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原住民的音樂接觸與交融-以馬蘭阿美為例(1880-1990)

并列篇名

The Musical Contacts and Fusions of Aborigines: An Example of Falangaw Amis (1880-1990)

作者

孫俊彥(Chun-Yen Sun)

关键词

馬蘭 ; 原住民 ; 表演 ; 鈴鈴唱片 ; Falangaw (Malan) ; Aborigine ; Performance ; Ring-Ring Record

期刊名称

關渡音樂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14 / 01 / 01)

页次

7 - 4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18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臺東馬蘭地區阿美族人音樂活動現代化的情形,觀察項目包括表演、唱片、愛國教育、漢式宗教、電影等。本文試圖追溯馬蘭人早期的表演記錄,以及日治時期馬蘭舞蹈表演為政治服務的情形,並且根據197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的學術調查與重要演出,討論馬蘭人如何處理表演當中音樂「傳統」的問題。統治教化的層面上,日治時期的歌唱教育影響了馬蘭人的音樂品味,1950年代「山地」文化工作則對現今原住民歌舞形式的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有關1960年代興起的原住民歌謠唱片,本文以參與錄音者的音樂經歷及其人際關係為主要討論對象,並從音樂的觀點討論收錄歌曲的類型。本文也將討論馬蘭人接受漢式宗教以及接觸電影之後音樂活動上的改變。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usical activities of Falangaw people, an Amis tribe in Taitung, during the 1880s to the early 1990s. This has been done by examining performance events, vinyl records, patriotic education, Han religion, films, etc. The research attempted to trace the early performance records of the Falangaw people and how their dance performances served politic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t also studied how they settled the issue on "tradition" in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ethnomusicologists' fieldworks and the significant performances from the 1970s to the 1990s. The singing education as political indoctrination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affected the Falangaw people's musical taste, while the "Mountain" cultural work of the 1950s, another form of political indoctrination by the Han, conclusive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aboriginal song and dance forms. As for the vinyl records of aboriginal folk songs springing up in the 1960s, the research mainly probed into the participants' musical experiences and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tudied the genres of the songs recorded. The paper also sketches the case of Falangaw Amis of how Han religion and films influenced the aborigines' musical lif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孫俊彥(2011)。歌謠中的部落、歷史與生活:以三首馬蘭阿美族的現代歌謠為例。民俗曲藝,171,65-120。
    連結:
  2. 陳俊斌(2012)。「民歌」再思考:從《重返部落》談起。民俗曲藝,178,07-71。
    連結:
  3. 陳俊斌(2009)。從「蘭嶼之戀」的跨部落傳唱談陸森寶作品的「傳統性」與「現代性」。東臺灣研究,12,51-80。
    連結:
  4. 黃國超(2012)。臺灣「山地音樂工業」與「山地歌曲」發展的軌跡:1960至70年代鈴鈴唱片及群星唱片、心心唱片的產製與競爭。民俗曲藝,178,163-205。
    連結:
  5.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讀取於2012年10月13日,〈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document_ink_detail.hpg&subject_name=臺灣碑碣拓片&subject_url=document_ink_category.hpg&project_id=twrb&dtd_id= 12&xml_id=0000006661〉。
