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源起、音樂角度再探臺灣南管系統之文陣

并列篇名

Revisiting Wunjhen of Taiwan's Nanguan System from Its Origin and Music

DOI

10.29873/GMJ.200712.0002

作者

黃玲玉(Ling-Yu Huang)

关键词

文陣 ; 太平歌陣 ; 文武郎君陣 ; 車鼓陣 ; 牛犁陣 ; 桃花過渡陣 ; 竹馬陣 ; 七響陣 ; 南管 ; Wunjhen ; Taipingge Jhen ; Wunwulangjyun Jhen ; Chegu Jhen ; Niouli Jhen ; Taohuaguodu Jhen ; Jhuma Jhen ; Cisiang Jhen ; Nanguan

期刊名称

關渡音樂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07 / 12 / 01)

页次

47 - 9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陣頭的分類方式,長期以來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從演出性質將其分為「文陣」與「武陣」兩種,直至西元1990年代以後,才有學者因文陣與武陣的分類方式,無法涵蓋臺灣所有陣頭,乃有從演出內容將其分為「宗教陣頭、小戲陣頭、趣味陣頭、香陣陣頭、音樂陣頭、喪葬陣頭、藝閣」七大類;從演出形式分為「載歌載舞的陣頭、只舞不歌的陣頭、只歌不舞的陣頭、不歌不舞純樂器演出的陣頭、不歌不舞純化妝遊行的陣頭」五大類;從性質分為「技藝性陣頭、音樂性陣頭、宗教性陣頭」三大類等的。而本文所要敘述的則屬上述的文陣、小戲陣頭、音樂陣頭、載歌載舞的陣頭、只歌不舞的陣頭、音樂性陣頭,且皆屬於南管系統陣頭,包括太平歌陣、文武郎君陣、車鼓陣、牛犁陣、桃花過渡陣、竹馬陣、七響陣。南管陣是狹義南管音樂的陣頭化,本文暫不列入探討中。本文將從源起、音樂角度再探這些南管系統之文障,音樂方面又分成「樂器」與「曲目」兩部份,而曲目又分成「南管系統曲目」、「民歌系統曲目」與「器樂曲曲目」三方面來做探討。

