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武滿徹電影音樂美學初探-以1960年代的《切腹》和《怪談》為例

并列篇名

The Aesthetics of Film Music by Tóru Takemitsu, Using Examples of Harakiri and Kwaidan Composed Around the 1960s

作者

楊秀瑩(YANG, Hsiu-Ying)

关键词

武滿徹 ; 小林正樹 ; 電影音樂 ; 具象音樂 ; Tóru Takemitsu ; Masaki Kobayashi ; Film Music ; Concrete Music

期刊名称

關渡音樂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5期(2017 / 02 / 01)

页次

53 - 8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武滿徹(Tóru Takemitsu,1930-1996)是日本20世紀重要作曲家。他除了在藝術音樂上有所成就之外,在電影界也是國際知名的配樂家。武滿徹從25歲就開始為電影配樂,一生的作品超過100部。筆者深入研究之後,更是發現武滿徹在藝術音樂上的成熟,和他在電影音樂的歷練與成就息息相關。武滿徹在1962年,和小林正樹(Masaki Kobayashi 1916 -1996)合作《切腹》(Harakiri,1963)之後,小林正樹的每部電影都交由武滿徹負責配樂。《切腹》和《怪談》(Kwaidan,1965)這兩部電影和音樂都同時充滿挑戰性與創新性,且得到了許多日本國內與國際獎項,聲名遠播。《切腹》榮獲日本「每日電影獎」第17屆最佳音樂獎和第16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評審特別獎,《怪談》也再次獲得第18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評審特別獎。武滿徹在配樂上,雖然使用了傳統樂器尺八和琵琶,錄製冰湖的碎冰聲,能樂的歌謠轉換加工,或是使用四國產的讚歧岩,砂礫聲等等,但是音色結果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範圍。武滿徹認為電影音樂最重要的是導演和作曲家的默契。小林正樹對電影美術美學的期望,搭配武滿徹對聲響美學的要求,兩人成功讓電影的傳達更加有效果。這不只是靠劇本,或文學性內容,電影音樂更是成為電影畫面畫龍點睛的效果。本文將探討武滿徹在1960年代的兩部電影《切腹》和《怪談》中,電影音樂音響的新穎手法,特別是邦樂器琵琶的音色運用。這兩部電影,可以看出武滿徹即使運用了相同的琵琶樂器,在不同故事中卻也能呈現不同的美學觀,使用具象音樂和預置鋼琴手法下,作曲思維卻獨立而特別。筆者從日本蒐集文獻資料和這兩部電影的DVD,採取逐分逐秒的聆聽與紀錄音樂和影像的關係,主要是要透過分析音色與音響的結果,解析武滿徹的電影美學觀。文中並探討武滿徹的電影配樂手法,如何受到導演小林正樹對電影美術美學的期待,並進而提昇武滿徹;武滿徹又如何將提昇後的思維回饋到電影中,讓兩人在電影界和音樂界,都同時攜手成功走出他們獨特的路。

