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近代「報紙」、「雜誌」二種概念的起源

并列篇名

The Concept Origin of Newspaper and Magazine in Modern Times

DOI

10.29425/JHIEA.201306_(4).0015

作者

李玲(Ling Li)

关键词

新聞紙 ; 新報 ; 報紙 ; 雜誌 ; 近代報刊 ; "xinwenzhi" (newsprint) ; "xinbao" (new paper) ; "baozhi" (newspaper) ; "zazhi" (magazine) ; modern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

期刊名称

東亞觀念史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4期(2013 / 06 / 01)

页次

391+392 - 41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追索報紙和雜誌二種概念的起源、傳播和定型。鴉片戰爭期間來華西人新造仿譯詞「新聞紙」、「新報」來籠統指稱中土所無的、西方式例的報刊。洋務運動時期,上海民間開始以俗語「報紙」來指稱《申報》。然而,此時報刊未在主流社會中產生影響,人們對報與刊的認識還處於含混不清的狀態。到了維新運動時期,「報紙」一詞開始普及使用,「新聞紙」、「新報」逐漸淡出社交舞臺。而期刊名詞「雜誌」隨著梁啟超等提倡的日本書刊的翻譯熱潮密集輸入中土,還與「新聞紙」、「新報」、「書籍」並列使用。「雜誌」和「報紙」原本都有不入流、非「正經」的涵義,為正統社會所輕視。康有為、梁啟超等士大夫以報刊提倡社會,扭轉了輕視「報紙」「雜誌」的社會風氣,使「雜誌」和「報紙」的地位提升到與書籍平等並立。到了新文化運動時期,本土俗語「報紙」和日源詞「雜誌」成為分別指稱報紙和期刊的固定術語,意味著外來的現代報刊的概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歸化沉澱為自己的意識形態。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traces the origin, transmission and settlement of four new words used to express the concept of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namely, "xinwenzhi" (newsprint), "xinbao" (new paper), "baozhi" (newspaper) and "zazhi" (magazin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xinwenzhi", "xinbao" and "baozhi" refer to publication of foreign style which cannot be found in China, all of which vaguely contain the concept of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s and they are used together or interchangeably. "Zazhi", as a name for publication,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when translating Japanese books during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 for the sake of saving China. "Zazhi", in the Japanese origin, is a homograph of the Chinese word that means notes, random talk and sketch, then whether the zazhi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in late Qing Dynasty used as a proper noun should be probed into. With the combined usage of zazhi, xinbao and shuji(book), zazhi has been separated as an individual book category, which gives rise to the three main branches of book,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錢亞新:《中國雜誌發展史》,收於《文華圖書科季刊》第2 卷第1期,1930 年3 月,頁25-39。
  2. 「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1830-1930)」,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開發,劉青峰主編。
  3. 《申報》,上海:上海書局,1982-1989 年景印。
  4. (1968)。萬國公報。臺北:華文書局。
  5. 邢雲霖:〈中國雜誌史簡述〉,收於《文華圖書科季刊》第3 卷1 期,1931 年3 月,頁25-35。
  6. 《申報》資料庫(B 型)2012 版,北京愛如生數位化技術研究中心研發製作。
  7.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66)。道光咸豐兩朝籌辦夷務始末補遺(1842-186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8. 方漢奇編(1992)。中國新聞事業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 北平外交史料編纂處纂輯(1963)。清季外交史料。臺北:文海出版社。
  10. 史和編、姚福申編、葉翠娣編(1991)。中國近代報刊名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1. 申報館編(2009)。申報館內通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2. 李圭(2008)。環遊地球新錄。長沙:嶽麓書社。
  13. 李玲(2012)。維新報刊的「面目體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12)
  14. 沈國威(2011)。近代中日詞彙交流研究─漢字新詞的創制、容受與共用。北京:中華書局。
  15. 沈國威編(2006)。六合叢談─附解題‧索引。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6. 汪康年輯、梁啟超輯(1967)。時務報。臺北:京華書局。
  17. 谷長嶺(2010)。晚清報刊的兩個基本特徵。國際新聞界,2010(1),69-74。
  18. 卓南生(2002)。中國近代報業發展史(1815-187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 松浦章編、內田慶市編、沈國威編(2005)。遐邇貫珍─附解題‧索引。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 姚公鶴(1989)。上海閒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故宮博物院纂輯(1967)。清光緒朝中法交涉史料。臺北:文海出版社。
  22. 馬光仁編(1996)。上海新聞史(1850-1949)。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3. 梁啟超編輯、馮鏡如編輯(1967)。清議報。臺北:成文出版社。
  24. 愛欸編(1987)。國聞報彙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25. 愛漢者編、黃時鑒整理(1997)。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北京:中華書局。
  26. 賈楨纂(1966)。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臺北:文海出版社。
  27. 實學報社輯(1991)。實學報。北京:中華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李政諺(2016)。以社群媒體設計婚紗攝影行銷系統使用者互動之評估。臺中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