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詮解《論語.雍也》之「中庸」

并列篇名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i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Yong Ye

DOI

10.29940/JCLPU.201206.0008

作者

施盈佑(Ying‐Yo Shih)

关键词

中 ; 中庸 ; 不變 ; 庸 ; 雍也 ; 論語 ; 變 ; change ; the Confucian Analects ;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 unchange ; yong ; yong ye ; zhong

期刊名称

靜宜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12 / 06 / 01)

页次

209 - 2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庸」這個義理概念,受到研究者較多關注及青睞,大抵是針對《中庸》一書所進行的討論。然而,吾人亦皆知《論語.雍也》有「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的文字記載。正因如此,本文所欲探究的是,在《論語.雍也》驚鴻一瞥的「中庸」二字,究竟蘊含什麼義理哲思?意即將心力關注於《論語.雍也》所呈現出來的「中庸」,而非後世討論較多的《中庸》哲理。又,前人對於《論語》「中庸」的詮釋,多半緊扣著《論語.先進》「師也過,商也不及」這段文字,筆者雖亦認為有其必要,但是「中庸」既見之於《論語.雍也》,且按《論語》各篇則具有某種層度上的嚴謹結構,吾人實可聚焦在《論語.雍也》上。而本文擇取「變-不變」作為詮解視野,並將論述概分成「不變中有變」之「中」,以及「變中有不變」之「庸」兩大部份,冀望藉此完整地疏解《論語.雍也》,且能夠揭示《論語》所呈現的「中庸」的可能意涵。

英文摘要

The meaning and concept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was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in the book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However,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literal accords about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i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Yong Ye too.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what the meaning and thought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i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Yong Ye, and focuses on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i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Yong Ye but the one discussed elsewhere. What is more, when researchers discusse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in the book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y focused on the particular paragraph i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Xian Jin, i.e.”Shih goes beyond the due mean, and Shang does not come up to it”. But if we believe the Confucian Analects should have some kind of compact structure, we then have enough reasons to focus o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Yong Ye. This paper chooses ”change‐unchange”as the interpretative perspective and divides this paper into two major parts: one is ”zhong” of ”there is change inside unchange”; the other is ”yong” of ”there is unchange inside change”. By this mean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Yong Ye completely and uncovers the possible meaning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i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梁濤(2000)。郭店楚簡與「中庸」公案。臺大歷史學報,25
    連結:
  2. 彭繼中(2005)。《論語》中孔門的文質論。鵝湖月刊,31(2)
    連結:
  3. (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5. (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6. (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7. 宋程顥、宋程頤(2006)。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8. 清劉寶楠(2007)。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9. 清劉寶楠(2007)。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10.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朱漢民整理(2001)。論語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11. 下村湖人(1995)。論語故事。臺北:國家出版社。
  12. 王恒餘(1992)。論語雍也第六「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淺釋。孔孟月刊,32(2)
  13. 朱維煥(1974)。論語要義選釋。臺北:蘭臺書局。
  14. 竹添光鴻(1977)。論語會箋。臺北:廣文書局。
  15. 狄百瑞(2009)。儒家的困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6. 周鳳五(1997)。論語。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17. 林素英(2004)。從《禮記》探究〈中庸〉之義旨─兼論〈中庸〉在朱熹以前儒學思想中的地位。國文學報,35
  18. 姚秀彥(1987)。論語新探。臺北:三民書局。
  19. 胡志奎(1983)。論語辨證。臺北:聯經。
  20. 唐君毅(1992)。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1. 唐君毅(1997)。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
  22. 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3. 徐克謙(1998)。從「中」字的三重含義看中庸思想。孔孟月刊,37(4)
  24. 徐復觀(199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5. 荒木見悟、廖肇亨譯(2008)。佛教與儒教。臺北:聯經出版社。
  26. 高柏園(1991)。中庸形上思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7. 陳戍國校注(2004)。禮記。長沙:岳麓書社。
  28. 傅佩榮(1999)。論語。臺北:立緒文化。
  29. 傅偉勳(1990)。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出版社。
  30. 勞思光(1997)。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31. 程樹德(1965)。論語集釋。臺北:藝文印書館。
  32. 馮友蘭(1994)。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3. 楊伯峻(1987)。論語譯註。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34. 楊家駱編(1995)。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35. 楊祖漢(2002)。中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
  36. 詹世友(1999)。「中庸」之為至德。哲學與文化,26(2)
  37. 蔡仁厚(1990)。儒學的常與變。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38. 錢穆(1987)。論語要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9. 錢穆(2000)。論語新解。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40. 戴勁(2008)。論孔子中庸之道。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8(02)
  41. 謝貴文(2005)。論儒家的中庸思維方法。孔孟月刊,43(5)
  42. 聶焱(1997)。試論《論語》中的中庸思想。菏澤師專學報,1997(3)
  43. 譚家哲(2006)。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臺北:唐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