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變舊質為新魂:晚清《女子世界》對「新母親」的熔鑄

并列篇名

To Change the Soul-the Demands of New Mother on the "Nüzi shiji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作者

李曉萍(Hsiao-Ping Lee)

关键词

女子世界 ; 母親角色 ; 國民母 ; 衛生 ; 育兒法 ; Nüzi shijie ; motherhood ; mothers of citizens ; hygiene ; child-care

期刊名称

靜宜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期(2013 / 12 / 01)

页次

45 - 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丁初我(1871-1930)主編之《女子世界》(1904-1906),為現存歷時最久與期數最多的晚清婦女雜誌,在其發行的兩年間也是當時唯一的女報。在強國強種的驅力底下,該刊以「新母親」為目標,提出改造婦女的方法。首先,就國族的角度而論,意圖以智育、德育與體育三面向,將婦女鑄造成為具有新知識、公德與強健身體的新國母,以孕育出能和列強一較長短的中國新國民。其次,就家庭的角度而言,引介新的育兒觀念,一改傳統以父親為主的兒童教育,注重家庭中母親的影響,並以衛生的觀點,汰換傳統主婦的家事知識,將傳統家庭轉化成為現代家庭。

英文摘要

This material mainly deals with the Newmother on the ”Nüzi shijie” (女子世界). Due to the weakness of imperial China, the editor of ”Nüzi shijie” Ding Chu-wo(丁初我) appealed to reconstruct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motherfood in society. One is improvement on the wisdom, virtue and physique of women, and anticipating they become to modern mothers of citizens so health that conceive fitness citizens. The other introduced scientific child-care method to replace the old parenting,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mother on family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old family to modern househol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俞彥娟(2005)。女性主義對母親角色研究的影響。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0,1-40。
    連結:
  2. 陳姃湲(2002)。簡介近代亞洲的「賢妻良母」思想—從回顧日本、韓國、中國的研究成果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0,199-219。
    連結:
  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近世家族與政治比較歷史論文集,臺北:
  4. 呂美頤(1995)。評中國近代關於賢妻良母主義的論爭。天津社會科學,1995(5),73-79。
  5. 走向近代編輯小組(2004)。走向近代:國史發展與區域動向。臺北:台灣東華。
  6. 周春燕(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7. 金天翮(2003)。女界鐘。上海:上海古籍。
  8. 柯小菁(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9. 洪曉惠(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10. 夏曉虹(2004)。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
  11. 夏曉虹(1995)。晚清文人婦女觀。北京:作家。
  12. 張妙清編、葉漢明編、郭佩蘭編(1997)。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探討。臺北:稻鄉。
  13. 張品興編(1999)。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
  14. 梁啟超(1982)。飲冰室全集。臺北:名家。
  15. 陳永森(2004)。告別臣民的嘗試:清末民初的公民意識與公民行為。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16. 陳姃湲(2005)。從東亞看近代中國婦女教育—知識份子對「賢妻良母」的改造。臺北:稻鄉。
  17. 陳弱水(1997)。公德觀念的初步探討—歷史源流與理論建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2),39-72。
  18. 游鑑明(2009)。運動場內外:近代華東地區的女子體育(1895-1937)。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19. 須藤瑞代(2005)。近代中國的女權概念。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2(1),137-142。
  20. 馮客、楊立華譯(1999)。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南京:江蘇人民。
  21. 黃克武(2000)。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22. 黃嫣梨(1999)。妝臺與妝臺之外—中國婦女史研究論集,香港:
  23. 熊月之(2003)。晚清上海:女權主義實踐與理論。學術月刊,2003(11),45-54。
  24. 熊秉真(1995)。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臺北:聯經。
  25. 熊秉真(2000)。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臺北:麥田。
  26. 熊秉真(1999)。安恙:近世中國兒童的疾病與健康。臺北:聯經。
  27. 劉澤華編、羅宗強編(2009)。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 第二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28. 鄭永福、呂美頤(2005)。關於近代中國“女國民”觀念的歷史考察。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2(4),58-63。
  29. 羅芙芸、向磊譯(2007)。衛生的現代性:中國通商口岸衛生與疾病的含義。南京:江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