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楚辭‧九歌‧湘君》「下女」、〈湘夫人〉「遠者」、〈大司命〉「離居」解-兼論其(附以〈山鬼〉、〈河伯〉)製皆短篇之〈離騷〉

并列篇名

Explicating "The Earthy Woman" from "The Chu Lyrics, Nine Chantings, Gents Shan", "The Aloof" from "Madam Shan", and "The Departed" from "Da-sher-ming" with references to some short shorts from "Li-Shao" such as "Mountain Ghost" and "River Uncle"

作者

黃人二(Huang, Jen-erh)

关键词

下女 ; 遠者 ; 離居 ; 離騷 ; 九歌 ; The Earthy Woman ; The Remoted/ The Aloof ; The Departed ; Parting/ Li-Shao ; Nine Chantings

期刊名称

靜宜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1期(2017 / 06 / 01)

页次

1 - 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下女」,下界之女,人間之美女,非楚國之美女,即非楚國之國君。「遠者」,遠方之他國美女,即遠方他國之國君。「離居」,「離此居彼,往而求之,互相適合」的他國美女。「此」,楚國;「彼」,非楚國之他國。屈原表達要追求別國美女,即要離開楚國,前往他國尋求志同道合的君王之意,主旨皆與〈離騷〉相同。

英文摘要

"The earthy woman" refers to "mundane woman" which means "beauty of the human world"; it therefore does not refer to the beauty from Chu Kingdom, not to mention the king of Chu. "The aloof" refers to beauty from other kingdoms, which indicates kings from other remote kingdoms. "The departed" explicates beauty from other kingdom who left her place and resided in other places; the former place refers to Chu Kingdom whereas the latter other kingdoms except Chu. Shi-yuan expresses his inclination to pursue beauty of other countries, indicating that he has decided to leave Chu Kingdom in order to serve other kings that think alike him. The motif therefore share similarity with that of "Parting" (Li-Shao).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1996)。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2. (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商務印書館。
  3. 宋朱熹(1983)。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4. 明汪瑗(1994)。楚辭集解。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5. 南朝梁蕭統(1989)。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6. 清段玉裁(1988)。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清胡文英(1978)。屈騷指掌。北京:中國書店。
  8. 清陳澧(1997)。東塾讀書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清蔣驥(1958)。山帶閣注楚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清戴震(1970)。屈原賦注。臺北:世界書局。
  11. 漢毛公、漢鄭玄(1990)。毛詩鄭箋。臺北:新興書局。
  12. 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1983)。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
  13. 中國屈原學會編、貴州省古典文學學會編(1992)。楚辭研究,北京:
  14. 王濤選注(1988)。屈原賦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15. 吳平編(2008)。楚辭文獻集成。揚州:廣陵書社。
  16. 呂正惠編撰(1987)。楚辭:澤畔的悲歌。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17. 李大明(1992)。九歌論箋。成都:四川大學。
  18. 杜松柏編(2008)。楚辭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 周秉高(1992)。屈原賦解析。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 林河(1990)。九歌與沅湘民俗。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1. 金開誠(1992)。屈原辭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2. 金開誠、董洪利、高路明(1996)。屈原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3. 姜亮夫(1974)。屈原賦校注。臺北:文光圖書公司。
  24. 韋力編(2008)。楚辭要籍選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5. 孫常敘(1996)。楚辭九歌整體系(繫)解。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6. 殷義祥、麻守中(1998)。楚辭譯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7. 袁梅(1984)。屈原賦譯注。濟南:齊魯書社。
  28. 馬茂元編、楊金鼎注釋、王從仁注釋、劉德重注釋、殷光熹注釋(1993)。楚辭注釋。臺北:文津出版社。
  29. 國光紅(1999)。九歌考釋。濟南:齊魯書社。
  30. 崔富章編、李誠編、熊良智編(2003)。楚辭集校集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31. 張煒(2000)。楚辭筆記。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32. 張壽平(1988)。九歌研究。臺北:廣文書局。
  33. 梅耶(1983)。大詩人屈原和他的詩─白話屈賦。臺北:星光出版社。
  34. 陳彤(1996)。屈原楚辭藝術輯新。北京:文津出版社。
  35. 陳寅恪(1980)。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6. 傅斯年(2011)。史學方法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7. 傅錫壬(1991)。楚辭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38. 游國恩(1989)。游國恩學術論文集,北京:
  39. 湯炳正、李大明、李誠、熊良智(1996)。楚辭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0. 黃人二(2011)。《楚辭․離騷》結構通釋─兼從戰國楚系卜筮祭禱簡論其錯簡問題。中國屈原學會第14 屆年會曁《楚辭》國際學術研討會,福建:漳州:
  41. 黃人二(200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臺中:高文出版社。
  42. 黃人二(2010)。屈子〈離騷〉之飛天求女及其地域次序的政治意涵。傳統中國研究集刊,上海:
  43. 黃壽祺譯注、梅桐生譯注(1994)。楚辭。臺北:地球出版社。
  44. 黃靈庚(2007)。楚辭章句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45. 楊白樺(1987)。楚辭選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46. 楊仲義(1999)。詩騷新識。北京:學苑出版社。
  47. 董同龢(1997)。上古音韻表稿。臺北:中研院史語所。
  48. 董同龢(2001)。漢語音韻學。北京:中華書局。
  49. 董楚平、俞志慧(1997)。楚辭直解。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50. 雷慶翼(1994)。楚辭正解。上海:學林出版社。
  51. 褚斌杰(2003)。楚辭要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2. 劉永濟(2007)。屈賦通箋․箋屈餘義。北京:中華書局。
  53. 劉永濟(2007)。屈賦音注詳解․屈賦釋詞。北京:中華書局。
  54. 劉永濟(1992)。雲巢詩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55. 蔣天樞(1989)。楚辭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6. 錢誦甘(1994)。九歌析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7. 繆天華(1984)。離騷九歌九章淺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58. 聶石樵(1980)。楚辭新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9. 譚介甫(1978)。屈賦新編。北京:中華書局。
  60. 蘇雪林(1992)。屈原與九歌。臺北:文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