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佛教有部的煩惱義

并列篇名

On the Meaning of Defilement in Buddhism Schools

DOI

10.29940/JCLPU.201212.0006

作者

張慧芳(Huey-Fang Chang)

关键词

隨眠 ; 十使 ; 見所斷 ; 修所斷 ; 阿毘達磨 ; 阿含經 ; anusaya ; ten fetters ; path of seeing ; path of cultivation ; Abhidhamma ; Sajyuktāgama

期刊名称

靜宜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期(2012 / 12 / 01)

页次

155 - 19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從說一切有部的角度探討部派佛教對「煩惱」的看法。《阿含經》裡的「煩惱」,在有部的論書中多以「隨眠」為名。隨眠有多種定義,包括六隨眠、七隨眠、十隨眠、十二隨眠、九十八隨眠。九十八隨眠整合了修行的方法,包括了「見所斷」及「修所斷」。見所斷有隨信與隨法兩種修行方向,分別以純信以及如理作意兩種方式修行。本論文並依據《品類足論》內容,發現修所斷仍是以五力、四念住為主要方法,並以五蘊為修行標的。

英文摘要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defilement in Sarvāsti-vāda School is explored. In Sajyuktāgama, it is called defilement. In Abhidhamma books, in most cases, it is called anusaya. There are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anusaya, including 6-anusaya, 7-anusaya, 10-anusaya, 12-anusaya and 98-anusaya. In 98-anusaya, the practice techniques are included in the definition of 98-anusaya. The two included techniques are ”cut off in the path of seeing” and ”cut off in the path of cultivation”. The path of seeing has two approaches: believing action and reasoning action. The path of cultivation is based on the 5 power and 4 stations of mindfulness with 5 aggregates as the targe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197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 (2007)。雜阿含經。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3. (197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4. (197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5. 佛光山,《佛光電子大辭典》,http://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6. (2009)。中阿含經。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7. Davids,Stede(1995).Pali-English Dictionary.London:The Pali Text Society.
  8. Nyanatiloka(1988).Buddhist Dictionary.Sri Lanka: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9. 丁福保(2012)。佛學大辭典。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
  10. 大目犍連、玄奘譯(2009)。阿毘達磨法蘊足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11. 五百阿羅漢、玄奘譯(2007)。大毘婆沙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12. 世友、玄奘譯(2009)。阿毘達磨界身足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13. 世友、玄奘譯(2009)。阿毘達磨品類足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14. 世親、玄奘譯(2007)。阿毘達磨俱舍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15. 印順(1994)。原始佛教盛典之集成。新竹:正聞出版社。
  16. 呂澂(2008)。印度佛學源流略論。臺北:大千出版社。
  17. 舍利子說、玄奘譯(2009)。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18. 迦多衍尼子、玄奘譯(2009)。阿毘達磨發智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19. 張慧芳(2012)。論佛教的二十二根。靜宜人文社會學報,6(1)
  20. 莊春江(2012)。漢譯阿含經辭典
  21. 許慎、段玉裁注(1977)。說文解字注。臺北:蘭台書局。
  22. 陳義孝。佛學常用詞彙
  23. 提婆舍摩、玄奘譯(2009)。阿毘達磨識身足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24. 智顗說、諦觀錄(2009)。天台四教儀。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25. 菩提比丘編、尋法比丘譯(2003)。阿毗達摩概要精解。高雄:正覺學會。
  26. 蒙潤集、諦觀注(2011)。天台四教儀集註。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27. 髻智比丘、見諦比丘尼譯、牟志京譯(2006)。親近釋迦牟尼佛。臺北:橡樹林文化公司。
  28. 彌勒說、玄奘譯(2007)。瑜伽師地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