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原物理學

并列篇名

Original Physics

DOI

10.29425/JHIEA.201412_(7).0006

作者

楊儒賓(Yang Rur-Bin)

关键词

物理學 ; 原生物理學 ; 理學 ; 知識體系 ; 形上學 ; physics ; original physics ; Neo-Confucianism ; a system of knowledge ; metaphysics

期刊名称

東亞觀念史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14 / 12 / 01)

页次

255 - 29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當代漢語的「物理學」為自然科學中一門嚴格的知識體系,其內涵主要是沿著西方引進的現代知識而建立的,然而,此詞語的成立乃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由日譯的西洋知識術語引進中國所致,而日譯漢字「物理學」一詞又受到明末耶穌會教士與其時儒者如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等的影響。不管在明末或十九世紀的中、日兩國,其時吸收“physics”的知識母胎都是借自程朱理學的知識概念,諸多“physics”的化身,如「格致學」、「究理學」、「理學」等,全取自程朱理學。在諸多競爭的術語中,「物理學」最後脫穎而出,成為定名。程朱物理學是現代東亞物理學的母體,但對「物理」的重視可視為心學外的理學之共法。如果目前被知識社群採用的物理學可稱作現代物理學,程朱物理學則可視為原生物理學,原生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最大的差別在於,原生物理學具有形上學與倫理學的向度,物理一方面可通向終極的太極,一方面具有應然的倫理性質,也就是「物理」具有「所以然」與「所當然」的向度。原生物理學在心學興起,尤其是王陽明的良知學興起後,基本上被遺忘了,心學中沒有物理學的位置。在清代主流學術當中,「物理」的形上內涵被拋棄了,但仍保留倫理學的性質。及至二十世紀確立現代物理學的知識後,倫理學即被驅出物理學的門庭之外,「應然」與「自然」分家,當代物理學成了純粹的科學理性之產物。

英文摘要

The term "physics" in Chinese is pronounced as wu-li-xue. The concept of wu-li-xue as a branch of science was imported from the West through Japan. As usual, Japanese literati first translated the terms of modern science into classical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n Chinese translators adopted the same terms in their writings. Wu-li (literally, the principles of things) is a popular concept in Neo- 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Japanese translators used the classical Chinese characters, combined with Neo-Confucian values, to convey the counterpart ideas of modern physics to the Oriental world. However, the native meaning of wu-li is still hidden in the modern usage of physics. Compared with the modern usage of physics, wu-li in classical Chinese embodies three kinds of principles: one is of natural meaning, another is of metaphysical meaning, the third is of ethical meaning. In Sung dynasty, wu-li contained the three levels of principles. As the school of Wang Yang-ming rose in the horizon of Ming dynasty, the meaning of wu was almost forgotten. In the middle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significance of metaphysical elements in wu-li was eliminated from the mainstream Confucian academy. When R.O.C. replaced the Qing dynasty, the ethical significance in wu-li was further erased by the westernized Chinese scholars. The marriage between the Neo-Confucian wu-li with the physics of modern science ended in an unhappy couple, as the Chinese idiom says "they dream the different scenes in the same b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陳瑋芬(2012)。「哲學」之創譯與演繹─兼論「哲學」與「理學」之辨。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9(2),1-43。
    連結:
  2.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1981)。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店。
  4. 宋邵雍(1971)。皇極經世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5. 宋邵雍(1979)。伊川擊壤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宋張載(1979)。張載集。臺北:里仁書局。
  7. 宋趙順孫編(1972)。四書纂疏。臺北:新興書局。
  8. 宋趙與時(1967)。賓退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9. 宋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店。
  10. 宋釋道原(1974)。景德傳燈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1. 明劉宗周(1997)。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2. 清王夫之(1962)。老子衍莊子通。北京:中華書店。
  13. 清王夫之(1962)。周易外傳。北京:中華書店。
  14. 清黃宗羲(1974)。明儒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公司。
  15. 清黃宗羲(1975)。宋元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公司。
  16. 清戴震(1982)。孟子字義疏證。北京:中華書店。
  17. 清顧炎武、清黃汝成集釋(1985)。日知錄集釋(外七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丸山真男、徐向譯、包滄瀾譯(1980)。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山田慶兒(1978)。朱子の自然学。東京:岩波書店。
  20. 木岡伸夫編、鈴木貞美編(2006)。技術と身体─日本「近代化」の思想。京都:?????書房。
  21. 王士平、劉樹勇(2002)。近代物理學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2. 牟宗三(2006)。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23. 伽勃拉、潘家寅譯(1979)。物理之道。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24. 吳光編(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5. 杉本つとむ(1998)。近代日本語の成立と発展。東京:八(禾允)書房。
  26. 周燮藩編(2005)。東傳福音。合肥:黃山書社。
  27. 金永植、潘文國譯(2003)。朱熹的自然哲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8. 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9. 席澤宗(2001)。中國科學技術史.科學思想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30. 海森堡、周東川譯(1972)。物理學與哲學。臺北:協志工業出版社。
  31. 海德格、倪梁康譯(1996)。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三聯書店。
  32. 張東蓀(1968)。知識與文化。臺北:墾丁文物供應社。
  33. 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34. 陳榮捷(1982)。朱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5. 楊儒賓編(2011)。人文百年化成天下(圖錄/文集)。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
  36. 實藤惠秀(1981)。中国人日本留学史。東京:????出版社。
  37. 歐陽哲編(1998)。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8. 鄧玉函口授、王徵繪譯(1967)。遠西奇器圖說錄最。臺北:藝文印書館。
  39. 駱炳賢編(2001)。物理教育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謝君讚(2019)。論《莊子》與阮籍「自然」概念的差異。淡江中文學報,41,1-37。
  2. (2019).Where Is East Asia in STS?.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3(1),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