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國梨木蝨之生態與防治

DOI

10.29563/ZHWHGX.201012.0017

作者

王文哲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5號(2010 / 12 / 01)

页次

22 - 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一般而言,「病蟲害」只是生產管理中一個不一定會發生的事件,再加上有時噴一噴農藥就可解決,因此,有人認為,只要有「植物保護手冊」,所有病蟲害的問題即可迎刃而解。的確,「病蟲害防治」只需「對症、下藥」即可。可是,難就難在如何「對到症(確認病蟲害種類)」及「下對藥(選定防治方法)」。木蝨為一群吸食植物汁液的昆蟲,體型約只有0.3公分左右。全世界約有2,500種木蝨,台灣地區已記錄的木蝨約有150種。據研究顯示,台灣地區至少有兩種梨木蝨存在。第一種梨木蝨為民國83年在南投縣梅峰及臺中縣大雪山林道13 公里處梨園發現的黔梨木蝨(Cacopsylla qianli (Yang and Li,1984)),目前田間密度相當低;另外一種為中國梨木蝨(C. chinensis(Li and Yang,1981)),是於民國91年8~9月間首次在台中縣和平鄉崑崙山及新社鄉白毛台地區梨園發現,而於民國92年已嚴重為害東勢、和平、新社、卓蘭及仁愛等地區的梨園。中國梨木蝨的卵呈乳白色;若蟲期共經五次脫皮,最末一次脫皮後即為成蟲,成蟲可分為深色型與淡色型兩型;若蟲會分泌白色蠟及蜜露。目前的因應策略仍以藥劑防治為主,由於中國梨木蝨成蟲具有飛翔能力,防治時宜採區域共同防治策略。防治應於「梨樹落葉後至隔年開花前」,其可大幅減少梨園內越冬之蟲口數,為最佳施藥時機。每一防治策略各有其發揮空間,除本身功能及性質外,仍需農民認知每一種防治方法的「條件」和「缺點」,就該管理果園之情況,創造有利條件來配合。

主题分类 生物農學 > 農業
生物農學 > 森林
生物農學 > 畜牧
生物農學 > 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