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荻生徂徠之音樂認知及其思路特徵-從東亞音樂論述的共通主題「古樂復元」談起

并列篇名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in Sorai Ogyū's Thought-A Study with Respect to the Restoration of ancient music, a Theme Widely Discussed by Confucianists in pre-modern East Asia

DOI

10.29873/GMJ.200812.0003

作者

陳貞竹(Chen-Ju Chen)

关键词

東亞音樂思想 ; 荻生徂徠 ; 古樂復原 ; musical thoughts in pre-modern East Asia ; Sorai Ogyū ; the restoration of ancient music

期刊名称

關渡音樂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08 / 12 / 01)

页次

91 - 11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將透過解明荻生徂徠的古樂復元論,以探索其中所含藏的徂徠對音樂之認知及其思路特徵。在第一部分首先藉著檢討中國樂律問題的發展,以掌握古樂復元這一議題在中國是如何被討論的,其特質為何。第二部分則進一步檢討徂徠如何在中國古樂議論的基礎上發展了其古樂復元論中的三個重要主題-樂律•樂制•琴學,及其中所反映出的徂徠對音樂的理解。由於古樂復元是普遍出現在前近代的中國、日本、朝鮮等東亞地區的一個共同的音樂主題,因此對荻生徂徠之古樂復元論的探討,不只是作為研究徂徠之一環有其意義,在理解前近代的東亞音樂思想的交流與變革上,也當具有啟示。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in Sorai Ogyū's thought, with respect to his ideas on the restoration of ancient music. 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ne system in Chinese music is investigated to explain how the issue of ancient music had been discussed in China prior to Ogyū's discussion. Ogyū's works for restoring ancient music, which we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cussions in China,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issues: tone system, musical system, and the theory of guqin (古琴). The second section treats these issu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is concept of music, which he formed through his attempts to restore ancient music.The restoration of ancient music was a widely discussed theme in pre-modern East Asia, for example,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An examination of Ogyū's ideas on the restoration of ancient music, therefore, contributes not only to the study of Ogyū's thought but also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of musical thoughts in this reg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荻生徂徠。樂制篇。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無書目年代,江戶時期手抄本。
  2. 鈴木蘭園。律呂新書筆記。土佐山内家寶物資料館所藏。無書目年代,江戶時期手抄本。
  3. (2002)。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4.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28。
  5. 林羅山。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律呂新書諺解。
  6. 荻生徂徠。孟子識(收於《甘雨亭叢書》第四集)。安中板倉氏開彫,1856 。
  7. 中村惕齋。筆記律呂新書。蓬左文庫所藏,無書目年代,江戶時期手抄本。
  8. 漢 鄭玄注,唐 孔穎達疏。禮記。臺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出版年不詳為嘉慶20年南昌本影本〈樂記〉。
  9. 荻生徂徠。樂律考。國文學研究資料館所藏-田安德川家寄託資料,無書目年代,江戶時期手抄本。
  10. 蟹養齋。讀律呂新書記。土佐山内家寶物資料館所藏。無書目年代,江戶時期手抄本。
  11. 荻生徂徠。琴學大意抄。國文學研究資料館所藏,無書目年代,源戶時期手抄本。
  12. 鈴木蘭園。律呂新書辨解。土佐山内家寶物資料館所藏。無書目年代,江戶時期手抄本。
  1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4. 大築邦雄(1964)。近世の雅樂研究。音樂學,9,99-100。
  15. 小泉文夫(1958)。日本傳統音樂の研究。東京:音?之友社。
  16. 小島毅(1989)。宋代の樂律論。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109,273-305。
  17. 山口庄司(1984)。律呂精義與律原發揮。東京:????????????株式會社。
  18. 山寺美紀子(2004)。荻生徂徠の《碣石調幽蘭第五》解讀研究-《幽蘭譜抄》にみえる調弦法の解釋をめぐって-。東洋音樂研究,70,35-53。
  19. 山寺美紀子(2007)。琴(七弦琴)の最古の樂譜《碣石調幽蘭第五》をめぐる解讀と復元: 主として荻生徂徠による研究について。樂は樂なりⅡ-中國音樂論集 古樂の復元,名古屋:
  20. 丘瓊蓀(1999)。歷代樂志律志校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1. 丘瓊蓀(1999)。歷代樂志律志校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2. 平石直昭(1984)。荻生徂徠年譜考。東京:平凡社。
  23. 田邊尚雄(1965)。音樂理論。東京:共立出版株式會社。
  24. 吉川良和(1983)。物部茂卿琴學初探。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92,11-47。
  25. 吉川良和(1983)。物部茂卿撰次《烏絲欄指法卷子》研究。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94,1-66。
  26. 朱傑人編、厳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7. 江崎公子編集(1990)。音樂基礎研究文獻集。東京:大空社。
  28. 李玫(2007)。東西方樂律學研究及發展歷程。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9. 李基原(2006)。朝鮮儒者における徂徠學-丁若庸の《論語古今注》を素材に。日本思想史學,仙台:
  30. 兒玉憲明(2001)。經學における「樂」の位置。人文科学研究,106,33-55。
  31. 兒玉憲明(1985)。荀勖と秦始笛律─何承天との關係を論じて音響史上の位置づけに及ぶ─。人文科学研究,67,125-149。
  32. 兒玉憲明(1998)。《呂理新書》研究─「聲氣之元」と「數」─。人文科学研究,95,17-39。
  33. 兒玉憲明(1992)。律呂新書研究序說─朱熹の書簡を資料に成立の經緯を概觀する。人文科研究,80,69-108。
  34. 脫脫(1995)。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35. 荻生徂徠(1973)。日本思想大系。東京:岩波書店。
  36. 荻生徂徠(1979)。荻生徂徠全集。東京:???書房。
  37. 荻生徂徠(1985)。徂徠集。東京:????社。
  38. 陳奇猷(2002)。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9. 陶德民(1999)。日本漢學思想史論考。吹田:?西大?出版部。
  40. 堀池信夫(1991)。中國音律學の展開と儒教。中國-社會と文化,東京:
  41. 堀池信夫(1981)。何承天の新律─音樂音響學における古代の終焉と中世の開幕-。筑波中國文化論叢,1,31-43。
  42. 堀池信夫(1979)。京房の六十律-兩漢經學の展開と律曆學。日本中國學會報,31,74-89。
  43. 堀池信夫(1988)。漢魏思想史研究。東京:明治書院。
  44. 暢素梅(2005)。蘐園學派と音樂。日本思想史學,37
  45. 繆天瑞(1996)。律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