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海上紅學的衍派-改琦「畫」論《紅樓夢》

并列篇名

The Extensive Redology Studies of Shanghai: Gai Qi's "Illustrated" Discourse on Dream of Red Chamber

DOI

10.29425/JHIEA.201706_12.0006

作者

呂文翠(Wen-tsuei Lu)

关键词

《紅樓夢圖》 ; 「畫」論 ; 少年/女兒心 ; 抒情的造像 ; Illustrated Dream of Red Chamber ; "illustrated" discourse ; juvenile/girl's minds ; the lyrical figures

期刊名称

東亞觀念史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17 / 06 / 01)

页次

183+185 - 23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改琦《紅樓夢圖》不僅為小說人物造像,且給出了一種特殊的人物論,尤其是關注她(他)們「情」的世界。依託《紅樓夢》典範,以圖像創造達到闡釋人心的「畫」論方式,是改琦藝術世界中的一個重要面向。討論它必須和題詠先作區隔,不再籠統稱《紅樓夢圖詠》。它非但是仕女畫傳統與小說《紅樓夢》的有機融合,是江南才子文化結構語境中不同藝術類型的一次空前交集,也是文人版畫的創造與「詩書畫三絕」的傳統新變,更成就了一個圖文新美典,有別於輔助情節、性格展示的繡像插圖。在仕紳友人們的支持下,改琦中年時創作的這四冊少年紅樓人物系譜的白描造像,展現了少年情懷的美學。改琦畫心,尤其是女兒心事(心情),《紅樓夢圖》抒情而不敘事,它是抒/書情的造像,人物在畫面上的刹那與充滿詩意的蘊涵。白描與詩意結合,於元春、寶玉等造像的過程中,改琦完成了一種特殊的闡釋與批評。本文通過改琦的典範造像,揭示它在舊紅學衍派中的價值,凸顯清中葉乾嘉時期海上文人才子於《紅樓夢》「圖像」抒情美學所浥入的創造性意義。

