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以杜赫尼《行動者的歸來》觀點論全球化下媒體對運動文化之影響

并列篇名

Sports Culture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ized Medi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aine's "Return of Actor"

作者

李仁佐(Jen-Tso Lee);詹益欣(Yi-Hsin Chan)

关键词

社會學干涉 ; 社會行動 ; 反思性觀點 ; 運動參與 ; sociological intervention ; social action ; reflective perspective ; sports participation

期刊名称

交大體育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15 / 06 / 01)

页次

58 - 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杜赫尼(Alain Touraine, 1925-)是具有全球化觀點的社會學家,總是關心世界各個角落的自由與尊嚴的社會運動。其觀點認為當代社會運動者對社會存有新的觀點見解,觸動對普世文化權的人道關懷,使當代社會運動可以進行跨地域連結,是個行動者歸來的世代。在現今傳播媒體急速發展下,身為運動參與者在面對媒體時是否有自我省思的能力,還是面對媒體文化時,只有任其擺布,成為意識形態的接收者,是應該深切反省的問題。承上,本文以《行動者的歸來》的反思性觀點,論述在面對全球化下媒體對運動文化之影響,並以參與運動文化、體驗真實價值、深化媒體素養、媒體批判性行動等面向探討反思。

英文摘要

Alain Touraine (1925-) is a socialist with a globalization perspective and he always pays attention to the liberal and dignified social movements around the world. He argues that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activists/actors whose actions and new viewpoints about the world not only stimulate the humanitarian interest in the universal cultural rights, but also connect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movements across the countries. In Touraine's words, it is a generation of "return of acto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a, the issue becomes crucial that whether activists are capable of reflecting on themselves when encountering media, or just serve as passive recipients of biased ideologies. With this idea in mind, this text utilizes Touraine's idea of "return of actor" to discuss how the global media have impact on sports culture. This text also deals with the issues of participating sports culture, experiencing real values, strengthening media literacy and media's critical ac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何明修(2004)。當本土社會運動遇到西方的新社會運動理論:以臺灣的反核運動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7,69-97。
    連結:
  2. 蔡秀芬(2013)。袪魅、啟蒙與賦權:中國新媒體作為另類傳播的行動與影響探析。新聞學研究,116,127-172。
    連結:
  3. 兩公司因世界杯電視轉播權而破產。(2002 年7 月11 日)。大紀元電子報,財經消息,資料引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2/7/11/n201637.htm
  4. 林義男 (2000 年12 月)。<社會行動理論:Social Action Theory>。2014 年3 月17 日取自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857/?index=7
  5. Kaka (2012 年12 月3 日)。“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給下個世代人類學的情書。2014 年3 月17 日擷取自 《GUAVANTHROPOLOGY.TW 芭樂人類學》: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3756
  6. 張敦福 (2012 年2 月6 日)。<歐洲的傳統不會因經濟危機而改變>。2014 年3月17 日取自文匯報:http://whb.news365.com.cn/tp/201202/t20120206_245188.html
  7. Csikszentmihalayi, M.(1975).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Theexperience of play work and games.San Rrancisco:Jossey-Bass.
  8. Scott, A.(1991).Action. Movement and Intervention: Reflections on the Sociology of Alain Touraine.Canadian Review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28(1),30-45.
  9. Touraine, A.(1981).The Voice and the Eye: An Analysis of Social Movemen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 Touraine, A.(2014).社會學志業.全球對話GLOBAL DIALOGUE,4(1),7-8.
  11. 丁進添(2010)。運動與媒體文化。學校體育,117,123。
  12. 王宗吉(2004)。媒體運動的社會歷程探討。學校體育,85,97-111。
  13. 李丁讚、林文源、李明璁(2001)。社會力的轉變:環境抗爭與組織技術的轉變;1985-95。組織、認同與社會運動行動者:2001 社會運動研討會,臺北市:
  14. 邱建章(2009)。媒體與運動文化傳播。學校體育,113,60-68。
  15. 邱建章(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6. 邱建章、林如瀚(2011)。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產業專題研究結案報告書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產業專題研究結案報告書,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17. 洪煌佳(2007)。運動社會學觀點論述運動的本真價值之啟示。學校體育,103,107-112。
  18. 洪鎌德(2013)。當代政治社會學(2 版)。臺北市:五南。
  19. 徐元民、龍炳峰(2009)。運動文化的範疇與特性。國民體育季刊,38(3),11-17。
  20. 張瀞文(2011)。體育課該教會孩子什麼?。親子天下,28,146-149。
  21. 舒詩偉譯、許甘霖譯、蔡宜剛譯、Touraine, A.(2002)。行動者的歸來。臺北市:麥田。
  22. 黃孫權(2009)。「宏觀調控下的當代藝術」之思考與回應─誰在乎誰策展:當今藝術的「歷史性計畫」。典藏今藝術,199,117-119。
  23. 楊帆(2009)。媒體暴力與媒介素養。今傳媒,2009(5)
  24. 熊鴻鈞(2012)。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之實施與應用─運動場館業。國民體育季刊,171,17-20。
  25. 劉昌德(2003)。「西方宰制、媒體中心」的運動全球化。傳播文化,10,69-96。
  26. 劉美玲(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私立世新大學碩士專班。
  27. 鍾文勳(2010)。媒體、運動與文化。學校體育,117,124。
  28. 凃宏基(2008)。運動新聞的國際傳播研究─以臺灣主要報紙報導杜哈亞運為例。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