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走向自我救贖之路──論閻連科《四書》中的身體書寫

并列篇名

The road to self-redemption:──Body Writing in Yan LianKe’s The Four Books

作者

楊森(Sen Yang)

关键词

《四書》 ; 身體 ; 閻連科 ; 自我救贖 ; Four Books ; body ; Yan LianKe ; self-salvation

期刊名称

靜宜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8期(2015 / 12 / 01)

页次

127 - 1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閻連科作為中國大陸當下最富影響力與爭議性的作家,其作品一直備受關注,從早期的《為人民服務》、《丁莊夢》到後來的《四書》在大陸屢屢被禁,可是這並不影響閻連科在海外的傳播,近期更是成為了繼村上春樹之後第二位獲得「弗蘭茨.卡夫卡」文學獎的亞洲作家。閻連科在《四書》中重新講述了「三年大饑荒」、「反右運動」等歷史事件,小說中欲望與恐懼交織混雜,知識份子作為「無用」的罪人,努力通過肉身的規訓將自己改造為「有用」之人。閻連科敏銳地發現魯迅提出的「救救孩子」,知識份子非但無法達成,甚至在歷史浩劫中越陷越深連自己也無法拯救,因此創造了新的「孩子救我」寓言。並以身體敘事反向顛覆、解構革命的崇高性,血淋淋的疼痛感昭示革命的殘酷性。本論文著力於探討《四書》中的身體書寫,將以「肉身的馴服」、「饑餓的恥辱」、「血種」、「逃無可逃的命運」為關目,思考閻連科身體書寫背後的意圖。大饑荒期間知識份子群體發生的「人吃人」是否預示了當代中國倫理秩序的坍塌?閻連科如何以身體書寫的方式進入人們內心深處的「黑暗世界」?閻連科重寫的「西西弗斯神話」暗含了對人生命運怎麼樣的思考?這也是本論文欲以探討的面向與意義。

英文摘要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controversial writer in current Chinese mainland, Yan Lianke (閻連科) (1958-)recently even has become the second Asian writer who have acquired the literary award of Franz Kadka behind Karuki Murakami The Four Books (《四書》)(2014)of Yan Lianke narrates "the Great Famine in three years" and "Anti-Rightist Movement", etc.,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novel, desire is mingled and mixed with fear. As "useless" sinners, intellectuals have transformed themselves into "useful" men through carnal disciplines. Yan Lianke finds out subtly that "saving children" proposed by Lu Xun can’t be reached by intellectuals, and they even can't save themselves in the deeper historical catastrophes. Therefore, he creates the new fable of "save by children". This paper exerts on discussing body writing in The Four Books and regards "carnal tame", "hungry humiliation", "blood" and "no-escape destiny" as plots to reflect on the Yan Lian's intention of writ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Great Famine, whether the "dog eat dog" occurring in intellectuals predicts the collapse of modern Chinese ethical order? Yan Lianke how to enter into the "black world" of the heart in the way of carnal writing? The rewritten "the Myth of Sisyphus" implied what's kind of reflection, and this is also the orientation and significance discussed by the pap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劉劍梅,《文學是否還有救贖的力量?》(FT 中文網,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7947?full=y)。
  2. 操秀英,〈科技成就中國:用世界7% 土地養活了全球20% 人口〉,(《科技日報》,第3 版,2009 年10 月16 日)。
  3. 巴金(2005)。隨想錄。上海:作家出版社。
  4. 毛澤東(1991)。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5. 王來棣(2003)。毛澤東的知識份子政策。當代中國研究,2003(3)
  6. 王素園(1991)。陝甘寧邊區『搶救運動』始末。中共黨史資料
  7. 王德威(2007)。革命時代的愛與死。當代作家評論,2007(5)
  8. 石曉風(2012)。文革小說中的身體書寫。臺北:里仁書局。
  9. 余英時(1984)。中國知識份子的創世紀。臺北:聯合文學。
  10. 汪民安(2002)。福柯的界線。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1. 邢舟(2011)。「保外就醫」的一本奇書-閻連科長篇小說《四書》。亞洲週刊
  12. 海德格爾、陳嘉映譯(1995)。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北京:三聯書店。
  13. 祝勇(2008)。反閱讀:革命時期的身體史。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14. 高行健(2000)。沒有主義。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社。
  15. 陳思和(2002)。試論閻連科的《堅硬如水》中的惡魔因素。當代作家評論,2002(4)
  16. 陳思和(1986)。中國新文學發展中的懺悔意識。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6(2)
  17. 陸定一(1992)。陸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8. 傅科、劉北成譯、楊遠嬰譯(1999)。規訓與懲罰。北京:三聯書店。
  19. 程光煒(2012)。焚書之後-讀閻連科《四書》。當代作家評論,2012(5)
  20. 愛德格. 斯諾、董樂山譯(1979)。西行漫記。北京:三聯書店。
  21. 楊奎松(2013)。忍不住的關懷-1949 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2. 劉再復、林崗(2005)。罪與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3. 談鳳霞(2010)。歷史苦難的邊緣性詮釋─文革背景的童年敘事考察。南京社會科學,2010(2)
  24. 鄧拓(1986)。鄧拓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25. 魯迅(1981)。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6. 閻連科(2001)。四書。臺北:麥田出版社。
  27. 閻連科(2013)。閻連科文論。雲南:雲南出版社。
  28. 閻連科(2011)。發現小說。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社。
  29. 薩義德、單德興譯(2005)。知識份子論。上海:三聯書店。
  30. 羅洛.梅、馮川譯(1998)。愛與意志。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