  6. 《許常惠教授民歌採集運動時期歷史錄音還原第二期計劃》,吳榮順計劃主持,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資料館藏,2009,MP3光碟,未出版。
  7. 〈蕃人御引見〉,《臺灣日日新報》1916年4月25日日刊:02版。
  8. 〈皇儲殿下行啟彙誌〉,《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23年2月28日日刊:05版。
  9. 《台灣山地民謠歌集 第四十一集》,臺北縣三重:鈴鈴唱片,出版年不詳,FL-1143,黑膠唱片。
  10. 〈蕃人之無上光榮〉,《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23年4月20日日刊:6版。
  11. 〈山姑翻翻人前 待看歸鄉化俗〉,《聯合報》1952年12月15日:04版。
  12. 《台湾 天性の音楽家たち—III変りゆく台湾原住民の音楽》,姬野翠1974-1991年採錄、解說、攝影,藤井知昭監製,東京: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1992,VTCD-56,CD。
  13. 〈東臺灣鐵道全通式彙報 東臺灣の大動脈たる鐵道開通之を記念の為め珍品奇什を陳列する 花蓮港と臺東の展覽會〉,《臺灣日日新報》1926年3月18日夕刊:02版。
  14. 〈東花兩歌舞團 合併赴日表演〉,《聯合報》1971年4月30日:07版。
  15. 錫源,〈蔡一紅加盟香賓 藍寶石上演卡門〉,《經濟日報》1969年7月23日:09版。
  16. 〈臺東神社祭典〉,《臺灣日日新報》1922年11月10日日刊:07版。
  17. 不著撰人,1988,《中華民國山地傳統音樂舞蹈訪歐團團員手冊》,臺北市:未出版。
  18. 〈臺東と夕張の歡迎 目下準備中〉,《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2月2日夕刊:02版。
  19. 何金生、葛良拜、潘福隆、高贏清,1955,〈請省政府繼續舉辦山地巡迴文化工作隊並編列預算案〉,《臺灣省臨時省議會公報》,5(13):3641。
  20. 〈拓け行く蕃社の文化を誇る 馬蘭會館の落成式〉,《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0月9日日刊:05版。
  21. 《許常惠教授報導資料_民國56年至民國68年(117-010100- 0003-019-003a)》,讀取於2013年6月22日,〈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d/c1/00. html〉。
  22. 〈今度縣社に昇格した 臺東神社の祭典稀に見る賑ひを呈す〉,《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11月5日夕刊:02版。
  23. 《台灣山地民謠歌集 第十三集》,臺北縣三重:鈴鈴唱片,出版年不詳,FL-506,黑膠唱片。
  24. 余俐俐,〈馬蘭少女的原始之舞〉,《經濟日報》1969年5月28日:09版。
  25. 不著撰人,1979,《第七屆民間樂人音樂會節目單》,臺北市,未出版。
  26. 〈臺東廳舍落成祝賀會 去十七日舉行〉《臺灣日日新報》,1922年8月28日日刊:05版。
  27. 〈馬蘭校同窓會〉,《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8月17日日刊:05版。
  28. 《族人信仰轉變 反映臺灣多元社會》,讀取於2012年12月10日。〈http://www.tipp.org.tw/news_article.asp?N_ID=8305〉,
  29. 〈達藤評定官 臺東を視察〉,《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8月8日夕刊:02版。
  30. 《台灣山地民謠歌集 第二十集》,臺北縣三重:鈴鈴唱片,1965,FL-855,黑膠唱片。
  31. 〈遠東公司 舉辦化粧表演會〉,《經濟日報》1969年8月6日:06版。
  32. 〈蕃丁蕃婦二百の壯麗な舞踊を見物 總督、臺東小學校校庭で〉,《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8月23日日刊:02版。
  33. 〈山の踊りを台覽 馬蘭べエク宅に御立寄〉,《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3月23日日刊:03版。
  34. 錫源,〈蘇哲能歌善舞 劉朗台風穩健〉,《經濟日報》1969年7月24日:09版。
  35. 《改編山地流行歌 第三集》,臺北縣三重:鈴鈴唱片,1965,FL-859,黑膠唱片。
  36. 〈アミ族の踊を見る總督(臺東馬蘭公學校に於て)〉,《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2月26日夕刊:02版。
  37. 〈山地歌舞劇 今明天試演〉,《聯合報》1954年8月21日:03版。
  38. 〈南總督巡視消息 自玉里赴臺東廳 聽兒玉廳長說明廳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32年4月12日夕刊:04版。
  39. 不著撰人,1925,〈蕃歌〉,《東臺灣研究叢書》2.10:59-67。
  40. 〈男爵巡視東部〉,《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12年11月4日日刊:03版。
  41. 貓狸文化工作室勘誤、補充資料彙編,《「鈴鈴唱片」山地民謠唱片總目錄(一)》,苗栗,2010,電子檔。
