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害蟲抗Bt轉殖作物之現況

DOI

10.29563/ZHWHGX.201205.0009

作者

林大淵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1號(2012 / 05 / 01)

页次

44 - 4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自1901年日本人Ishiwata Shigetane在發病家蠶體內分離,於1911年由E. Berliner命名後的一百年來,蘇力菌的發展已由單純的菌種到能產生不同殺蟲蛋白的轉殖作物。其中T. Angus等人在1958年發現蘇力菌體內所產生的晶體蛋白可導致昆蟲死亡的研究,啟蒙了近五十年來以蘇力菌為主的防治新紀元。蘇力菌主要的殺蟲物質是晶體蛋白(crystal protein),目前已發現118種以上的晶體蛋白,每一種晶體蛋白都有獨特的殺蟲頻譜,因此可選擇性的對付特定害蟲。由於晶體蛋白的殺蟲機制與非專一性的化學農藥不同,無接觸毒害及殘留之疑慮,因此諸多研究認為此類生物性殺蟲劑應有相當的安全性。且晶體蛋白在環境中可自然降解,蘇力菌製劑也因而廣為安全農業及有機栽培者應用。研究人員在1987年將殺蟲晶體蛋白基因轉殖入菸草後,便開啟了Bt轉殖作物防治害蟲的議題。1980年的研究已發現小菜蛾對蘇力菌製劑產生抗性,隨後不斷有害蟲抗蘇力菌的研究發表。2009年Monsanto公司證實自家生產的Bt轉殖棉花已有相對應的抗性害蟲產生,因為該品系只產生單一種殺蟲蛋白,含量不足以殺死大部分的目標害蟲。目標害蟲在此選汰壓力下產生抗性。另一個議題是少數Bt轉殖作物品系被大面積栽種,次要害蟲的猖獗更形嚴重,目前在印度與中國的Bt轉殖棉花反而受椿象及粉介殼蟲所苦。由於上述問題的嚴重程度不亞於農藥使用失當所造成的作物損失,目前應對的策略是在Bt轉殖作物區周圍種植非Bt轉殖作物,藉以維持主要害蟲對Bt轉殖作物的感性品系族群,以減緩主要害蟲的抗性產生。改良現有轉殖品種,使作物生產晶體蛋白的種類更多、含量更高,可確保大部分的害蟲都會被毒殺。配合其他的蟲害管理策略,彌補單一殺蟲機制的不足,並預防次要害蟲的大發生。

主题分类 生物農學 > 農業
生物農學 > 森林
生物農學 > 畜牧
生物農學 > 漁業