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數位人文視野下的知識分類觀察:兩部官修類書的比較分析
|
并列篇名
|
Observing the Evolution of Worldview through Digital Humani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Leishu
|
DOI
|
10.29425/JHIEA.201512_(9).0014
|
作者
|
項潔(Hsiang Jieh);陳麗華(Li-Hua Chen);杜協昌(Hsieh-Chang Tu);鍾嘉軒(Chia-Hsuan Chung)
|
关键词
|
數位人文 ; 知識分類 ; 類書 ; 文本分析 ; 全文資料庫 ; Digital humanities ; knowledge structure ; leishu ; textual analysis ; full-text datadase
|
期刊名称
|
東亞觀念史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9期(2015 / 12 / 01)
|
页次
|
229+231+233
-
28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是運用數位人文方法,分析和比較觀察中國古代大型知識文本的一次嘗試。筆者團隊以唐宋兩部官修大型類書《藝文類聚》和《太平御覽》為例,透過建置的「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全文資料庫及「類書對應查詢系統」提供的檢索、分析和觀察功能,具體分析了研究者依靠人力所無法完成的整體分類結構、比重和條目內容的差異,以及兩部類書引用書籍分布時代的分布,嘗試勾勒在中國古代知識結構總體穩定的情況下,唐宋士人知識結構中漸進而深刻的變化軌跡。我們認為,新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目的不是要取代人文學者詮釋性的研究,而是可以為這一研究提供更為堅實的實證基礎。
|
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of digital humanitie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leishu, a unique genre of reference books in ancient China. We have studied and analyzed Yiwenleju and Taipinyulan, two large scale leishu from early Tang (624CE) and early Song (984CE) respectively, and have built two systems to compar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s and to provide full-text search. The systems allow us to analyze the sources that each leishu selected, under what categories and subjects were they used, the differences of citations and weighting of each category and subject,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overall knowledge structures of the two tom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systems are utilized, we provide several examples that show how,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leishu, one might observe the change of the world view among the Chinese elites during those 350 years.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
参考文献
|
-
華林甫(2007)。隋唐『圖經』輯考(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7,141-213。
連結:
-
華林甫(2007)。隋唐『圖經』輯考(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7,141-213。
連結:
-
聶崇岐等編:《太平御覽引得》,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34年
-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年
-
張滌華:《類書流別》,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43 年
-
「類書對應查詢系統」資料庫:http://leishucis.digital.ntu.edu.tw/,檢索時間:2013 年12 月10 日至2015 年9 月30 日。http://leishucis.digital.ntu.edu.tw/
-
王溥:《唐會要》(七),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年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全文資料庫:http://thdl.csie.org/L303_YiWen_YuLang/RetrieveDocs.php,檢索時間:2013 年9 月15 日至2015 年9 月30 日。http://thdl.csie.org/L303_YiWen_YuLang/RetrieveDocs.php
-
(197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Bretelle-Establet, Florence(ed.),Chemla, Karine(ed.)(2007).Qu'étaitce qu'écrire une encyclopédie en Chine?.Saint-Den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Vincennes.
-
中津濱涉(1974)。藝文類聚引書索引。臺北:文光出版社。
-
王三慶(1993)。敦煌類書研究。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
-
王晶波。從地理博物雜記到志怪傳奇─『異物志』的生成演變過程及其與古小說的關系。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4(4),60-64。
-
王晶波(2000)。漢唐間已佚『異物志』考述。北京大學學報,國內訪問學者、進修教師論文專刊,178-184。
-
宋家復(2014)。從《冊府元龜》論北宋初期類書式歷史書寫操作的典範意義。新史學,25(4),43-104。
-
李華瑞編(2010)。『唐宋變革論』的由來與發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杜佑、王文錦點校(2007)。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
周生杰(2008)。太平御覽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
周紹明、何朝暉譯(2009)。書籍的社會史:中華帝國晚期的書籍與士人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洪邁(1965)。容齋隨筆五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胡道靜(1982)。中國古代的類書。北京:中華書局。
-
唐光榮(2008)。唐代類書與文學。成都:巴蜀書社。
-
徐興無(2003)。讖緯文獻與漢代文化構建。北京:中華書局。
-
馬念祖(1959)。水經註等八種古籍引用書目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
張之洞、范希曾補正(2011)。書目答問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許里和、李四龍譯(1998)。佛教征服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
郭伯恭(1971)。宋四大書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陳槃(1991)。古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臺北:國立編譯館。
-
湯一介(1988)。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
-
葛兆光(1998)。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鄧嗣禹(1970)。中國類書目錄初稿。臺北:古亭書屋。
-
謝和耐、黃建華譯、黃迅余譯(2010)。中國社會史。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
鍾嘉軒(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資訊工程研究所。
-
韓建立(2012)。『藝文類聚』纂修考論。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蔡旻遠(2019)。「個體」與「群體」:近代中國知識分子之研究回顧與展望。史原,復刊10期=31期,257-299。
-
林明怡,林巧敏(2020)。古籍資料庫系統提供文史研究之功能設計及其重要性分析。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46(1),64-95。
-
吳宇凡(2022)。文淵閣《四庫全書》詔令之屬沿革探析及其所錄清朝官修文獻略述。圖書資訊學研究,16(2),109-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