  42. 《李淑芬Lee Shu Fen(1925-2012)新加坡华族舞蹈之母 Our Mother of Singapore Chinese Dance》,讀取於2012年11月5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Z3DLWGKomMM〉。
  43. 〈總督視察蕃社〉,《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25年7月1日日刊:04版。
  44. 盧太城,《台東元宵神明遶境 表現意涵因時代而異—華視新聞網》,2010年2月28日,讀取於2012年12月10日,〈http://news.cts.com.tw/cna/society/ 201002/201002280418419.html〉。
  45. 吳海,〈影評 風雲男兒〉,《聯合報》1958年3月15日:06版,
  46. 〈臺東視察終へ 花蓮港へ〉,《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5月29日夕刊:02版。
  47. 〈屏東神社祭奉納の行事〉,《臺灣日日新報》1942年10月27日日刊04版。
  48. 〈藝術放洋 道地「土產」 土著民族歌舞 將在歐洲演出 中外文化交流 做法又一突破〉,《聯合報》1988年3月19日:17版。
  49. 中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臺灣史研究センター(2009)。台 行￿記。名古屋市:中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
  50. 王櫻芬(2008)。聽見殖民地:黑澤隆朝與戰時臺灣音樂調查(1943)。臺北市:臺大圖書館。
  51. 石磊(1976)。阿美族宗教信仰的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1,97-127。
  52. 伍湘芝(2004)。李天民:舞蹈荒原的墾拓者。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53. 吳明義(1993)。哪魯灣之歌─阿美族民謠選粹一二○。臺東市: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54. 吳榮順(2010)。重返部落.原音重現─許常惠教授歷史錄音經典曲選。宜蘭縣: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55. 呂鈺秀(2003)。臺灣音樂史。臺北市:五南。
  56. 李天民、余國芳(2005)。臺灣舞蹈史。臺北市:大卷文化。
  57. 李天民、余國芳(2005)。臺灣舞蹈史。臺北市:大卷文化。
  58. 李玉芬(2007)。消失中的都市部落?台東市馬蘭社阿美族生活空間的形成與轉變。高雄市:麗文文化。
  59. 杜德橋編、謝世忠譯、劉瑞超譯(2010)。1880年代南臺灣的原住民族:南岬燈塔駐守員喬治.泰勒撰述文集。臺北市:原民會。
  60. 周明傑(2012)。大社之歌:臺灣原住民歌謠曲譜。屏東市:屏東縣政府。
  61. 林道生(2000)。台灣阿美族民謠近百年的流變─馬關條約至今(1895~1995)以十首阿美族民謠為例。1996音樂的傳統與未來國際會議論文集,臺北市:
  62. 施添福編纂(2001)。臺東縣史。臺東縣:臺東縣政府。
  63. 徐芬芬(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64.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編輯製作(2002)。山海子民的心靈謳歌:臺灣原住民族女性的奮鬥歷程。臺北市:臺北市原住民委員會。
  65. 高淑娟(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66. 高棪(1984)。中國舞蹈概論。臺北市:維新書局。
  67. 陳俊斌(2009)。「唱片時代」的阿美族歌聲:以黃貴潮「台灣山地民謠」為例。臺灣音樂研究,8,1-30。
  68. 陳俊斌(2012)。排灣族歌謠曲譜。屏東市:屏東縣政府。
  69. 馮建彰(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70. 黃姿盈(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
  71. 黃國超(2012)。陸森寶時代原住民音樂的發展與民生康樂隊─以戰後東台灣山地唱片的製作團隊為例。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先生百歲冥誕紀念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72. 黃國超(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73. 葉龍彥(1998)。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臺北市:玉山。
  74.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1971)。中華民國五十八年臺灣省平地山胞經濟調查報告。南投縣: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75.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1980)。中華民國六十七年臺灣省山胞經濟調查報告。南投縣: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76.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07)。蕃族調查報告書。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