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陽明「良知不妨有異」說起-宋代以下「道」觀念的個體化現象

并列篇名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Dao in Chinese Thoughts since the Song Dynasty

DOI

10.29940/JCLPU.201212.0003

作者

劉榮賢(Jung-Hsien Liu)

关键词

個體化 ; 道學 ; 理學 ; 六經皆史 ; 良知 ; 伊川 ; 朱子 ; 陽明 ; 王艮 ; Individualization ; Daoism ; Mental intuition ; Yang-ming ; Wang-gen

期刊名称

靜宜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期(2012 / 12 / 01)

页次

49 - 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在於從若干學術思想的角度來探尋宋代以下中國思想史上「道的個體化」的發展趨勢。所謂「個體化發展」是指原本代表社會整體性方向的「道」逐漸分裂為落在個體生命上的價值,這代表價值的多元化、世俗化與個人化。「道」不再只是表現在上層統治者所決定的政治社會的總方向之上,也可以表現在下層社會一般民眾的生命情境之中。宋代以下,從魏晉以來的門第社會結束,平民化的社會解構了原來的價值體系,中國逐漸從「大敘述」走向「小敘述」的社會,因此在學術思想上也產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本文舉出若干相關的發展面向來論證宋代以下中國社會走向個體化發展的傾向。第一是從「道學」到「理學」名稱的改變,第二是宋代以下「六經皆史」觀念的演變,第三是伊川、朱子、陽明在理學中的主要觀念之演進脈絡,第四及第五則提出陽明「良知不妨有異」及王艮的「尊身說」。本文從以上這幾個論題來論證中國思想史上原本代表總體價值的「道」朝向個體化、多元化發展的現象。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presents five issues , under the basic conception from Yang-ming(陽明) that human mental intuition(良知) could be different, to expound the individualization tendency of Daoism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s. The first is the evolving from ”Dao”(道) to ”Li”(理) for the designation of Song dynasty thoughts. The second is developing of ”The Six Classics”(六經) from holy Scripture to common histry materials. The third is the changing thread of thoughts on Yi-chuan(伊川)、Zhu-tzu(朱子) and Yang-ming. On the fourth and fifth issues, this article discussed ”Mental intuition”(良知) and ”Body veneration”(尊身) of Yang-ming and his disciple Wang-gen(王艮). The five issues discussed above lead to a deduction that Daoism go along a process from integration to diversification in the last millennium began at Song dynas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1987)。黃宗羲全集。里仁書局。
  2. 宋朱熹(2002)。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宋程顥、宋程頤(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 明王守仁(1997)。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明王艮(1987)。王心齋全集。廣文書局。
  6. 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7. 余英時(2006)。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8. 錢穆(1990)。中國思想通俗講話。東大圖書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蔡至涵,蔣欣欣,劉盈君(2022)。團體與心體。中華團體心理治療,28(1),3-16。
  2. (2019)。王陽明的本體工夫。揭諦: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學報,3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