英文摘要

Tóru Takemitsu (1930-1996) was a famous Japanese composer for both classical and film music. He applied his practices for combining elements of Far Eastern instruments, such as Biwa and the Japanese flute shakuhachi in his early films. He also used prepared piano and "Concrete Music" continuing until later on successfully creating a sound unique to his own film music.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óru Takemitsu's music activities around the 1960s and about the great cooperation he held with film director, Masaki Kobayashi (1916 -1996). Examples used are Harakiri (1963) and Kwaidan (1965) which brought both men success after the two films were awarded Spécial Prix du Jury from The Cannes Festival as well as winning many other important film awards.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oundtracks from the DVD version of these two films, the composer reinforced imagery with sounds of striking a Sanukaito stone, ice breaking, or wind blowing through bamboo etc., and was able to present his own personal aesthetical view through these films. He was not just using sounds but actively developed them creating contrasts of sound with silence and tradition with innovation. His film music is often regarded among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the 20th centu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連憲升(2006)。五聲回歸與五聲遍在 武滿徹與陳其鋼作品中的古韻與新腔。關渡音樂學刊,5,51-79。
    連結:
  2. 陳惠湄(2010)。日本作曲家武滿徹兩首長笛協奏曲。關渡音樂學刊,12,87-107。
    連結:
  3. 嚴福榮(2006)。從尹伊桑主幹音技法的探索來看亞洲作曲家在西方文化下的尋根。關渡音樂學刊,4,1-26。
    連結:
  4. 嚴福榮(2008)。從尹伊桑《練習曲》之表述來看尋根文化中的傳統與創新。關渡音樂學刊,8,33-50。
    連結:
  5. 《切腹》劇照參考網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xhua/post/1245287863(最後瀏覽日期2016/9/30)
  6. 溝口健二《近松物語》:互動百科:網址: http://www.baike.com/wiki/%E8%BF%91%E6%9D%BE%E7%89%A9%E8%AF%AD (最後瀏覽日期2016/9/24)
  7. 小泉八雲: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0%8F%E6%B3%89%E5%85%AB%E9%9B%B2 (最後瀏覽日期2016/10/14)
  8. (1965)。《怪談》電影手冊。日本:東寶電影公司。
  9. 小林正樹: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0%8F%E6%9E%97%E6%AD%A3%E6%A8%B9(最後瀏覽日期2016/10/14)
  10.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Hong Kong Film Critics Society):http://www.filmcritics.org.hk/%E9%9B%BB%E5%BD%B1%E8%A9%95%E8%AB%96/%E6%9C%83%E5%93%A1%E5%BD%B1%E8%A9%95/%E5%B0%8F%E6%9E%97%E6%AD%A3%E6%A8%B9%E7%9A%84%E3%80%8A%E6%80%AA%E8%AB%87%E3%80%8B(最後瀏覽日期2016/10/07)
  11. 小林正樹《怪談》:香港電影評論學會;http://www.filmcritics.org.hk/%E9%9B%BB%E5%BD%B1%E8%A9%95%E8%AB%96/%E6%9C%83%E5%93%A1%E5%BD%B1%E8%A9%95/%E5%B0%8F%E6%9E%97%E6%AD%A3%E6%A8%B9%E7%9A%84%E3%80%8A%E6%80%AA%E8%AB%87%E3%80%8B(最後瀏覽日期2016/8/27)
  12. (2002)。特集「武満徹全集」を聴く
  13. (2006)。特集2〈没後10年・武満徹をふりかえる〉。音楽之友社,64(1),120-128。
  14. 《怪談》DVD. 日本: 東寶株式會社,TDV26173D,1965
  15. 讚歧岩sanukite(サヌカイト)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wN77eZ7QU(最後瀏覽日期2016/10/07)
  16. 《切腹》DVD. 日本: 松竹株式會社,DA5280,1962
  17. Quijada: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wbone_(instrument) (最後瀏覽日期2016/10/14)
  18. Burt, Peter(2001).The Music of Toru Takemitsu.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 Sadie, Stanley(ed.)(2001).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USA: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20. 小林淳(2001)。日本映画音楽の巨星たち II。東京:???出版。
  21. 小林淳(2001)。日本映画音楽の巨星たち I。東京:???出版。
  22. 小沼純一(2005)。武満徹とミュージック・コンクレート─現実音/楽音と音。早稻田大學比較文學年誌,41,65-80。
  23. 小沼純一(2009)。武満徹対談選─仕事の夢、夢の仕事。日本:筑摩書房。
  24. 小沼純一(2004)。武満徹─期待と憧憬の感情。文藝春秋,58(12)
  25. 小沼純一編(2008)。武滿徹エッセイ選 言葉の海へ。日本:筑摩書房。
  26. 小島美子編(1994)。日本の音の文化。東京:第一書房。
  27. 中村滋延(2006)。武滿徹と日本の作曲。音楽學,52(3),236-238。
  28. 王萃(2011)。武滿徹 和聲技法研究。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9. 田中健次(2008)。圖解日本音樂史。東京:東京堂。
  30. 田邊秀雄、日本傳統音樂藝能研究會編(1999)。日本の音‧聲的音樂 2。東京:音樂之友社。
  31. 立花隆(2016)。武滿徹,音楽創造への旅。東京:文藝春秋。
  32. 西村朗、日本傳統音樂藝能研究會編(1999)。日本の音‧綜合/現代。東京:音樂之友社。
  33. 武滿真樹(2007)。音楽深邃 現在進行形のクラシック音楽。紫明の会,20,98-101。
  34. 武滿徹、安艺光男編(2010)。自らを語る。東京:青土社。
  35. 武滿徹全集編輯室(2003)。武滿徹全集。日本:東京:小學館。
  36. 武滿徹全集編輯室(2003)。武滿徹全集。日本:東京:小學館。
  37. 武満徹(2016)。武満徹:現代音楽で世界をリードした作曲家。東京:筑摩書房編輯部。
  38. 武満徹(2006)。武滿徹著作集。日本:東京:新潮社。
  39. 武満徹(2006)。武滿徹著作集。日本:東京:新潮社。
  40. 武満徹(2006)。武滿徹著作集。日本:東京:新潮社。
  41. 武満徹(2006)。武滿徹著作集。日本:東京:新潮社。
  42. 武満徹(2007)。私たちの耳は聞こえているか 人生のエッセイ。日本:日本圖書中心。
  43. 武満徹(2006)。武満徹─沒後10年、鳴り響く音樂。日本:東京:河出書房新社。
  44. 武満徹(2011)。映像から音を削る。東京:清流出版株式會社。
  45. 武満徹(2006)。武滿徹著作集。日本:東京:新潮社。
  46. 武満浅香(2006)。作曲家 武満徹との日々を語る。日本:小學館。
  47. 武満眞樹、小野光子(2011)。特別インタヴュー 武満眞樹 武満徹『マイ・ウェイ・オブ・ライフ』をめぐって。音楽之友社,60(1),178-181。
  48. 渡邊未帆(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東京藝術大學。
  49. 黃添盛譯(2009)。dtv 哲學百科。台北:商周出版社。
  50. 塚本宏子(2005)。現代音楽への興味(10)武満徹の音楽(2)。聖母女學院短期大學,34,30-36。
  51. 楢崎洋子(2011)。音楽深邃 武満徹の音楽─名曲化に隠されたもの。紫明の会,28,58-62。
  52. 楢崎洋子(2006)。武滿徹。日本:音樂之友社。
  53. 濱本恵康(2006)。武満徹作品と「日本的な音楽」との関係についての一考察─邦楽器を使用した作品を中心に。廣島大學教育學部,55,425-430。
  54. 羅小平編(1995)。音樂與文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55. 譚盾(1996)。為東西方音樂搭造一座橋─譚盾談武滿徹。表演藝術,49,34-38。
  56. 龔卓軍譯、王靜慧譯、加斯東.巴舍拉(2015)。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