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大專拳擊有氧舞蹈基礎課程之設計

并列篇名

The basic curriculum planning of kickboxing aerobic dance in college

DOI

10.6976/TJPE.201711_(20).0002

作者

陳岷莘(Min-Hsin Chen);徐翠敏(Tsui-Min Hsu);歐宗明(Tzong-Ming Ou)

关键词

拳擊有氧 ; 課程設計 ; 有氧舞蹈 ; 有氧運動 ; 體育課程 ; kickboxing ; curriculum design ; aerobic dancing ; aerobics ; physical education

期刊名称

淡江體育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17 / 11 / 01)

页次

15 - 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設計一套適合大專初學基礎拳擊有氧舞蹈學生之課程。為設計出初階基礎課程符合預設對象,先就大專初學者特質進行分析,發現其體適能較差、動體視力偏弱、動態課程參與意願較低等特性。接著剖析坊間套裝拳擊有氧舞蹈課程結構及內容,發現課程係針對有運動或舞蹈基礎者設計,對沒有運動基礎或初學學生而言,有其操作上和學習上的難度,實無法直接移植至大專體育課中。是以,依據大專初學者特質及運動原則,提出初階拳擊有氧舞蹈基礎課程編排應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考量教學的順序性、搭配音樂的流行性、增強運動的知識性。並依據上述編排原則,提擬6週之初階基礎課程設計。

英文摘要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sign a beginner aerobic kickboxing dance curriculu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sign the curriculum in line with preset objectives, we first analyzed the beginner qualities in college students. We found major deviations in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sufficient muscular fitness, weak dynamic visual acuity, and a low willingness to learn new skills. We then analyzed existing aerobic kickboxing dance courses. We fou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not suitable for beginner students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operation and the use of printed course material not being able to effectively convey the central principles. Taking all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we designed a curriculum for beginners. The main focus is on the principles of movement, the principles of popular music and enhancing intellectual movement. The resulting course is a 6 week program designed to effectively develop these skills in absolute beginner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艾伶、劉雅甄、鄭芳梵(2008)。優秀女子排球選手與體育相關學系女學生動體視力之比較。北體學報,16,83-92。
    連結:
  2. 呂青山、張宏文、劉榮聰、林宗賢(2008)。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體育課程認知與滿意度之研究。藝術學報,83,161-170。
    連結:
  3. 周嘉琪(2004)。健身運動、情緒感受與心理健康。科學月刊,415,518-522。
    連結:
  4. 林美玲(2005)。身心學在大專體育教學上的運用。大專體育,80,20-25。
    連結:
  5. 洪煌佳(2010)。劍道學習滿意度對再學習意願之影響。體育學報,43(4),57-71。
    連結:
  6. 洪嘉文(2007)。體適能納入考試計分之可行性評估。中華體育季刊,21(1),39-50。
    連結:
  7. 郭書齊、邱文信(2011)。動態評量應用於學校體適能課程之探討。中華體育,25(3),462-470。
    連結:
  8. 陳國華、林國欽、李俞麟(2014)。清華大學新生體適能檢測與追蹤分析。臺大體育學報,27,51-63。
    連結:
  9. 陳逸政、李俞麟、王傑賢(2013)。大專學生體育課參與情形與體適能現況調查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2,86-110。
    連結:
  10. 黃仲凌(2010)。不同活動類型對大學生休閒參與行為影響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5(1),52-71。
    連結:
  11. 黃素珍、施國森、高文揚、陳弘順、張世沛(2011)。中部地區大學生運動參與行為之調查。運動與遊憩研究,1(6),37-45。
    連結:
  12. 劉雅甄(2003)。動體視力在運動中的意義與應用。中華體育,17(2),57-65。
    連結:
  13. RADICAL FITNESS (2015 年2 月3 日)。Retrieted from http://radicalfitness.net/taiwan/programs/fight-do/
  14. 教育部體育署(2014)。體重過重的主要原因-行為影響的因素。取自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12120&ctNode=332&mp=11&idPath=214_265
  15. 線上團體運動音樂(2015 年2 月6 日)。取自www.bravogroup.com
  16. Aerobic and Fitn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 [AFAA] (2003) .AFAA 規範& 指導方針(未出版講義) .Aerobic and Fitn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臺北市.
  17. LesMills Taiwan (2015 年2 月3 日) 。BODYCOMBAT。Retrieted from http://w3.lesmills.com/taiwan/tw/classes/bodycombat/about-bodycombat/
  18.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6)。肥胖防治網。取自http://obesity.hpa.gov.tw/TC/HealthBodyContent.aspx?id=4&chk=f5a87186-f2be-4dee-a373-da07cab16c05
  19. Reebok (2005) 。武術有氧。載於Reebok (編) ,Reebok Resolution 銳步亞洲巡迴體適能大會課程講義(頁14-20)。臺北市:編者。
  20.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1990).Position stand: The recommended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xercise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cardio respiratory and muscular fitness in healthy adult.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2,265-274.
  21.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2006).ACSM's guideline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2. 方進隆、鍾秀琴(2015)。健康體適能。高立圖書。
  23. 方進隆(1999)。大專概念導向的體適能教學。中華體育,12(5),112-116。
  24. 吳慧君(1999)。燃燒吧!脂肪。運動生理週訊,36
  25. 李勝雄譯(2001)。體適能教學-策略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26. 林保源、洪大程、吳榮文(2011)。台灣地區大專院校學生體育課修習意願與滿意度之研究。休閒運動保健學報,2,12-29。
  27. 林偉智(2009)。大專校院學生選修體育課考量因素之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28. 林貴福、盧淑雲(2008)。運動保健與體適能。臺北市:冠學文化。
  29. 張思敏、黃英哲(1996)。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於大學法修訂後行政組織暨課程教學現況之研究。大專院校85 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臺北市:
  30. 許振明(2008)。學校體適能政策推動與計畫執行之回顧與前瞻。學校體育,15(5),30-36。
  31. 陳政友(2001)。臺灣地區高中(職)與大專學生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學校衛生,38,1-31。
  32. 陳淑貞、林文忠(2009)。大專體育課程介入體適能改善策略對學生心肺耐力成效之分析-以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為例。育達學院學報,18,193-206。
  33. 游柏村(2002)。臺北市,臺北醫學大學。
  34. 楊亮梅(2001)。拳擊有氧與運動傷害。中華體育,56,134-139。
  35. 蔡英美、王俊明(2009)。大學生對體育課程期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中臺科技大學為例。雲科大體育,11,47-59。
  36. 魏正(2009)。十八週有氧舞蹈課程對大學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2,75-87。
被引用次数
  1. 陳鴻雁,許晴怡(2020)。有氧舞蹈休閒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9,15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