英文摘要

In his Illustrated Dream of Red Chamber, Gai Qi (1773-1828) not only sketches fictional characters but also endows a peculiar discourse-specifically his focus on the "affectional" life of characters. Entrusting Dream of Red Chamber as his paradigm and creating certain "illustrative" discourse in order to interpret humanity within his portraits is a significant dimension in Gai Qi's world of art. To be able to address the issue, one has to first distinguish the ekphrastic lyrics from the portrayals and no longer refer the work as "the illustrated Dream of Red Chamber with lyrics." Not only is the work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lady portrait" tradition and Dream of Red Chamber, it is an unprecedented artistic crossover within the context of "south of the Yanzi River" literati community's cultural structure-more a creativity of illustrations by literati than portraits that either serves as notes to plots or demonstrations of characters' personality traits. Under the support of his celebrity friends, these four illustrated volumes on young characters in Dream of Red Chamber-completed in Gai Qi's midlife, showcase his aestheticism on youthful moods. Gai Qi portrays "minds," especially juvenile/ girls' minds, therefore Illustrated Dream of Red Chamber features lyricism instead of narration. It is the figurative embodiment of lyricism; a combination of the moments the characters hop from the pages with poetic implications. This is due to the pure illustration combined with poetic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the portraits for Yuan-Chun and Bao-Yu, Gai Qi achieves a unique interpretation and criticism.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Gai Qi's paradigmatic illustrative creativity, this paper aims to reveal the value of the book series in the context of extensive old school of Redology and make manifest the creative significance of Shanghai literati's endowment on the "illustrated" lyricism of Dream of Red Chamber in the mid-Qing dynas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編(1987)。中國古代書畫目錄。北京:文物出版社。
  6. 王希廉、周綺:《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道光壬辰年(1832)雙清仙館刊本。
  7. 王芑孫:《惕甫未定稿》,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網址: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89539,檢索日期:2017年2 月20 日。
  8. 王芑孫:《淵雅堂編年詩稿》,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網址: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89538,檢索日期:2017年2 月2 日。
  9. 王健平(2010)。從阿拉伯到中國:清代畫家改琦的家世和信仰綜合主義現象探討。世界宗教研究,2010(3),143-152+194。
  10. 王韜、沈恆春標點、楊其民標點(1989)。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何延喆(1998)。清代仕女畫家改琦評傳。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2. 吳怡青(2015)。痴夢濃於絮—院藏改琦《紅樓夢圖詠》述介。故宮文物月刊,390,84-91。
  13. 吳鷹海編(2008)。回族典藏全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14. 吳鷹海編(2008)。回族典藏全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15. 吳鷹海編(2008)。回族典藏全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16. 吳鷹海編(2008)。回族典藏全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17. 呂文翠(2016)。易代文心:晚清民初的海上文化賡續與新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8. 宋兆霖編(2015)。匠心筆蘊:院藏明清版畫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 改琦(1982)。紅樓夢圖詠。吉川弘文館。
  20. 改琦:《改七薌百美嬉春圖》,上海:有正書局,約1923年出版。
  21. 改琦:《改七薌畫曹墨琴題列女圖冊》,Artnet,http://www.artnet.com/artists/gai-qi-and-cao-zhenxiu/famous-women-Xbl0IlT2PIV-IP85A_iG8Q2,檢索日期:2017年2 月20 日。
  22. 改琦:《改七薌人物山水花果冊》,上海:神州國光社,1918年。
  23. 改琦:《紅樓夢圖詠》,日本東京上野花園町出版之水口久正本,明治十五年(1882)四月四日刊行。
  24. 改琦:《紅樓夢圖詠》,早稻田大學所藏島村抱月藏本,刊行年月不詳。
  25. 改琦:《改七薌補景美人冊》,上海:神州國光社,民國四年(1915),玻璃版印行。
  26. 改琦:《改七薌百美畫譜》,上海:世界書局,1926年。
  27. 改琦(2004)。紅樓夢圖詠。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8. 改琦:〈道光癸未倣桃花盦主筆法〉,大師書房—高居翰數字圖書館,http://210.33.124.155:8088/JamesCahill/TuXiangDianCangTpiView?name=PMS,檢索日期:2017年2 月20 日。
  29. 改琦:《改七薌紅樓夢臨本》,上海:有正書局,1923年。
  30. 辛文房、李立樸譯注(1997)。唐才子傳。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31. 林佳幸(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
  32. 阿英編(1955)。紅樓夢版畫集。上海:上海出版公司。
  33. 苗懷明:〈苗懷明輯錄:《紅樓夢》譯本欣賞〉(2017年1 月27 日發布),古代小說網,http://www.zggdxs.om,檢索日期:2017年2 月20 日。
  34. 唐圭璋編(1999)。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
  35. 高友工(2016)。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36. 高居翰、王嘉驥譯(2014)。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北京:三聯書店。
  37. 高居翰、林英、崔亞男譯、洪再新審校、李清泉審校(2005)。明清時期為女性而作的繪畫?。藝術史研究,廣州:
  38. 高雄市立美術館:世變‧形象‧流風:中國近代的繪畫1796-1949,http://elearning.kmfa.gov.tw/turmoil/home.html,檢索日期:2017年4 月20 日。
  39.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1998)。清末民初書畫藝術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40. 張問陶、成鏡深編(2010)。船山詩草全注。成都:巴蜀書社。
  41. 張愛玲(1987)。紅樓夢魘。臺北:皇冠出版社。
  42. 張寶釵(1992)。改琦「紅樓夢人物圖冊」。龍語文物藝術,12,72-74。
  43. 曹貞秀:《寫韻軒小稿》,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網址: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96226,檢索日期:2017年2 月20 日。
  44. 曹雪芹、高鶚、王希廉評、姚燮評(2002)。增評繪圖大觀瑣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45. 曹雪芹、高鶚、馮其庸校注(1984)。彩畫本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46. 曹雪芹、高鶚、馮其庸校注(1984)。彩畫本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47. 曹雪芹、高鶚、馮其庸校注(1984)。彩畫本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48. 陳平原(2003)。看圖說書:小說繡像閱讀劄記。北京:三聯書店。
  49. 陳粟裕(2012)。綺羅人物:唐代仕女畫與女性生活。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50. 費丹旭:《十二金釵圖冊》,北京故宮博物院,http://www.dpm.org.cn/collection/paint/228737.html?hl=%E7%AC%A6, 檢索日期:2017年2月20 日。
  51. 楊逸、印曉峰點校(2009)。海上墨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52. 萬青力(2005)。並非衰落的百年—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臺北:雄獅美術。
  53. 葉靈鳳(1995)。讀書隨筆。北京:三聯書店。
  54. 劉精民收藏(2006)。王墀增刻紅樓夢圖詠。上海:上海書店。
  55. 蔣寶齡、蔣茞生續(1986)。墨林今話。臺北:明文書局。
  56. 薛永年、杜娟(2000)。清代繪畫史。北京: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57. 魏愛蓮、馬勤勤譯(2015)。美人與書:十九世紀中國的女性與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8. 藝源文物開發公司編譯部(1978)。南畫大成。臺北:藝源文物開發公司。
  59. 蘇軾、孔凡禮點校(1986)。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