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伊比力斯症與癲癇不同病名對患者的壓力影響

作者

陳柏齡

关键词

癲癇 ; 伊比力斯症 ; 壓力

期刊名称

萬能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0期(2018 / 07 / 01)

页次

101 - 10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癲癇是一種慢性、汙名、隱藏的疾病,涉及生理、心理與社會等現象。癲癇疾病的名稱著實會造成心理壓力,他們擔心癲癇一再的發作進而影響學業及工作。也憂慮藥物導致的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久而久之,有人對未來缺乏自信,憂鬱及其他的情緒反應增加了社交隔離感。部分病友甚至抱著順其自然的消極態度而不願接受治療,因此需仰賴癲癇團體持續不斷地進行教育,而病友不願意接受事實是因為病名在社會給予負評太多,以至於病患不願意面對。「伊比力斯症」是由病症英文名Epilepsy音譯更名而來,原中華民國兒童癲癇協會為了去污名化在2008年6月更名『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能對於伊比力斯兒童的長期醫療照護、就學、日常生活、休閒運動生活及保險等問題,希望能凝聚社會力量,以促進伊比力斯兒童福利、加強伊比力斯兒童的醫療與照顧、增進國內外有關團體之交流。建議,1.由相關協會到學校進行伊比力斯教育宣導。2.加強伊比力斯病患的社交能力。3.透過政府資源來介紹。讓更多民眾了解何謂伊比力斯症。

主题分类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工程學 > 工程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Chiou, HH(2008).Parenting stres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epilepsy and asthma.J Child Neuro,23,301-6.
  2. Galletti, F.,Rinna, A.,Acquafondata, C.(1998).An insight into children's and adolescents' experience of seizures and epilepsy.Seizure,7(4),309-316.
  3. Goffman, Erving,曾凡慈(譯)(2010).汙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臺北:群學.
  4. Green, Gill(2009).The End of Stigma? Changes in the Social Experience of Long-term Illness.London:Routledge.
  5. Jacoby, Ann,Austin, Joan(2007).Social Stigma for Adult and Children with Epilepsy.Epilesia,48,6-9.
  6. Legion, V.(1991).Health education for self-management by people with epilepsy.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23(5),300-305.
  7. Scambler, Graham (2010). The Stigma of Epilepsy and its Impact.Retrieved February 5, 2015, from Epilepsy Australia, Website: http://www.epilepsyaustralia.net/userData/docs/The%20Stigma%20of%20Epilepsy%20and%20its%20Impact_Professor%20Graham%20Scambler.pdf
  8. Scambler, Graham,Hopkins, Anthony(1986).Being Epileptic: Coming to Terms with Stigma.Sociology of Health & Illness,8(1),26-43.
  9. 台大神經科(編)(1984).癲癇病須知.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10. 台灣癲癇之友協會(2004)。癲癇症介紹:認識癲癇。取至http://kea.wingnet.com.tw/kn_1.htm
  11. 行政院衛生署(2003)。民國 92 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取至http://www.doh.gov.tw/statistic/醫療統計年報/92.htm
  12. 行政院衛生署(2016)。民國 105 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摘至https://dep.mohw.gov.tw/DOS/lp-3737-113.html
  13. 吳佩蓉,許淑連,蔡敦仁,黃秀梨(1997)。個別衛教對慢性腎衰竭患者疾病認知、態度、自我照顧之成效。台灣醫學,1(1),23-33。
  14. 張曉卉(2005)。對癲癇病人多一點關懷,就夠了。康健雜誌,5,184-193。
  15. 梅聖年(2007)。癲癇患者生理心理特質。取至http://disable.yam.org.tw/life/epilepsy.htm
  16. 連心瑜,毛新春(1999)。兒童癲癇症護理。護理雜誌,46(4),5-9。
  17. 黃秀梨,吳佩蓉,許淑蓮,蔡敦仁(1996)。慢性腎衰竭患者的疾病認知、態度及自我照顧行為之研究。慈濟醫學,8(4),313-321。
  18. 楊智超(2007)。談癲癇發作處理之道。取至http://med.mc.ntu.edu.tw/~neuro/3_epilepsy_04.htm
  19. 臺北縣特殊教育學生支援服務種子教師學習障礙組(2003).第一階段課程研習活動手冊.臺北縣:教育局.
  20. 闕清模(1985)。癲癇病患的社會心理適應問卷調查。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6(2),165-183。
  21. 關尚勇(2001).最新癲癇病人手冊.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