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動物保護的觀點探討生命教育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習課程為例

作者

陳美純;張雯琳

关键词

生命教育 ; 動物保護 ; 品格教育 ; 課程設計 ; 課程融入

期刊名称

萬能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4期(2022 / 07 / 01)

页次

78 - 10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設計一套結合動物保護且符合低年級學習之生命教育課程,採行動研究、紮根理論,透過本研究瞭解此課程對學生的啟發、將學生的行為表現與課程做連結、教師對議題教育融入之班級經營模式,觀察對象為十五位國小二年級生,實施時間為一學期,過程中與協同教師討論並蒐集教學日誌、觀察紀錄、省思札記、學習單等質性資料,將生命、動保與品格教育貫穿整個課程,透過省思再修正之循環過程,來達到符合學生之學習內容。結論歸納如下:一、學會負責任。二、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三、尊重不同之意見。四、將同理心付諸行動為關懷之表現。五、彼此分工合作。六、增加學習動機。七、具備飼主應有的行為表現。八、以正向之態度面對生命的逝去。

主题分类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工程學 > 工程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歷史與我們同在(2019) 動物福利思想的起源和發展。2019 年 3 月 30 日,取自 https://kknews.cc/zh-tw/science/66nyvp3.html。
  2. Pandit, N. R.(1996).The Creation of Theory: A Recent Application of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The Qualitative Report,2(4),3-4.
  3. Strauss, A,Corbin, J(1998).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Newbury Park, CA:Sage.
  4. 毛嘉賀(2021)。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5. 王珍妮(譯),Deeken, A(2002).生與死的教育.台北:心理.
  6. 何瑞瑩(2012)。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7. 吳佳慧(2019)。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
  8. 吳武雄(1999).推動生命教育回歸教育本質.高中教育.
  9.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材方案.台北:學富.
  10. 吳清山,林天佑(2003)。生命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37,94-95。
  11. 呂幼綸(2019) 動物保護列入憲法下一個國家是~?2019 年 12 月 14 日,取自 https://animal-friendly.co/2019/12/14/constitution/。
  12. 宋惠娥(2016)。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13. 李念慈(2017)。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14. 李娉婷(2021) 全球最資深動保團體 RSPCA 走過近 200 年疫情間努力站穩腳步。2021 年 2 月 10 日,取自 https://animal-friendly.co/pet/27003/。
  15. 沈庭瑜(2019)。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
  16. 沈睿(2019) 動物與人——西方動物權利思想的來龍去脈。2019 年 9 月 25日,取自 https://www.gushiciku.cn/dc_tw/201397440。
  17. 林思伶(2000)。高級中學實施生命教育現況 1998-2000。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
  18. 林郁庭(2018)。國立清華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9.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
  20. 孫釗嫻(2009)。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21. 張雅琇(2017)。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22. 教育部(2019)。教育部(2019)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
  23. 許秀瑄(2017)。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24. 郭怡伶(2017)。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25. 陳仲嶙(2001)。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
  26. 陳佳瑜(2017)。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27. 陳羿潔(201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28. 楊玉珍(2018)。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29. 趙忠傑(2010) 我國「動物保護議題」的重點與挑戰。2010 年 3 月 11 日,取自 https://blog.xuite.net/ajackperson/twblog/128793077。
  30. 潘美玲(2006)。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
  31. 蔡佩穎(2016)。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
  32. 鄭雅文(2019)。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33. 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及其價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
  34. 黎夏君(2006)。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