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組織培養之褐化及玻璃質化障害

DOI

10.29563/ZHWHGX.201205.0055

作者

陳姿翰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1號(2012 / 05 / 01)

页次

252 - 25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植物微體繁殖技術可以於短期內繁殖大量種苗,種苗的一致性高於傳統的種子播種或是扦插繁殖,是目前許多種類植物(如藥用植物、保育類植物、蘭花類)用來繁殖的主要生產技術,其發展已相當成熟。微體繁殖過程中,培植體褐化(browning)及玻璃質化(vitrification)是常見的異常問題。一般認為造成培植體褐化的原因為,因機械傷害造成切口細胞結構的破壞,使酚類物質滲出,在酚類氧化酵素催化下被氧化為醌類,醌類物質為棕褐色的有毒物質,會擴散到培養基中而抑制其他酵素活性,使培植體之生長受到影響甚至死亡。影響褐化發生的因子大致可分為:1.培植體的種類、品種或基因型;2.培植體的生理狀態;3.培植體的採樣;4.培養基的成分;5.培養的條件及方式;6.培養基的型態。藉由控制這些因素的穩定性,可有效降低培植體褐化的產生。另一個常見的培植體異常型態為玻璃質化,玻璃質化苗的培植體呈半透明水浸狀,其結構異常,其分化能力低,造成葉肉細胞的柵狀組織或維管束缺乏分化,易生成畸形的保衛細胞,且培植體脆弱易碎,是造成增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影響玻璃質化發生的因素主要有:1.培養材料;2.培養環境;3.培養基成份;4.碳源及植物激素。降低玻璃質化的方式則有:1.光照培養,適當提高光照強度;2.提高培養基中洋菜粉的濃度;3.注意透氣性,降低培養容器內的空氣相對濕度和改善氧氣供應狀況;4.適當的降低培養基中NH4^+濃度;5.注意碳源種類和濃度;6.注意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的比例;7.提高培養物對逆境的忍受能力。褐化及玻璃質化的研究其實已相當多,許多方式都可以有效抑制異常的發生,但因使用微體繁殖的植物種類高達700多種,並非所有種類均適用同一方式,要有效降低褐化及玻璃質化的發生,可採用多種方式間互相配合以達最高效果,因此,每一種類微體繁殖的最適方式仍需經試驗加以驗證。

主题分类 生物農學 > 農業
生物農學 > 森林
生物農學 > 畜牧
生物農學 > 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