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西遊記》之「逆境商數」-一個閱讀模式的提出

并列篇名

"Hsi‐Yu Chi" on Adversity Quotient: On the Reading Mode

DOI

10.29940/JCLPU.201206.0004

作者

呂素端(Su‐Duan Lu)

关键词

《西遊記》 ; 逆境商數 ; 閱讀模式 ; 寓意 ; 戰鬥精神 ; His‐Yu Chi ; Adversity Quotient ; A reading mode ; Allegory ; Fighting spirit

期刊名称

靜宜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12 / 06 / 01)

页次

83 - 1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西遊記》的「逆境商數」,表現在人物面對各種逆境考驗時的反應及態度,依據這個反應及態度,研究者藉以解讀評估該人物「逆境商數」的意義與高低。本文基於此種詮釋意圖,針對《西遊記》特殊的敘事邏輯,設計一個閱讀模式,來幫助讀者「理解」《西遊記》豐富的敘事意涵及內蘊。本文之「寓意」詮釋視角,不同於傳統「儒釋道」的深義詮釋,而是另闢蹊徑,以《西遊記》文本處處可見「逆境處理」為焦點。為使此一「內容性」詮釋不致流於牽強附會,而思有一「客觀形式」的撐持,因此,本文提出此一「閱讀模式」。此一「閱讀模式」包含「歷時性」的三個階段,即「逆境的發生→人物的反應→行動的結果」,讓讀者清楚地意識到:人物面對了「什麼」困境或考驗;接著人物「如何」回應逆境;而行動最後又導致了「什麼」後果。研究者再運用「逆境商數」理論,對其進行意義詮釋或賦予,期望能更好地來理解人物及其行為背後所蘊涵的智慧,在結論部分,本文歸納了21條提高逆境「AQ」的方法。

英文摘要

”Hsi‐Yu Chi” on ”Adversity Quotient”, and in the figure to face all kinds of adversity test the reactions and attitudes. According to this reaction and attitude, the researchers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assessment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level of the characters ”AQ”. Based on th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nt, ”Hsi‐Yu Chi” special narrative logic, the design of a model of reading, to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he rich narrative meaning and connotation of ”Hsi‐Yu Chi”.This paper, ”Allegory” interpretation of the perspective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Taoism” deeper meaning interpretation, but look for other ways to ”Hsi‐Yu Chi” text can be seen everywhere adversity processing focus. To make this a content interpretation not tend to be far‐fetched, but think there is an ”objective form support, so,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of reading. This ”reading mode” diachronic ”contains three stages, namely,” the adversity figures → reaction → action results, let the reader clearly aware of: the character to face the ”what” hardship or trials; then people ”how to” respond to adversity; the action eventually led to the ”what” consequences. The researchers then use the theory of adversity quotient of its allegory interpretation or given, expect better abl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behavior behind the implication of wisdom. In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21 methods to improve the adversity ”AQ”.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李豐楙(2003)。出身與修行:明代小說謫凡敘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宗教意識─以《水滸傳》、《西遊記》為主。國文學誌,7,85-113。
    連結:
  2. 金聖歎評點,《第五才子書水滸傳》,《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641 年)。
  3. 李辰冬,《三國水滸與西遊》(臺北:水牛出版社,1944 年)。
  4. (1976)。文學評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5. 明‧未署作者,華陽洞天主人校,《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金陵世德堂刊本,明萬曆 20 年,1590 年)。
  6. 明吳承恩(1996)。西遊記。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7. 明吳承恩、徐少知校、周中明注、朱彤注(1996)。西遊記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8. 于學彬(2001)。說西游話磨難。北京:長虹出版社。
  9. 王海洋(2007)。民間故事類型與《西游記》的情節模式。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5-20。
  10. 王筠(2001)。《西游記》八十一難結構剖析。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1),17-18。
  11. 王璦玲編(2004)。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2. 朱供羅(2007)。論《西游記》的圓形敘事模式。雲夢學刊,28(1),124-126。
  13. 余國藩、李奭學譯(1989)。余國藩西遊記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4. 呂素端(2011)。《西遊記》敘事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15. 呂素端(2009)。《西遊記》中奇幻人物的逆境商數研究─以孫悟空與豬八戒之對比為例。科幻文學、奇幻文學與兒童文學─第十三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6. 呂素端(2002)。「西遊記」敘事結構─關於綴段性結構的問題。第一屆中國小說與戲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
  17. 李安綱(2002)。唐三藏的磨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8. 李安綱(2002)。孫悟空的鬥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 保羅‧史托茲、莊安祺譯(1997)。AQ:逆境商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20. 柳存仁(1991)。和風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柳存仁(2000)。道教史探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2. 胡適(1986)。西遊記考證。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3. 夏志清、胡益民譯(2001)。中國古典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4. 徐貞姬(198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5. 浦安迪(1996)。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6. 浦安迪、孫康宜譯(1985)。西遊記、紅樓夢的寓意探討。中國文學論著譯叢,臺北:
  27. 高辛勇(1984)。「西遊補」的敘述理論。中外文學,12(8)
  28. 張世宏(2001)。談小說《西游記》結構的兩點失誤。江淮論壇,2001(5),91-93。
  29. 張強(2007)。《西游記》的敘述結構與視點。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2),35-40。
  30. 張瑜(1996)。試論古代章回小說中的「重疊式」結構。湖州師專學報,1996(1),44-50。
  31. 張靜二(1985)。國外學者看西遊記。中外文學,14(5)
  32. 張靜二(1980)。論西遊記的結構與主題。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3(3)
  33. 陸欽選編(1998)。名家解讀西游記。濟南:山東人出版社。
  34. 普羅普、賈放譯(2006)。故事形態學。北京:中華書局。
  35. 楊義(1997)。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36. 楊義(1995)。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7. 劉士林(2004)。苦難美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38. 樂雲(2004)。論《西游記》的敘事結構。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7(3),283-288。
  39. 蔡鐵鷹(2007)。《西遊記》的誕生。北京:中華書局。
  40. 關紹箕(1993)。戰略西遊記。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1. 龔際平(2006)。《西游記》的表層與深層結構。時代文學,2006(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