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北管尋親記:臺灣北管與日本清樂的文本比較

并列篇名

Searching for Beiguan's Siblings: A Comparison of Texts between Beiguan in Taiwan and Shingaku in Japan

DOI

10.29873/GMJ.200905.0009

作者

李婧慧(Ching-Huei Lee)

关键词

北管 ; 清樂 ; 明清樂 ; 音樂比較 ; 音樂與移民 ; 音樂與貿易 ; beiguan ; shingaku ; minshingaku ;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usic ; music and migration ; music and trade

期刊名称

關渡音樂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09 / 05 / 01)

页次

157 - 18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北管是臺灣漢族傳統音樂中主要樂種之一,大約於十八世紀起由移民從福建帶來臺灣,並且植根於此族群、語言、宗教與習俗均與原鄉相同的新土地,與漢族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流傳於日本的中國音樂品種「清樂」(「清」指「清代」),也是傳自中國東南沿海(以福建為主)的民間音樂及戲曲;於十九世紀初經由貿易路線傳到日本長崎,隨後散播至日本各地,亦即流傳於一個語言、民族與社會與其原鄉不同的地方。由於北管與清樂均源自以福建為主要地區的民間音樂與戲曲,二者是否源自同一音樂種類?彼此之間的相關性如何?有無分歧?當音樂被移植於不同的社會,在社會文化背景轉換與實踐者的審美等因素影響下,音樂所扮演的角色與意義會產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又反過來影響到該樂種的消長。為了瞭解北管與清樂的相關性,及其角色與意義的變遷和影響,本文以北管與清樂的音樂文本比較為焦點,包括二者的溯源、音樂要素與內容等,以期透過北管與清樂的比較,加深對此二樂種的了解,並且突顯出二者之間的密切相關性。

