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司空圖「韻外致、味外旨」說之淺探

DOI

10.29679/VJ.201007.0005

作者

簡淑慧

关键词

韻外致 ; 味外旨 ; 司空圖 ; 表聖

期刊名称

萬能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2期(2010 / 07 / 01)

页次

59 - 6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晚唐司空圖(字表聖)高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為作詩之極則,並以之貫串其整個詩論之中心,究其產生之背景,乃與興象等詩論之傳承、禪學之影響及對於晚唐詩歌過份講求格律與藻飾的反動不無關係。至於「韻外之致」的含義,是指在意象中還須加入純美的感情;而「味外之旨」則著眼於整體藝術氣氛之完成。表聖並以「韻外致、味外旨」說在其詩論中加以發揮,強調就作者而言,須注意情性之涵養;就取材而言,當注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作品之技巧言,須「洗煉」、「含蓄」、「縝密」、「委曲」……;就讀者(或評論者)而言,則要能「辨味」。則知此「韻外致、味外旨」說實為表聖詩論之中心。至其影響,則下開宋嚴滄浪之「妙悟說」及清王漁洋的「神韻說」、和袁枚的「性靈說」等,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主题分类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工程學 > 工程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四部叢刊正編.商務印書館.
  2. 王夢鷗.文學概論.帕米爾書店.
  3. 王潤華(1978)。從司空圖論詩的基本點看他的詩論。大陸雜誌,56(5),242-246。
  4.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開明書店.
  5. 江國貞(1980)。司空圖思想研究。臺北商專學報,15
  6. 易新宙(1983)。政大中研所。
  7. 陳曉薔。談司空圖的詩論:「韵外致與味外旨」。現代學苑,1(12),21-26。
  8. 黃美鈴.唐代詩評中風格論之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9. 劉大杰.中國文學批評史.文滙堂.
  10. 劉若愚.中國人的文學觀念.成文出版社.
  11. 蕭水順(1973)。司空圖詩品研究。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17,665-730。
  12. 羅聯添(編).隋唐五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成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