英文摘要

For a long time, the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aiwanese Jhentou is classification by its nature dividing the performances into ”Wunjhen” and ”Wujhen”. It was not until the 1990s when some scholars started to further classify them: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content,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seven categories: ”religious jhentou”, ”small drama jhentou”, ”entertainment jhentou”, ”siangjhen jhentou”, ”music jhentou”, ”funeral jhentoll” and ”Yige”;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format,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five categories: ”jhentou of singing and dancing”, ”jhentou with only dancing and no singing”, ”jhentoll with only singing and no dancing”, ”jhentou with only instrumental music and no singing and dancing”, and ”a pure masquerade-like jhentou without any dancing and singing”;Based on their nature,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performing arts jhentou”, ”musical jhentou” and ”religious jhentou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Wunjhen, small drama jhentou, music jhentou, jhentou with singing and dancing, jhentou with singing only and no dancing, and musical jhentou. All these belong to the Nanguan system jhentou, including Taipingge Jhen, Wunwulangjyun Jhen, Chegu jhen, Niouli Jhen, Taohuaguodu Jhen, Jhuma Jhen and Cisiang Jhen. This article will not discuss Nanguan Jhen because it is the process of Nanguan music, in a narrow sense, transforming into jhen. This article will revisit these Wunjhen of the Nanguan System from their origin and music. The musical aspect is divided into two seg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songs and melodies”.The second segment ”songs and melodies” is then classified into ”Nanguan System”, ”Folk Song System” and ”Instrumental Music” for further discuss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周元文1718 《重修臺灣府志》(全)。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臺灣文獻叢刊第六六種。臺北:大通書局。
  2. 施士洁1895 《後蘇龕合集》。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三輯,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一五種。臺北:大通書局。
  3. 郁永河1697 《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七輯,臺灣文獻叢刊第四四種。臺北:大通軍局。
  4. 劉良璧1742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二輯,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四種。臺北:大通書局。
  5. 高拱乾1696 《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臺灣文獻叢刊第六五種。臺北:大通書局。
  6. 章甫1816 《半絃集簡編》。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八輯,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一種。臺北:大通書局
  7. 問璽 1836 《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五六種。臺北:大通書局。
  8. 鄭鵬雲、曾逢辰1898 《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臺灣文獻叢刊第六一種。臺北:大通書局。
  9. 陳淑均 1852 《噶瑪蘭廳志》。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六O種。臺北:大通書局。
  10. 連橫1918 《臺灣通史》(下)。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八種。臺北:大通書局。
  11. 陳壽祺1871 《福建通志臺灣府》(上)。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二輯,臺灣文獻叢刊第八四種。臺北:大通書局。
  12. 問璽 1836 《彰化縣志》,第三冊。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五六種。臺北:臺灣銀行。
  13. 中國戲曲志.福建卷編輯委員會編(1993)。中國戲曲志.福建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4. 方美玲(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
  15. 片岡巖、陳金田譯(1981)。臺灣風俗誌。臺北:大立出版社。
  16. 王秋桂、吳素霞、陳美娥、楊玉君、莊淑芝(1992)。南管曲譜所收梨園戲佚曲表初稿。民俗曲藝,76,111-144。
  17. 王耀華(2000)。福建傳統音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8. 王耀華、劉春曙(1989)。福建南音初探。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 江日昇。臺灣外記。臺北:大通書局。
  20. 江亮演編篡。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社會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1. 余文儀。績修臺灣府志。臺北:大通書局。
  22. 吳明輝編印(1981)。南音錦曲選集。菲律賓國風社。
  23. 吳捷秋(1985)。梨園與梨園戲析論。福州:福建省戲曲研究所編印。
  24. 吳騰達(2002)。台灣民間藝陣。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5. 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部。
  26. 呂錘寬(2001)。臺灣傳統樂器。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27. 呂錘寬(1982)。泉州絃管(南管)研究。臺北:學藝出版社。
  28. 呂錘寬(1982)。泉州絃管(南管)初探。民俗曲藝,18,37-62。
  29. 呂錘寬撰輯(1987)。泉州弦管(南管)指譜叢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0. 呂錘寬撰輯(1987)。泉州弦管(南管)指譜叢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1. 呂錘寬撰輯(1987)。泉州弦管(南管)指譜叢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2. 李繼賢(1981)。淺釋臺灣戲曲上的諺語。民俗曲藝,11,85-93。
  33. 周暢(1991)。南音與梨園戲音樂。閩台民間藝術散論,廈門:
  34. 林清財編、黃玲玉編(2002)。府城地區音樂發展史田野日誌。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35. 林清財編、黃玲玉編(2002)。府城地區音樂發展史田野日誌。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36. 林清財編、黃玲玉編(2002)。府城地區音樂發展史田野日誌。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37. 林清財編、黃玲玉編(2002)。府城地區音樂發展史田野日誌。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38. 花松村編篡(1999)。台灣鄉土精誌。臺北:中一出版社。
  39. 花松村編篡(1999)。台灣鄉土全誌。臺北:中一出版社。
  40. 花松村編篡(1999)。台灣鄉土續誌。臺北:中一出版社。
  41. 花松村編篡(1999)。台灣鄉土精誌。臺北:中一出版社。
  42. 花松村編篡(1999)。台灣鄉土精誌。臺北:中一出版社。
  43. 邱坤良編(1981)。中國傳統戲曲音樂。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4. 施德玉主持(1999)。,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45. 施德玉主持、呂錘寬主持(1999)。,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46. 施德玉編(2005)。臺南縣車鼓竹馬之研究。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47. 洪禎玟(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48. 孫慧芳(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
  49. 張再興編(1968)。南管名曲選集。臺北:中華國樂會發行。
  50. 張再興編(1992)。樂曲集。臺北:張再興。
  51. 莊永明編、孫德銘編(1994)。台灣歌謠鄉土情。臺北:莊永明。
  52. 陳正之(1997)。樂韻泥香.臺灣的傳統藝陣。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53. 陳枚(1984)。高甲戲音樂介紹。福建民間音樂研究(三),福州:
  54. 陳彥仲(2003)。台灣的藝陣。臺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5. 曾永義主持(2001)。,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56. 黃文正(2003)。南瀛地區傳統車鼓陣保存曲目研究。南瀛人文景觀【瀛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
  57. 黃文博(2000)。台灣民間藝陣。臺北:常民文化出版公司。
  58. 黃文博(1991)。當鑼鼓響起.台灣藝陣傳奇。臺北:臺原出版社。
  59. 黃文博(1990)。台灣信仰傳奇。臺北:臺原出版社。
  60. 黃文博、黃明雅(2001)。台灣第一香—西港玉敕慶安宮庚辰香科大醮典。臺南:西港玉敕慶安宮。
  61. 黃典權編篡(1998)。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人物傳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62. 黃玲玉(2003)。太平歌、車鼓、南管之音樂比較—以【共君斷約】為例。南瀛人文景觀【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
  63. 黃玲玉(198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
  64. 黃玲玉(2004)。從源起、音樂角度初探臺灣文陣與南管之關係。南、北管音樂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
  65. 黃玲玉(1994)。從台閩車鼓現況,看車鼓與南管之關係。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千載清音—南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
  66. 黃玲玉(1991)。從閩南車鼓之田野調查試探台灣車鼓音樂之源流。臺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
  67. 黃玲玉(198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
  68. 黃學穎(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
  69. 楊馥菱(2001)。有關台灣車鼓戲之幾點考察。兩岸小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70. 劉春曙(1993)。閩台車鼓辨析—歌仔戲形成三要素。民俗曲藝,81,43-86。
  71. 劉春曙(1986)。福建南曲曲目本事初考。福建民間音樂研究(四),福州:
  72. 劉還月(1986)。台灣民俗誌。臺北:洛城出版社。
  73. 劉鴻溝編。閩南音樂指譜全集。臺北:藝出版社。
  74. 盧進興(2003)。七響風華—烏山頭七響陣全集。臺南:青文化企業社。
  75. 龍海縣民政局地名辦公室(1980)。龍海縣標準地名錄。龍海縣:海縣民政局地名辦公室印。
  76. 龍海縣地方志辦公室編(1993)。龍海縣志。龍海縣:出版處不詳。
  77. 戴書訓編篡(1997)。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文學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