英文摘要

Beiguan is one of the dominant traditional music genres in Taiwan. It was brought to Taiwan by immigrants from Fujian province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t spread in a new land where people, religion, customs and language were similar to its original land. Shingaku (lit. Qing music) is a Japanese music genre that was originally a kind of folk music imported from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of China, mainly Fujian province, through the routes of trade to Nagasaki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t spread in Japan, a foreign land where the people and language were different from its original land.Since beiguan and shingaku originated from similar sources, folk music and theatrical genres from southern China, do they have any common relationships of origin? To what extent are these two genres similar? What are the diverg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enres? When beiguan and shingaku relocated in different places with various contexts, due to divergences of social factors and peoples' tastes and characters, their roles and meanings were varied and the changes in turn affecte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music in their respective new homes. In order to obtain an insightful understanding of beiguan and shingaku and the changes due to the relo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se genres becomes a requisite and valuable strategy. Consequently, this paper mainly compares the sources and texts of music of the two genres. The results are not only fo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beiguan and shingaku, but also manifest their similarities which confirm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genr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音楽雑誌(音研センタ-)。音楽雑誌。東京:音研センタ-,1890-1897。
  2.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3. (1957)。音楽事典。東京:平凡社。
  4. (1977)。「近世の外來音楽」演奏會節目手冊。東京:?立劇場。
  5. 中村重嘉。「清楽書目」。長崎談叢31 (1942): 60-63
  6. 坪川辰雄。「清楽」(前號の續)。風俗画報102 (1895): 24-27
  7. 坪川辰雄。「清楽」(前號の續)。風俗画報104 (1895): 26-27
  8. 深澙久。長崎の月琴。Philips,PH7521,1974
  9. 坪川辰雄。「清楽」。風俗画報100 (1895): 10-13
  10. Lee, Ching-huei(2007).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11. Malm, Wiliam P.(1975).Chinese music in the Edo and Meiji periods in Japan.Asian Music,6(1-2),147-172.
  12. 小泉文夫(1985)。民族音楽の世界。東京:日本放送。
  13. 小島美子編(1992)。圖說日本の樂器。東京:東京書籍。
  14. 山脇悌二郎(1972)。長崎の唐人貿易。東京:吉川弘文館。
  15. 中西啟、塚原ヒロ子(1991)。月琴新譜:長崎明清楽のあゆみ。長崎:長崎文?社。
  16. 王耀華(2000)。福建傳統音樂。福建:福建人民音樂。
  17. 古典研究会編(1972)。唐話辞書類集
  18. 古典研究会編(1972)。唐話辞書類集
  19. 平野健次(1983)。音楽大事典。東京:平凡社。
  20. 伊福部昭(1972)。明清楽器分疏IV。音樂芸術,30(2),66-69。
  21. 伊福部昭(1971)。明清楽器分疏II。音樂芸術,29(13),48-51。
  22. 伊福部昭(1971)。明清楽器分疏I。音樂芸術,29(11),68-71。
  23. 伊福部昭(2002)。明清楽器分疏〔含図錄〕。伝統と創造,3-30。
  24. 伊福部昭(1972)。明清楽器分疏III。音樂芸術,30(1),68-71。
  25. 朴春麗(2006)。長崎の『明清楽』と中国の『明清時調小曲』。文化科学研究,17(2),48-22。
  26. 江月照(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7. 呂錘寬(1999)。北管絃譜集成。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28. 呂錘寬(2007)。台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台北:五南。
  29. 呂錘寬(2001)。北管細曲賞析。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30. 呂錘寬(2005)。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台北:五南。
  31. 呂錘寬(1999)。北管細曲集成。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32. 呂錘寬(1999)。北管牌子集成。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33. 呂錘寬(2004)。北管古路戲的音樂。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34. 呂錘寬(2001)。北管細曲曲集。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35. 呂錘寬(1996)。台灣傳統音樂。台北:東華。
  36. 呂錘寬(2000)。北管音樂概論。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37. 林維儀(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38. 波多野太郎(1976)。月琴音樂史略暨家藏曲譜提要。橫濱:橫濱市立大學。
  39. 流沙(1991)。廣東西秦戲考。宜黃諸腔源流探:清代戲曲聲腔研究,北京:
  40. 范揚坤編(2005)。集樂軒‧皇太子殿下御歸朝抄本。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41. 徐元勇(2002)。明清俗曲與日本“明清樂”的比較研究。音樂藝術,2002(2),87-92。
  42. 徐元勇(2002)。流存於日本的我國古代俗曲樂譜。黃鐘(武漢音樂學報),2002(2),37-44。
  43. 徐亞湘(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44. 張繼光(199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45. 張繼光(2004)。台灣北管與泉州惠安北管之關聯探討。南台科技大學學報,29,179-192。
  46. 張繼光(2002)。台灣北管細曲與明清小曲關聯初探。人文藝術學報,2002(1),29-54。
  47. 莊雅如(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48. 陳芳編(2004)。台灣傳統戲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49. 塚原康子(1996)。十九世紀の日本における西洋音楽の受容。東京:多賀。
  50. 萬依(1985)。清代宮廷音樂。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
  51. 潘汝端(2006)。北管細曲中之小牌音樂研究。作者自印。
  52. 蔡振嘉(2000)。論台灣亂彈戲福路聲腔屬於亂彈腔系─聲腔板式與劇目的探討。民俗曲藝,124,43-88。
  53. 鄭錦揚(2005)。‘日本清樂' 興衰緣由的初步研究。第五屆中日音樂比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54. 鄭錦揚(2003)。日本“清樂”興衰再探。音樂探索,2003(4),34-42。
  55. 鄭錦揚(2003)。日本清樂研究。福州:海峽文藝。
  56. 鍋本由德(2003)。文部省 2001- 2002 科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文部省 2001- 2002 科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未出版
  57. 浜一衛(1966)。明清楽覚え書(2)─清楽-1。文学論輯,1966(4),1-18。
  58. 浜一衛(1955)。唐人踊について─特に看看踊の興行について─。文学論輯,1955(3),1-14。
被引用次数
  1. 李婧慧(2011)。從文字到數字:日本清樂工尺譜的改變與衰微。關渡音樂學刊,14,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