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西漢初期知識分子對「秦」的言論

并列篇名

The Intellectual's Discourses on the Qin Dynasty in the Early Former Han

DOI

10.29425/JHIEA.201612_(11).0003

作者

工藤卓司(Takushi Kudo)

关键词

秦 ; 西漢初期 ; 知識分子 ; 政治思想 ; 禮學 ; the Qin dynasty ; the early Former Han ; intellectuals ; political thought ; the study of Li 禮

期刊名称

東亞觀念史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期(2016 / 12 / 01)

页次

137 - 18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滅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帝國。然而,秦政權卻僅僅維持十五年便滅亡了。到了漢代,不少知識分子對秦朝興亡之故多所討論。他們在秦朝興亡史中觀察到何種道理?「秦」這一歷史經驗帶給他們何種思考?本文以陸賈、賈誼、賈山、韓嬰、鼂錯及張釋之的言論為主,整理了漢初知識分子對「秦」的論述,並探討這些論述與他們的思想以及社會背景之關係。本文結論主要指出以下三點:一、漢初知識分子雖同樣批評秦朝,但他們的切入點各有不同:陸賈偏重「仁義道德」的觀點;賈誼訴求「禮義」與政治制度改革的需要;賈山促使漢文帝反省自己行為與君臣的關係;韓嬰借秦事使諸侯王了解「民之人情」與「禮義」的重要;鼂錯與張釋之所批評的鋒芒則指向「吏」。以上論點,乃是基於他們一方面受所處時間與空間的約束,另一方面則受「秦」的歷史經驗所限制。二、漢初知識分子批判秦朝時,在文字上雖看似在「評判歷史」,但他們的重點尚多在「評判現實政治」;而他們以「秦」為「漢」鑑時則採取以下兩種視角:(一)以「秦」與「漢」對置;(二)以「秦」與「漢」重合。三、先進研究嘗指出《荀子》對漢代諸子思想頗有影響,然而,本文認為賈誼與韓嬰亦受到《管子》影響,此點在漢代禮學史上亦非常值得注意。

英文摘要

In B.C.221, the Qin Lord destroyed the other six Influential Lords of the Zhanguo period, and founded the first dominate empire in Chinse history; although the Qin dynasty fell into ruin only 15 years later. In the Han period, many intellectuals argued the reasons for the Qin dynasty to rise and fall in these short years. This article offers Lu Jia, Jia Yi, Jia Shan, Han Ying, Chao Cuo, and Zhan Shizhi as examples, sorts the discourses regarding the Qin dynasty in the early Former Han period,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discourses, their thoughts and social backgrounds. In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ree issues: 1.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early Former Han period similarly criticized the Qin dynasty, although their points of view were not similar. 2. When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early Former Han criticized the Qin dynasty, their discourse focused on "historical judgement;" however, most placed emphasis on "political judgement." Then, when they took the warnings of the Qin dynasty for the Han dynasty, they had two visual angles: (1) Contrasted Qin and Han; (2) Overlapped Qin and Han. 3. Most previous researches only emphasized Xun zi's effect on the intellectuals of the Former Han period; however, this paper thinks that Jia Yi and Han Ying were also influenced by Guan zi. In studies on Li of the Han period, we cannot minimize this poi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工藤卓司(2009)。《賈誼新書》之禮思想。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39,209-238。
    連結:
  2. 工藤卓司(2012)。《賈誼新書》的鑄錢對策。臺大中文學報,39,35-70。
    連結:
  3. 工藤卓司(2008)。《賈誼新書》における「秦」受容─賈誼〈過秦論〉と〈道術篇〉の思想的連關─。集刊東洋學,99,1-21。
  4. 工藤卓司(2014)。《賈誼新書》的匈奴對策。第九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5. 工藤卓司(2004)。《賈誼新書》の諸侯王國對策。日本中國學報,56,16-31。
  6. 王子今(2009)。秦漢史:帝國的成立。臺北:三民書局。
  7. 王先謙(1987)。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
  8. 王先謙、沈嘯寰點校、王星賢點校(1988)。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9. 王利器(1986)。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0. 王利器(1992)。鹽鐵論校注(定本)。北京:中華書局。
  11. 司馬遷、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2013)。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12. 西村富美子(1963)。韓詩外傳の一考察─說話を主體とする詩傳の持つ意義─。中國文學報,19,1-16。
  13. 阮元(1955)。十三經注疏。臺北:臺灣藝文印書館。
  14. 林聰舜(2013)。漢代儒學別裁─帝國意識形態的形成與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5. 松島隆裕(1976)。賈誼における秦批判と統治の論理。倫理思想研究,1,45-57。
  16. 祁玉章(1974)。賈子新書校釋。臺北:自印本。
  17. 金谷治(1992)。秦漢思想史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
  18. 紀昀(2004)。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藝文印書館。
  19. 胥仕元(2016)。秦漢之際禮治與禮學研究。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 徐復觀(1976)。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1. 徐復觀(1979)。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2. 班固、王先謙補注、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整理(2008)。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班固、顏師古注(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4. 張分田(2016)。秦始皇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5. 張立文(2000)。秦始皇評傳。臺北:里仁書局。
  26. 張強(2004)。西漢「過秦」思潮的發生和發展─從陸賈到司馬遷。淮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213-221。
  27. 許維遹(1980)。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28. 陳鼓應(2003)。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臺北:三民書局。
  29. 賀凌虛(1988)。西漢政治思想論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黃俊傑(2014)。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31. 賈誼(1983)。新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32. 鈴木喜一、大川裕子譯(2010)。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33. 劉笑敢(2009)。老子古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4. 黎翔鳳(2004)。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35. 橋本敬司(2010)。《荀子》思想研究─天人論と性說。廣島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論集,70(特輯號),1-31。
  36. 蕭統編、李善注、呂延濟注、劉良注、張銑注、李周翰注、呂向注(1977)。增補六臣註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37. 齋木哲郎(2004)。秦漢儒教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