。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5. 趙爾巽(197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26. 德波拉‧切利編(2010)。藝術、歷史、視覺、文化。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27. 鄭岩、汪悅進(2008)。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圖像。北京:三聯書店。
  28. 錢鍾書(2007)。管錐編。北京:三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