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讀書與釋字方法的省思

并列篇名

Rethink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hinese Newly Excavated Texts Studies

DOI

10.29940/JCLPU.201206.0001

作者

周鳳五(Feng-Wu Chou)

关键词

出土文獻 ; 古文字 ; 文獻學 ; excavated text ; paleography ; Chinese Philology

期刊名称

靜宜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12 / 06 / 01)

页次

1 - 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是作者研治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的反思。作者首先以提出馴化理論和關注楚簡學術思想的經驗,說明讀書要發現、解決問題以深化學術研究。其次,作者以西周金文與戰國楚簡為例,闡述釋讀古文字的十二字要領:「析形定音」、「循音別詞」、「因文求義」,從字形考辨入手,辨別字形與語音的關係,對照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在整體語境中正確釋讀古文字。

英文摘要

This essay draws from my thoughts and experience examining newly excavated texts. I build on domestication theory and past academic work on Chu slips to suggest that a careful reading of texts and the resolution of key related questions provides a way forward for contributing to and deepening existing scholarship. I examine and interpret the five sets of slips and commentaries appended to this piece to demonstrate how a reader can actively apply the key philological concepts of determining pronunciation, ascertaining alternative wordings, and seeking meaning. This indicates how it may be possible to ascertain and interpret ancient texts by combining efforts that determine characters,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and pronunciations, and locate unearthed as well as received texts within a broader linguistic contex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周鳳五(2012)。傳統漢學經典的再生─以清華簡〈保訓〉「中」字為例。漢學研究通訊,31(2),1-6。
    連結:
  2. 趙平安:〈解讀清華簡:《保訓》的性質和結構〉,《光明日報》二零零九年四月十三日第十二版。
  3. (1996)。老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4. 周鳳五:〈楚簡同形異詞說〉,待刊稿。
  5. 李均明:〈說清華簡「假中于河」〉,《中國文物報》,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七日第七版。
  6. 陳偉:〈《保訓》詞句解讀〉,武漢大學簡帛網,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三日。
  7. 周鳳五:〈為學當如金字塔〉,國立臺灣大學「胡適紀念講座」(Dr. Hu Shih Memorial Chair Speech),臺北,二零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8. 廖名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保訓釋文》初讀〉,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七日。
  9. (1978)。新校本廿五史。臺北:鼎文書局。
  10. 王連龍:〈談《保訓》篇的「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日。
  11. (1976)。新校本廿五史。臺北:鼎文書局。
  12. 邢文:〈清華簡《保訓》研讀講義〉,武漢大學簡帛網,二零一零年三月十九日。
  13. 林志鵬:〈清華大學所藏楚竹書《保訓》管窺——兼論儒家「中」之內涵〉,武漢大學簡帛網,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14. (199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5. 李零:〈讀清華簡《保訓》釋文〉,《中國文物報》,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二十一日第七版。
  16. 周鳳五:〈彭祖補釋〉,待刊稿。
  17. 李均明:〈周文王遺囑之中道觀〉,《光明日報》,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日。
  18. 陳劍:〈試說戰國文字中寫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諸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五日。
  19. 《管子》,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六年。
  20. 子居:〈清華簡《保訓》解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二零零九年七月八日。
  21. 蔣玉斌、周忠兵:〈據清華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說「沈子」、「沈孫」〉,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上海,復旦大學,二零一零年六月七日。
  22. 李銳:〈清華簡《保訓》試讀〉,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四日文。
  2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編(1984)。殷周金文集成。上海:中華書局。
  24. 王先慎(1998)。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25. 王利器(2002)。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
  26. 王念孫(1984)。廣雅疏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7. 朱右曾(1958)。逸周書集訓校釋。臺北:藝文印書館。
  28. 李學勤(2004)。上博楚簡《魯邦大旱》解義。孔子研究,2004(1),5-6。
  29. 周鳳五(2010)。清華簡《保訓》新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五周年紀念會議論文集
  30. 周鳳五(1998)。郭店楚簡《忠信之道》考釋。中國文字,新24
  31. 周鳳五(2006)。上博三《彭祖》新探。南山論學集:錢存訓先生九五生日紀念,北京:
  32. 周鳳五(2005)。眉縣楊家村窖藏〈四十三年逑鼎〉銘文初探。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慶壽論文集,廣州:
  33. 周鳳五(2010)。國科會中文學門小學類 92‐97 研究成果發表會國科會中文學門小學類 92‐97 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34. 周鳳五(2000)。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與分類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
  35. 周鳳五(2003)。楚簡文字瑣記(三則)。簡帛研究彙刊,臺北:
  36. 周鳳五(2004)。郭店《性自命出》「怒欲盈而毋暴」說。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
  37. 周鳳五(1999)。郭店楚簡《唐虞之道》新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3)
  38. 林志鵬(2009)。宋鈃學派遺著考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39. 段玉裁(1983)。說文解字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0. 洪興祖(1999)。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41. 胡厚宣編(1982)。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42. 唐蘭(1981)。殷虛文字記。北京:中華書局。
  43. 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44. 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45.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1985)。馬王堆漢墓帛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46. 馬承源編(200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7. 馬承源編(1988)。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北京:文物出版社。
  48. 高亨(1997)。古字通假會典。山東:齊魯書社。
  49.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2001)。張家山漢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50. 曹瑋(2002)。周原甲骨文。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51. 梁濤(2010)。清華簡《保訓》與儒家道統說再檢討─兼論荀子在道統中的地位問題。國學學刊,2010(4)
  52.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09)。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保訓〉釋文。文物,2009(6)
  53. 郭慶藩(1961)。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54. 郭錫良(1986)。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5. 陳彭年修(1968)。大廣益會玉篇。臺北:新興書局。
  56.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1991)。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57. 馮勝君(2004)。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北京:北京大學。
  58. 馮勝君(2007)。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北京:線裝書局。
  59. 黃懷信(1995)。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0. 趙元任(1953)。語言的意義及其獲取。第十屆控制論會議,美國:
  61. 瀧川龜太郎(1989)。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天工出版社。
  62. 蘇輿(1992)。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